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紀成
【摘 要】 從葉用銀杏在人們康養(yǎng)生活中的重要意義到目前市場對銀杏葉的巨大需求和精準扶貧中的脫貧攻堅作用,闡述了葉用銀杏栽植的廣闊前景。詳細提出了在銀杏園建設中所涉及的園址選擇、整地作床、播種植苗、苗木管理等各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的技術標準和要求,對指導葉用銀杏林的營造起到了規(guī)范作用。
【關鍵詞】 葉用銀杏;營造;技術
[Abstract] The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of various production link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ginkgo biloba plantation, such as site selection, ground preparation for bed, seeding and seedling planting, seedling management and so on, were put forward in detail, which played a normative role in guiding the construction of ginkgo biloba forest for leaf use.
[Keywords] leaf; ginkgo; biloba
1 銀杏的經(jīng)濟價值
銀杏樹干挺拔,葉形奇特,并隨季節(jié)的變化,由綠變黃,顏色夢幻,是優(yōu)良的綠化美化樹種。果仁營養(yǎng)豐富,為重要干果,廣泛應用于食品、烹飪和飲料釀制,是人們喜愛的滋補保健食品。銀杏的葉子、種皮和樹根均含有多種化學成份可入中藥,也是提取心血管藥物的原料。
銀杏葉片含有較高黃酮類化合物,如黃酮、黃酮醇及其苷類、兒茶素類和雙黃酮等約20多種。葉片經(jīng)過萃取技術提取物所含類黃酮對活性氧(即過氧化物)原子團具有很強的消除作用。這種活性氧在人的衰老過程中,可通過脂類,尤其是不飽和的聚酯類和蛋白質(zhì)的氧化有聚合作用,使一些代謝不活躍的物質(zhì),如老年色素和膽固醇大量積聚,對腦細胞有極大損害并造成腦功能不全,類黃酮則可以有效地清除這種有害物質(zhì),保護細胞,延長壽命。用銀杏葉提取物制造藥劑已有幾十年的歷史,有滴劑、片劑和注射液等多種藥劑,對老年性癡呆、高血壓、低血壓、心臟病、動脈硬化、腦功能減退等疾病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
2 銀杏園的建立
2.1 園址選擇
銀杏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應以土壤深厚、肥沃、疏松為好。銀杏喜光,不耐蔭蔽,耐旱不耐澇,需選擇陽光充足,通風良好、地勢高垣,排水容易的地段。雨水過多,地下水位過高,經(jīng)常積水的地方生長發(fā)育不良,甚至死亡。我縣建園,最好選擇海拔800m以下,地勢平緩的地段。全縣十六個鄉(xiāng)鎮(zhèn)(辦)均有適宜種植銀杏的地方。但以漢江兩岸平壩區(qū)、低山丘陵和山區(qū)緩坡下段及山溝棄耕地最為適宜。連片面積應在30畝以上,小區(qū)域面積最好達到500畝以上,以便采收、運輸、加工。
2.2 整地作床
整地宜在夏末秋初或早春。整地前先撒入晶體敵百蟲或呋喃丹粉毒土(比例是藥粉:土壤=0.5kg:100kg),每畝用藥1kg,同時撒入硫酸亞鐵,每畝5kg,施入圈糞、雞糞等有機肥,每畝10000kg,施入碳銨每畝100kg和磷肥每畝50kg。機耕時翻入土中,耙平以毒殺地下害蟲和抑制病菌的繁育。
深翻耙平打細土壤后,開始做床。平地建園按南北向,做成高床,床寬120cm,床高30cm;坡地建園順坡向沿垂直方向做床,床寬120cm,高30cm。
2.3 播種植苗
葉用銀杏園密度較大,經(jīng)濟樹齡較小,因此采用直播建園效果好,成本低。
2.3.1 秋季播種 提前整地做床,10月份銀杏成熟后,從樹上采收即可直接將帶有外種皮的果實播在苗床上。每畝播鮮果300~400kg。播種時先在苗床上按40cm行距開溝,溝深2~3cm,溝寬30cm。將種子均勻擺放在溝內(nèi),蓋土2~3cm,將床面整平。在床面覆蓋稻草,厚度以剛網(wǎng)住床面為宜。播種工作結(jié)束后,噴灑50%辛硫磷1000倍液,以便驅(qū)除鼠兔及牲畜危害,并設立“劇毒”標示警告牌。
