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舞陽縣中心醫(yī)院(462400)周素環(huán)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是臨床常用手術,擁有創(chuàng)口小、恢復快、出血少等優(yōu)勢,但易出現(xiàn)炎癥反應、腹脹、切口疼痛等臨床反應[1][2]。因此,使用優(yōu)質、有效的護理方式協(xié)助手術治療,對幫助患者快速康復,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至關重要。本研究旨在探討快速康復護理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康復時間及VAS評分的影響。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4月~2017年5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治療的患者5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各25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24~68歲,平均年齡(43.81±3.96)歲。對照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26~69歲,平均年齡(44.63±4.19)歲。統(tǒng)計學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入選標準 (1)納入標準:①符合腹腔鏡膽囊切除術適應證者;②無腹腔感染者。(2)排除標準:①惡性膽囊性疾病者;②有表達障礙或精神疾病者;③重度臟器功能障礙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檢查、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術前護理。護理人員與患者進行一對一溝通,向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并發(fā)癥、術前術后注意事項及成功案例等,通過交流,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情況,并給予及時的疏導,減輕患者的術前壓力;②手術準備。術前2d,禁止患者食用產氣類食品(蘿卜、紅薯等);術前1d,可安排患者洗澡,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備皮,并用75%的乙醇對患者手術部位的皮膚進行清潔,向患者示講解手術過程中如何呼吸、如何配合手術等,告知患者手術前6h不可飲水,且需排空膀胱;③術中護理。嚴格無菌操作,保證手術室內溫度在23℃~25℃,采用手術室加溫、溫水沖洗腹腔等措施,使患者體溫穩(wěn)定;④術后護理,采用硬膜外給藥的方式給予患者止痛藥,若患者術后無持續(xù)性發(fā)熱等異常,24h后需停止使用抗感染藥,在術后第1d,患者以低流量吸氧,在保護好穿刺部位的前提下,協(xié)助患者下床活動20~30min;第2d可進流食,并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⑤出院指導,叮囑患者禁食豆制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
1.4 評價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指標,包括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②根據(jù)視覺模擬評分法(VAS)[3]對患者術后6h、24h、48h、72h的疼痛程度進行評分,總分為10分,分數(shù)越高則患者疼痛程度越嚴重;③比較兩組患者并發(fā)癥情況,包括:切口疼痛、腹脹、感染。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臨床指標 較對照組,觀察組排氣時間、下床時間、住院時間、輸液時均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VAS評分 術后6h,兩組患者VA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4~72h,觀察組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2.3 并發(fā)癥 較對照組,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較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3。
附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附表1 兩組臨床指標對比(±s)
下床時間(h)組別 排氣時間(d)住院時間(d)對照組(n=25)2.19±0.58 16.38±0.57 4.38±1.31觀察組(n=25)1.33±0.26 14.96±0.38 3.06±1.27 t 6.765 10.364 3.617 P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VAS評分對比(±s,分)
附表2 兩組VAS評分對比(±s,分)
組別 術后6h 術后24h 術后48h 術后72h對照組(n=25)6.33±0.68 5.98±0.54 4.71±0.49 4.09±0.35觀察組(n=25)6.01±0.60 5.29±0.51 3.87±0.26 2.98±0.24 t 1.764 4.645 7.572 13.078 P >0.05 <0.05 <0.05 <0.05
附表3 兩組并發(fā)癥對比[n(%)]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已在肝膽外科廣泛使用,是一種應激源外科手術[4]。該切除術為侵入性手術,手術過程中極易對患者造成創(chuàng)傷,促使患者機體不可避免地發(fā)生神經(jīng)內分泌變化,使得代謝速度加快,最終致使機體內環(huán)境紊亂[5]。該手術不僅會對患者的生理造成影響,還迫使患者產生一系列負面情緒,導致病情愈演愈烈。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下床時間、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觀察組術后24~72h疼痛程度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說明快速康復護理的干預,可有效減短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的治療時間,利于緩解疼痛程度,從而促進康復速度的提高??焖倏祻妥o理是通過采用已經(jīng)被證實的有效護理方法,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以及臨床經(jīng)驗,建立以減少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加快康復速度為目的的護理模式[6]。其作用如下:術前的健康宣傳教育,可以使患者正視病情,有效降低患者對手術的心理應激反應,幫助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念;術前縮短禁食時間,可有效減少患者術后應激反應,利于保護患者腸胃功能;患者麻醉后肌肉易松弛,身體將會暴露,促使其體溫降低,易誘發(fā)心律失常、凝血障礙等病癥,增加了患者術后感染的概率,故術中穩(wěn)定并維持患者體溫,可避免患者因感染造成的并發(fā)癥,利于其術后的康復;止痛藥采取硬膜外給藥的方式,可有效避免藥物對胃腸道功能造成的傷害,利于患者緩解疼痛;嚴格的無菌操作環(huán)境,避免患者術后感染等并發(fā)癥的產生;督促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可以有效防止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病癥的發(fā)生;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逐漸進食,利于保證患者所需營養(yǎng),促進其腸胃蠕動,加快傷口愈合的速度[7][8]。本研究中,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證實快速康復護理可有效減緩并抑制一系列并發(fā)癥的產生,幫助患者早日康復,是一種較為科學有效的護理模式。
綜上所述,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實施快速康復護理,可提高患者的治療速度,幫助患者減輕疼痛,利于控制并發(fā)癥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