鄭愷
摘要:本文以開放課堂與鋼琴教學的契合度為切入點展開論述,接著簡要闡述構建開放鋼琴課堂的重要性,最后從開放教學氛圍激活生命靈性、開放教學過程激發(fā)生命潛能以及開放教學關系構建生命課堂三個角度詳細闡明構建開放鋼琴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關鍵詞:開放 鋼琴課堂 學生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11-0105-03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鋼琴教學正經(jīng)歷著推陳出新、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蝶變時期,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在此過程中,以主體性、創(chuàng)新性等為特征的開放式鋼琴教學模式,受到音樂課堂的重視和喜愛?!伴_放性鋼琴教學”的實質是在鋼琴課程中重視師生互動與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并在時空上作進一步的延伸。與傳統(tǒng)的“口傳心授”式的鋼琴課程相比,開放式鋼琴教學倡導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及合作學習的能力,使學生主動愛上音樂思考與實踐。
一、開放課堂與鋼琴教學的契合度
鋼琴教學屬于藝術教育范疇,而藝術是人類在與自然界的接觸、互動過程中對自身情感體驗的抽象描述,是人性最天然、最真摯、最純粹的表現(xiàn)元素。因此,學生在鋼琴課堂上只有主動以生命靈性去感悟和把握鋼琴作品中所隱含的生命律動和情感流露,才有可能最大程度地縮短與藝術作品的心理差距和情感差距,實現(xiàn)音樂內的涵與形式的較高統(tǒng)一,反之,學生則可能走向東施效顰的矯揉造作。因此,開放課堂是學生進行鋼琴學習必不可少的外在條件。
二、構建開放鋼琴課堂的重要性
首先,構建開放鋼琴課堂能夠清除鋼琴教學過程中束縛學生藝術學習的清規(guī)戒律,最大程度地排除外界干擾,讓學生在自由自在中輕松學習,主動探究和感知鋼琴藝術的真正魅力,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其次,構建開放鋼琴課堂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藝術教學,積極優(yōu)化學生鋼琴學習環(huán)境,主動為學生的鋼琴認知提供一個人性化的藝術學習平臺,借助教師的主導作用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主體作用,使課堂效率的提高成為可能。
最后,構建開放鋼琴課堂能夠為素質教育提供一個值得推廣的成功案例,也為新課程改革指明方向。開放鋼琴課堂應遵循生命認知和藝術教育的固有律動,能夠成為課堂教學大革新的中流砥柱。
三、構建開放鋼琴課堂激活學生思維
課堂是師生之間借助鋼琴教學進行情感交融、心理互通的信息平臺,也是師生互幫互助、共同認知、共同成長的發(fā)展基地。
(一)開放教學氛圍激活生命靈性
人是自然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其情緒變化和認知能力也受外界因素的直接影響而發(fā)生較大變化,這就是《樂記》中所云:“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動,故形于聲……”。而鋼琴作品是創(chuàng)作者對生活體驗的自然流露,是真情實感的藝術結晶,是一個紛繁復雜的藝術符號大集合,學生無法在束手束腳的認知狀態(tài)中通過刻意模仿去進行高質量的藝術學習。因此,通過開放教學營造良好的探尋式學習氛圍,激活學生的生命靈性和發(fā)展?jié)撃?,使學生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成為可能。
以波蘭作曲家弗里德里克·肖邦所寫的《降A大調“英雄”波蘭舞曲》以及《c小調“革命”練習曲》為例。作品中含有飽滿激昂的愛國情懷,肖邦21歲因波蘭起義被迫移居法國巴黎,1849年因肺結核在巴黎家中去世,臨終前囑咐姐姐把心臟帶回祖國波蘭(當時波蘭政府不允許把他的遺體運回祖國,可他要求至少把心臟帶回去)。雖然學生在學習時內心的思想情感難以在短時間內就達到創(chuàng)作者的高度,自然無法非常到位地感受和表達出作品的思想主題,但是教師可以讓學生先傾聽大家熟悉的貝多芬《命運交響曲》,幫助學生醞釀好個人情緒。教師更要鼓勵學生一邊哼唱一邊彈奏該鋼琴作品,自然表現(xiàn)出藝術學習過程中的生命律動,以此激活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和生命靈性,為科學創(chuàng)設高效鋼琴課堂奠定堅實的主體基礎。另外,教師要選擇學生喜歡的方式組織鋼琴教學,也可以組織學生先進行有感情地大聲朗讀來調控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和個人情緒,等學生情緒激昂、有了認知興趣以后再進行鋼琴學習,學生鋼琴演奏的表現(xiàn)力自然就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總之,教師要善于營造開放、自由、愉悅的藝術認知氛圍,根據(jù)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認知潛能,使學生進入良好的積極思維、主動探究狀態(tài)之中,從而使學生的鋼琴認知達到最佳。
(二)開放教學過程激發(fā)生命潛能
