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黎,王誠,江翊國,季士亮
頭孢唑肟屬于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主要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中肽聚糖的合成而發(fā)揮抗菌活性。頭孢唑肟對許多(非廣譜的)細菌β-內酰胺酶有高度的穩(wěn)定性,對大多數(shù)革蘭陽性菌和革蘭陰性需氧菌有較好的抗菌作用[1]。Stevens-Johnson綜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一種累及皮膚和黏膜的急性水皰病變,通常指的是<10%的皮膚體表面積受到影響,可在某些感染或口服某些藥物后發(fā)生[2]。有關頭孢唑肟引起SJS的案例目前在國內尚少見報道,現(xiàn)報道如下。
患者 男,57歲。主因發(fā)熱咳嗽3 d伴全身皮疹,于2018年1月26日來我院就診?;颊? d前無明顯誘因出現(xiàn)發(fā)熱,峰值40.2℃,熱起時畏寒,寒顫明顯,伴全身肌肉、關節(jié)疼痛,偶有咳嗽。1 d前于當?shù)匦l(wèi)生院就診,查血常規(guī)和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計數(shù)3.8×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 0.824,淋巴細胞百分比0.112,CRP 28.2 mg/L,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給予頭孢唑肟(西南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不詳)2 g+0.9%氯化鈉注射液250 mL,靜脈滴注,2次/d,連用2 d?;颊咦栽V在用藥過程中出現(xiàn)全身皮疹(皮膚稍紅,未見皮疹、水泡及潰爛),停藥后轉診我院。
既往史:患者有糖尿病史12年,曾間斷口服多種降糖藥(具體不詳),血糖控制不佳。近2年來,患者口服阿卡波糖片(拜糖平)50 mg/次,3次/d,每晚皮下注射甘精胰島素(來得時)10 U控制血糖。目前,血糖控制良好。否認肝炎、肺結核等傳染病史;否認高血壓史、否認外傷、輸血、中毒、手術史;否認藥物、食物過敏史。
入院查體:體溫38.5℃,脈搏77次/min,呼吸頻率18次/min,血壓135/86 mmHg(1 mmHg=0.133 kPa)。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啰音。心律齊,心音有力。腹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捫及。軀干、四肢可見散在或密集分布紅色皮疹,壓之可褪色,部分融合成片。輔助檢查:白細胞計數(shù)5.56×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0.871,淋巴細胞百分比0.095,CRP 109 mg/L。胸部CT檢查未見異常。診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藥物過敏?
治療經(jīng)過:入院當天即給予口服枸地氯雷他定8.8 mg/次,1次/d,靜脈滴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40 mg/次,2次/d,連用7 d,并囑咐加強皮膚護理,且清淡飲食。次日(使用頭孢唑肟后第4天),患者皮疹進一步加重,全身散在皮疹伴疼痛,且發(fā)現(xiàn)左下肢出現(xiàn)紅斑,可見一水皰,皰液清亮,左大腿糜爛,臀部糜爛伴痛,陰囊部皮膚略紅,尿道口無明顯糜爛,下腹部可見紅斑,見圖1。在前1日用藥基礎上加用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550 mL(27.5 g),1次/d,連用5 d。
Fig.1 Pictures showing the exfoliation of skin and mucous membrane of the patient圖1 患者皮膚黏膜剝脫圖片
入院第3天,患者水泡較前增多,軀干、四肢見紅斑,雙下肢散在多發(fā)大皰、水皰,疼痛明顯。查體:尼氏征(Nikolsky征)陽性,表皮剝脫面積<10%。補充診斷:重癥藥疹(Stevens-Johnson)綜合征。入院第5天,患者皮疹未進行性加重,復查血常規(guī)+CRP:白細胞計數(shù)10.41×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0.642,淋巴細胞百分比0.25,CRP 8 mg/L。肝腎功能:丙氨酸轉氨酶35 U/L,天門冬氨酸轉氨酶30 U/L,總膽紅素 8.49 μmol/L,乳酸脫氫酶127 U/L,肌酐81 μmol/L,尿酸198 μmol/L。