2.3.2 春季播種 3月下旬,氣溫回升穩(wěn)定后在10℃以上時,先在做好的床面開溝,規(guī)格和秋播一樣。將冷藏或沙藏好的凈種按每畝80~100kg均勻擺放在溝內(nèi),蓋土耙平并覆蓋稻草。因為我縣春季較旱,播種后必須灌水。灌水時必須注意水不能上床面,但必須將床面慢水浸濕,結(jié)束后迅速退水,不可長期積水。坡地或無灌水條件的播種地,應想辦法澆水,澆水深度應至播種層,滿足種子發(fā)芽對水分的需求。
葉用銀杏園,如果苗木準備充分,也可植苗建園。苗木應選擇2年生或3年生,苗高60~130cm米,地徑0.8~1.2cm,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無機械損傷、頂芽飽滿的苗木。秋季落葉后(11月份)至春季發(fā)芽前(3月底),除1月土地封凍不能移植,其余近4個月均可栽植。在提前準備好的苗床上按20×40cm的株行距栽植,每畝約植苗6000株。灌水時水分不能上床面,以侵濕床面為宜,迅速退水。沒有灌溉條件的需澆足定根水。
栽植時應將土打碎打細,土至根莖部以上1厘米稍微壓實即可。用定根水的吸力將土壤與根部緊密結(jié)合,不可用力踩踏,以免影響苗木的生長發(fā)育。
2.3.3 苗木管理 (1)遮蔭。秋季播種和春季播種的種子,一般都應該在春季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氣溫穩(wěn)定在20℃以上時才能發(fā)芽出土。剛出土的幼苗怕高溫,怕強烈陽光直射,需要溫暖濕潤的小氣候,否則幼嫩苗莖易被灼傷而死亡。用遮蔭網(wǎng)遮蔭,可以有效地控制光量,但是成本高,大面積建園,耗資巨大。近幾年來,試驗用玉米等高桿農(nóng)作物套種,投資抵,遮蔭效果很好。還能合理利用土地,增加經(jīng)濟收入。具體做法是:春季播種后,即在畦床邊沿和畦床中兩播種溝之間,按株距50~80cm點播玉米。也可提前將玉米播在營養(yǎng)缽內(nèi),銀杏播種后按預定株距栽植在苗床上,這樣玉米種子提前發(fā)芽生長,待銀杏幼苗出土,玉米植株已有一定的高度,遮蔭效果更好。(2)除草。秋季播種后至春季發(fā)芽前,間隔時間很長,會有很多冬季雜草生長,要隨時拔除。春季氣溫回升,雨水增多,雜草生長很多很快,會影響幼苗生長,要及時拔除,堅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則。5月至10月是銀杏苗生長的關鍵時間,應半個月除草一次。(3)防治病蟲害。出苗后,地老虎、蠐螬、螻蛄等地下害蟲危害較重,用90%的晶體敵百蟲500~800倍液在行間開澆水溝灌注后蓋土;或用70%吡蟲啉拌土,撒入行間溝中;或用氯氰菊酯在傍晚時候在畦床表面噴霧,效果均好。雨后濕度大,又遇高溫,易生莖腐病,用40%的多菌靈800倍液,或者70%的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在5~6月連噴3~5次。(4)間苗。播種園出苗后,密度很大,如果種子質(zhì)量好,天氣適宜,管理得當?shù)脑?,一年生苗量可達到3~5萬株。應于播種后次年春季間苗,經(jīng)過一年的煉苗和生長發(fā)育,第二年春天成活保存下來的苗木,基本是健壯的,在播種溝內(nèi)按15×15cm的株行距留足植株外,其余均可移植,用于擴大建園。這樣,可保留每畝植株2~2.5萬,并于當年(建園第二年)秋季10月份采集葉片。第三年春天必須再次間苗。苗木經(jīng)過三年生長發(fā)育,大部分苗高在200厘米以上,密度十分大,透風透光不良。應當在第三年秋季采葉后至第四年春季發(fā)芽前,再次間苗移植。在播種溝內(nèi)按15×30cm株行距間留苗,其余移走。每畝留苗1萬株左右,以后再根據(jù)生長狀況,確定是否再行間苗。(5)肥水管理。園地開始采葉后,需要樹體貢獻很大生物量,肥水消耗巨大。每年冬春季要施圈糞或土雜肥,每畝用量1萬kg,行間結(jié)合冬耕施入。春夏生長季節(jié)要及時施入化肥,每次每畝施碳銨50kg,或復合肥50kg,每年兩次。也可在7~9月進行葉片噴肥,每月一次,但一定要控制好濃度,宜淡不宜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