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鄉(xiāng)市中心醫(yī)院(453000)馬利
1.1 一般資料 將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57)和觀察組(n=57)。對照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48~79歲,平均年齡(63.43±7.92)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8例,Ⅲ級29例,Ⅳ級10例。觀察組男32例,女25例;年齡48~80歲,平均年齡(63.65±7.88)歲;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17例,Ⅲ級31例,Ⅳ級9例。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常規(guī)治療措施,同時進行疾病相關(guān)知識教育、心理護理、體征監(jiān)測、飲食干預、生活作息干預以及適宜的身體訓練。觀察組患者在上述治療及護理的基礎(chǔ)上進行運動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NYHA心功能Ⅳ級:入院后1~2d內(nèi)幫助患者進行床上小幅度翻身、體位轉(zhuǎn)換、四肢運動,待患者病情穩(wěn)定后,幫助患者進行床下活動,下床后靜坐椅子或沙發(fā)10~20min,可同時采用醫(yī)療體操進行頸部和肩部的運動鍛煉;當患者心功能有所改善后可進行平地行走500m訓練,2~4次/d;待患者心功能明顯改善后可進行上下樓梯訓練,根據(jù)患者病情適當調(diào)整運動量。②NYHA心功能Ⅲ級:病情穩(wěn)定后可直接進行醫(yī)療體操進行四肢及胸部、肩部的鍛煉,待心功能改善后進行平地行走和上下樓梯鍛煉。③NYHA心功能Ⅱ級:病情穩(wěn)定直接進行平地行走訓練,待心功能改善后進行上下樓梯鍛煉。
1.3 觀察指標 于干預前及干預1個月后,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評價患者干預前后的自我效能感,采用0~3分4級評分法,評分范圍10~40分,分數(shù)與患者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guān);采用明尼蘇達心功能不全生命質(zhì)量量表(MLHFQ)評價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采用5級評分法,評分范圍0~105分,分數(shù)與患者生活質(zhì)量呈負相關(guān);采用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觀察患者左心室舒張末徑(LVEDD)以及左心室收縮末徑(LVEDS)。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自我效能與生活質(zhì)量 干預前,兩組患者GSES、MLHFQ評分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GSE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MLHFQ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1。
2.2 心功能 干預前,兩組患者LVEDD、LVEDS水平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LVEDD、LVEDS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2。
附表1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SES、MLHFQ評分對比(±s,分)
組別 GSES MLHFQ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7)18.58±2.99 24.82±3.56 60.25±8.93 50.54±7.64觀察組(n=57)18.42±2.73 36.22±4.04 60.13±8.84 43.08±7.31 t 0.298 15.984 0.072 5.327 P >0.05 <0.05 >0.05 <0.05
附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對比(±s,mm)
附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心功能對比(±s,mm)
組別 LVEDD LVED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n=57)62.12±6.57 56.85±5.63 50.46±4.62 44.31±4.28觀察組(n=57)62.43±6.64 52.13±5.35 50.51±4.67 40.45±4.09 t 0.251 4.588 0.058 4.923 P >0.05 <0.05 >0.05 <0.05
王東偉等研究顯示[2],在常規(guī)臨床治療的基礎(chǔ)上進行運動康復訓練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1個月后,觀察組患者GSES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MLHFQ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LVEDD、LVEDS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jié)果提示,運動康復護理可以增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臟收縮力量,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質(zhì)量,符合上述研究理論。本研究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心功能分級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康復運動,使每位患者均接受到符合自身病情的、完整的康復護理體系,通過循序漸進的康復運動改善患者的運動能力和活動耐受力,進而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質(zhì)量。
綜上所述,運動康復護理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自我效能、生活質(zhì)量及心功能均具有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