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劍濱
無論是讀魯迅的《阿Q正傳》,還是看老電影《阿Q正傳》,我第一時間想的并不是魯迅想讓人們理解的意圖,如喚醒愚昧和落后,諷刺陷在黑暗社會中不自醒的人,而是魯迅提到的“精神勝利法”。
什么是精神勝利法呢?比如說別人嘲笑阿Q的癩瘡疤,阿Q就“仿佛頭上的是一種非常高尚光榮的癩頭瘡,并非平常的癩頭瘡了”;別人打了阿Q,阿Q心里想,“我總算被兒子打了,現(xiàn)在的世界真不像樣……于是心滿意足地得勝地走了”。在這里我注意了一下魯迅的用詞,沒有說“心滿意足地得勝似的走了”,而只是“得勝地走了”,由此可以看到,精神勝利法是一種強烈的自我催眠,能夠做到使人完完全全地相信自己心中的理想結(jié)局。請不要小看催眠,催眠師可以輕易讓一個人忘記一些東西,這尚且是人被動接受催眠情況下做到的,更何況是阿Q主動投入的那種自我催眠呢?
請原諒我在這里用了不少篇幅來講解這種自我催眠的可行性,但是我覺得堅信自我催眠的可行對于我以下的內(nèi)容比較重要。究竟“精神勝利法”可不可行呢?我指的不是“成功率”的可行性,前文已經(jīng)大概說了它的可行性,而是它所帶來的后果和使用者所獲得的收益的理性分析??梢詮男≌f中看出,魯迅個人是非常反感“精神勝利法”的,因為它代表了“病態(tài)”,病態(tài)的社會和病態(tài)的社會中病態(tài)的個人。魯迅希望寫出這種精神勝利法來“啟蒙”,使有志之士能夠獲得思考的契機。我贊同魯迅對于“精神勝利法”是“病態(tài)”的說法,但我卻并不認為“精神勝利法”就不適用于生活。
你辛辛苦苦地完成了一份工作報告,功勞被壓你一級的上司搶走了;你錢包在公交車上被偷了,報警又無濟于事;你的等等等等,生活中有太多不如意的事情。有時候你有抉擇的權(quán)力,但更多時候你只能被動地接受強加于你的命運,這無異于天災(zāi),你無法改變也無法拒絕。那么遇到這種情況要怎么做呢?你不能總想著打上司的小報告,你也不會想著看能不能去公交車偷回來一個錢包,但是你就是有股氣憋著,然后最終還是要發(fā)泄。倒不如熟練運用精神勝利法,對于這種事情,達到心靈上的自我勝利。
原理是什么呢?有錢的人未必會感到幸福,而貧窮的人未必會感到頹廢。這其實取決于自己內(nèi)心的主觀感受,無論什么事情,你的感知器官感知了,然后通過你的大腦轉(zhuǎn)化成情緒,你才會對這件事有深刻的印象。也就是說這其實不只和客觀事物有關(guān),更重要的是,它和主觀的轉(zhuǎn)換有關(guān)。這么說吧,只要一個人以睡硬板床為樂,那么他自然不會羨慕用席夢思的人。痛并快樂著,不是這個道理嗎?
精神勝利法不是完全沒有益處,對于不吃不喝50年才能買房,你大不必抱怨,而可以想象自己的后代終于可以不用還房貸了;對于吃的轉(zhuǎn)基因菜,你大不必深惡痛絕,而可以想想在一些農(nóng)業(yè)不發(fā)達國家,每天都有人餓死;對于一些娘炮的“歐巴”,你大不必反感,而可以想他們本來就是萌妹子。于是,一切就看開了,心就敞亮了。
指導(dǎo)老師 熊芳芳
(編輯/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