入院第8天,患者皮疹較前好轉,雙下肢水皰吸收情況良好,足背及踝部水皰面積較前減小,頂端破潰,呈白色,伴疼痛。雙下肢水皰已基本吸收,吸收后水皰部位皮膚呈紅色,表面完整。右側大腿內側及足部及踝部有數(shù)個水皰吸收過程中,頂端破潰,破口呈白色,且伴疼痛??紤]到目前患者病情好轉,故甲潑尼龍琥珀酸鈉減量(上午靜脈滴注40 mg,下午靜脈滴注20 mg,晚上口服甲潑尼龍片8 mg,連用7 d)。入院第15天,患者水皰基本吸收完全,全身多處脫屑,偶見大片皮膚脫落,脫落后新生皮膚表面完整。復查血常規(guī)+CRP:白細胞計數(shù)15.75×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0.861,淋巴細胞百分比0.091,CRP<8 mg/L。肝腎功能:丙氨酸轉氨酶54 U/L,天門冬氨酸轉氨酶29 U/L,總膽紅素6.78 μmol/L,乳酸脫氫酶128.5 U/L,肌酐76 μmol/L,尿酸174 μmol/L?;颊甙准毎撸獵RP不高,結合臨床恢復情況,考慮白細胞升高可能與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有關?;颊呒毙云谝堰^,且臨床癥狀明顯好轉,予以出院,出院后自行服藥:甲潑尼龍片(每晚口服16 mg,口服2周)。出院后2周電話隨訪,患者皮疹基本恢復。
SJS是嚴重的皮膚黏膜多形紅斑,其特征為表皮壞死以及黏膜和皮膚脫落,其皮膚剝脫的面積常小于體表面積的10%。超過90%的患者有黏膜受累,通常累及多處部位(眼、口、生殖器等)[3],常伴有發(fā)熱,并發(fā)肝、腎功能損傷,嚴重者可累及多臟器受損[4]。無論是在兒童還是成人中,藥物都是SJS的主要觸發(fā)因素,除了藥物之外,某些感染(如肺炎支原體感染)也與SJS相關[5-6]。在一項長達5年的回顧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SJS的發(fā)生與青霉素類、磺胺類抗生素,卡馬西平、苯妥英鈉、拉莫三嗪等抗癲癇藥物使用相關[7]。
本例患者為老年男性,初次使用頭孢唑肟,用藥第2日出現(xiàn)全身皮疹,并立即停用頭孢唑肟。第4日出現(xiàn)黏膜損害,第5日皮疹融合,出現(xiàn)水泡,呈進行性加重?;颊咿D入我院后給予糖皮質激素、靜注人免疫球蛋白治療,皮疹逐漸消退?;颊咭蚧加刑悄虿?2年,目前正使用阿卡波糖、注射甘精胰島素控制血糖,使用2年余,并未出現(xiàn)其他不適,可排除這2個藥物過敏直接引起的皮疹。但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是否在皮膚反應中起著一定的作用尚不明確,亦未見相關報道,故暫不考慮。
注射用頭孢唑肟鈉臨床應用多年,因其抗菌譜廣、殺菌力強、對酸和酶較穩(wěn)定、不良反應少而廣泛用于治療敏感細菌所致的感染,常見的不良反應有皮疹、皮膚瘙癢等輕度過敏反應,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反應。但也有靜脈滴注頭孢唑肟后出現(xiàn)皮膚瘙癢、白細胞減少的報道[8]。另有報道顯示,頭孢唑肟可引起嚴重的過敏反應,并引發(fā)溶血性貧血[9]。目前有關頭孢唑肟引起SJS的報道尚少見。
該患者出疹前有發(fā)熱、上呼吸道感染史等前驅癥狀,血常規(guī)提示CRP偏高。CRP是機體受到感染或組織損傷時血漿中急劇上升的蛋白質,能激活補體并加強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颊逤RP 28.2 mg/L(>8 mg/L),考慮存在細菌感染,故使用了注射用頭孢吡肟?;颊咴陟o脈滴注頭孢吡肟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紅色皮疹,立即停藥觀察,但其皮疹并未好轉,且進一步發(fā)展,隨后出現(xiàn)水皰和大皰,皮損融合成片,進展較快,出現(xiàn)表皮壞死剝脫。由于SJS的發(fā)病可能與免疫紊亂存在相關性,英國成人Stevens-Johnson綜合征管理指南[10]推薦使用靜脈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封閉抗體,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治療。本患者在使用IVIG治療5 d、甲潑尼龍治療7 d后,復查CRP為8 mg/L,且皮疹不再進一步惡化,說明治療有效。在整個病程中,患者的肝腎功能監(jiān)測一直處于正常范圍,可排除嚴重SJS并發(fā)的多器官功能衰竭。
現(xiàn)代藥物治療中,藥物不良反應是無法避免的,而嚴重的藥物不良反應已成為醫(yī)源性疾病發(fā)病和死亡最主要的原因[11]。SJS是一種嚴重的黏膜皮膚反應,通常是由藥物引起的廣泛的上皮角化細胞凋亡和壞死,以水泡和皮膚剝脫為特征[12]。SJS的發(fā)病率每年大約為百萬分之一到二[13]。盡管該病發(fā)病率不高,但SJS是一種可怕的甚至威脅生命的疾病,其病死率可高達10%[14]。在SJS嚴重急性期可能伴有多種不同的全身并發(fā)癥,包括多器官功能衰竭。除了有較高的病死率,少數(shù)SJS患者在急性期緩解后通常會發(fā)展為長期的后遺癥[15]。
因此,為提高頭孢唑肟的臨床用藥安全性,建議在使用該藥之前先詳細詢問患者的藥物過敏史。在使用過程中,臨床醫(yī)師和藥師應密切關注患者用藥后有無皮疹、皮膚瘙癢等臨床表現(xiàn),一旦發(fā)生SJS,應及時診治,并加強皮膚護理,以降低嚴重不良后果發(fā)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