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七人民醫(yī)院(450000)李萍 張慧麗 張俊麗
糖尿病是臨床上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糖尿病以血糖水平的逐漸增高為主要特征,是最常見的代謝性疾病之一,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1]。為了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對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給予常規(guī)護理和個體化護理的護理效果進行簡要的分析。
1.1 一般資料 從2015年9月~2017年9月本院收治的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中隨機選取其中的88例患者作為本次的觀察研究對象,按護理方式不同分兩組,每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20例,年齡43~78歲,平均年齡為(52.31±5.31)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為(5.42±2.17)年。觀察組男25例,女19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為(53.42±6.79)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為(6.03±2.13)年。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護理,主要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臨床基礎護理、進行飲食常規(guī)干預、運動干預和心理疏導。觀察組實施個體化護理,主要有:①建立一對一的個體化護理方案。在了解患者的日常服藥、飲食習慣等基礎上,定期進行糖尿病相關知識的健康宣教和知識培訓,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胰島素筆進行自行注射胰島素,將堅持注射胰島素的目的、相關藥物的藥理作用等詳細地講解給患者及其家屬,提高患者服藥治療的依從性。耐心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督促患者要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按量服用相關藥物。②個體化飲食護理。糖尿病的治療和護理與患者的飲食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由專業(yè)的營養(yǎng)醫(yī)生對患者的基本身體營養(yǎng)情況進行診斷以后,為患者制定科學、正確的膳食計劃表,讓患者的家屬督促患者嚴格按照飲食計劃表進食。③個體化心理護理。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會讓患者有較大的心理負擔和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然后根據(jù)每位患者的具體心理狀態(tài)制定個體化的心理護理計劃,在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和疏導的同時,指導患者學會自我調整情緒,讓患者保持積極、樂觀、平和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④個體化運動護理。護理人員需要根據(jù)患者具體病情狀況為其制定個體化的運動鍛煉計劃表,讓患者按照運動鍛煉計劃表按時、按量完成運動,每位患者進行運動鍛煉時,一定要有他人同行,并且將運動的時間控制在30min左右,切忌出現(xiàn)過量、過度運動。
1.3 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生活質量評估采用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估,評估的內容包括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情感角色、心理健康等。生活質量評分總分為10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并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沒有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71.63±12.91)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62.57±14.38)分,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如附表所示。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
附表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例數(shù) 護理前 護理后 X2 P觀察組 44 57.63±13.64 71.63±12.91 9.731 <0.05對照組 44 58.28±14.32 62.57±14.38 9.163 <0.05 X2 0.014 9.334 P>0.05 <0.05
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主要的目的和意義在于能夠完全根據(jù)2型糖尿病患者的具體身體狀況、病情狀況、患者的心理狀況等為患者制定最具針對性的個體化的護理方案,以在患者基本病情和身體狀況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適合患者的健康知識教育、飲食和運動的護理干預等。從上述結果當中可以看出,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71.63±12.91)分,對照組患者的生活質量為(62.57±14.38)分,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比對照組高出許多。
總而言之,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體化護理,能夠顯著改善和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