開放的教學氛圍能夠有效調整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為高效化的教學過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教師還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自由、合作、互動的探究過程,才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的生命潛能,實現(xiàn)鋼琴課堂的最優(yōu)化發(fā)展。教學過程是教師利用自身主導作用實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的重要平臺,在鋼琴課堂上直接決定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認知效果。因此,教師要開放教學過程,以人性化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成為鋼琴課堂的真正主人,充分展現(xiàn)生命固有的認知本能和發(fā)展?jié)撃堋?/p>
以鋼琴曲《梁山伯與祝英臺》為例,該作品為學生講述著一個哀婉凄切、催人淚下、刻骨銘心的愛情故事,也對學生具有非常大的教育價值。教師要引導學生先理解和感知作品的思想主題,快速接近或達到創(chuàng)作者的內心情感,為后續(xù)鋼琴學習做好情緒鋪墊和狀態(tài)調控。為此,教師可以邀請學生欣賞相關的戲劇、舞蹈等作品,如果時間充裕,也可以請學生以音樂劇、舞臺劇或話劇等形式排練演出其中的經(jīng)典片段,如“十八相送”“抗婚”“化蝶”等。讓學生在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體驗中近距離接觸藝術作品,加深學生對鋼琴曲目主題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實現(xiàn)觸類旁通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鋼琴作品思想主題的感悟,為優(yōu)化鋼琴教學做好最充分的主體準備。
總之,教師要創(chuàng)設學生最喜歡參與的人性化課堂活動,借此激發(fā)學生的認知思維,讓學生在積極參與、主動探究中合作創(chuàng)新,快速發(fā)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真正成為鋼琴認知的主人,盡情享受鋼琴學習和自主成長的樂趣。
(三)開放教學關系構建生命課堂
教師與學生是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兩大重要角色,而學生在鋼琴認知過程中產(chǎn)生的緊張、拘束、不安等負面情緒自然就和教師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鋼琴教學過程中要主動放下架子,俯下身子努力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最大程度地消除學生的緊張根源,與學生心平氣和地誨人不倦。教師與學生不再是傳統(tǒng)課堂上領導與被領導的主被動關系,而是平等友愛、互幫互助、彼此交流、共同成長的合作者,從而構建出沒有任何認知障礙的生命課堂,真正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
以演奏巴赫十二平均率第一首BWV.846的前奏曲為例,簡簡單單的美妙旋律,教師可以首先示范,再讓多名學生示范,最后讓大家互相當“評委”,教師和學生一樣,平等地參與到對曲目的課堂評價之中。教師和學生既是課堂討論的評價者,也是課堂討論的被評價者,這樣,教師的成人認知信息與學生的非成人認知信息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構建出多層次、多維度、多角度的認知信息大交匯,使學生獲得更多更好的藝術滋養(yǎng),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開拓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興趣,更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真正實現(xiàn)主體認知。
總之,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教師的謙遜轉型能夠極大地消除學生的思想顧忌,使其無拘無束地大膽表現(xiàn)自我、展示才能、塑造形象,非常有助于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師預設的課堂活動之中,成功構建生命課堂。
四、結語
教師是學生進行鋼琴認知的良師益友,更是學生高效學習、快樂成長的促進者。教師要通過開放教學氛圍、教學過程和教學關系實現(xiàn)學生鋼琴認知環(huán)境的最優(yōu)化,激活學生的認知思維,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鋼琴學習,為高效化的鋼琴教學打下堅實的主體基礎。所以,開放鋼琴課堂非常有助于調控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認知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學生一步步成為鋼琴學習的真正主人,高質量地完成藝術成長,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更好的藝術人才,助力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參考文獻:
[1]陳勇.放式鋼琴教學模式的探索與研究[J].成人教育,2011,(06).
[2]馬娜娜.高職鋼琴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探究[J].北方音樂,2015,(02).
[3]趙惠玲.生本理念下鋼琴教學模式淺談[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0).
[4]何楠.淺談高校興趣教育之鋼琴教育[J].南風,2014,(5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