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3123 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朱鳳儀
米蘭·昆德拉說過:“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比松鷼v程一路順遂,是一種幸運,人生負擔過于沉重,卻給人以生命緊貼大地的獨特契機,讓人的生命質(zhì)感更強,更真實。
在夜晚高高低低的蟲鳴聲里,有一個女子靠著夜來香染過的門楣,猛然發(fā)現(xiàn)渺小自我里的豐盈。無論生活是好還是壞,余秀華只是輕輕把它往身體里塞填。罹患腦癱的殘缺身體,身為農(nóng)婦的貧苦,或是婚后無數(shù)個日夜的忍耐、渴望,生活把她摁進土地里面,她便像稗子那樣長起來,以雜草般轟轟烈烈的長勢,把生命舉高,讓一點春天,透過縫隙提心吊膽地滲進去。不必需要多么輝煌的勇氣,只在生命最艱難的時候仍固執(zhí)堅信生活的“另一面是要愛的”,在黑夜和雨天“巴巴地活著”,等陽光好的時候隨時把自己放入一切可能的美好。
當人生的重壓隨著生命一道降臨,她沒有狠命拒絕,或是自我放任被壓垮,而是選擇彎下腰,在重壓下看見自己的渺小,“只是低著頭,接受月光的照耀”,并對一切渺小充滿敬畏與謙卑,去感受生活的質(zhì)地。如此,她得以注視沒有藻飾的生命,生活在她的感官面前是坦蕩的,里面的痛真切,沒有虛飾,里面的美好具體而微。人生的重壓逼著她以十倍的精力與小心去掏捧所有幸福的可能,在赤裸的生活面前同樣坦誠相對,在被粗礪的生活摩擦出血后,她又回歸生命樸素質(zhì)感的幸福。
一旦真正赤裸,人和生活都變得簡單。這簡單在阿赫馬托娃眼中“易朽而華美”,是打呼嚕的貓、塔樓的燈光、鳴叫著飛過屋頂?shù)镍B。而對余秀華,讀詩也可以是一件情事,陽光就該被萬物分取,新麥、忍冬花和睡衣的味道也可以是幸福,痛中也可以單純地去愛、單純地去感激。橫陳的生活里無限的幸福給了她勇氣,使她無畏地和丈夫尹世平分離,并讓她“在沒有伴侶的人世里”如此豐盈,比一片麥子沉重。
詩人沈睿稱余秀華的詩歌是純粹的詩歌,是生命的詩歌,而不是寫出來的充滿裝飾的盛宴或家宴,“感情的深度打中你,讓你的心疼痛”。《詩刊》編輯劉年認為:“她的詩,放在中國女詩人的詩歌中,就像把殺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閨秀里一樣醒目——別人都穿戴整齊、涂著脂粉、噴著香水,白紙黑字,聞不出一點汗味,唯獨她煙熏火燎、泥沙俱下,字與字之間,還有明顯的血污?!钡拇_,余秀華的詩不加粉飾,或是她不屑或不懂粉飾。對她而言,詩是恰到好處的拐杖,是她掏心掏肺的東西,是一種情感的宣泄,或是另一片同樣赤裸的生活。她把自己也寫進詩里,如生活中一樣,她潑辣,隨性,敢說,甚至帶有農(nóng)婦的粗俗。她的詩簡單,因為她寫生活,把真實的痛、渴望、埋怨寫下,甚至不對字、詞、語句多加雕琢。她的《清晨狗吠》:我想起有多少日子耽于薄酒/那時候它歪著頭看著我/我踹它:你這死物。這就是余秀華啊,脾氣暴烈,敢愛敢恨。風充滿血污,而這血污,正是從她身上淌下來的,是她赤裸地面對粗糙的生活摩擦出來的。
不管外界如何炒作評價她,余秀華的坦誠也不肯多加蓋一分。1月16日夜里,她在微信朋友圈里說:“不管別人怎么說,哼,姑奶奶只是寫自己的詩歌,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圍里,盡量寫好?!?0分鐘后,她又在博客寫道:“謝謝路過我這里的每一個人,謝謝你們的溫暖鼓勵?!彼卑椎每蓯郏蛔鲎约旱膽B(tài)度,不掩飾愛恨的率性,是生活交給她的,她以同樣的赤誠回報生活。
余秀華是個好詩人,好的生活家,這個好絕非“那一縷鄉(xiāng)愁道不盡”的好,而是“堂吉訶德還在不斷向著風車挑戰(zhàn)”的好。畢竟,在粗礪的現(xiàn)實里,要赤裸地生活實在艱難。
簡 評
文章用真實自然、深情細膩的語言塑造了一個赤裸生活著的詩人形象,讓人印象深刻。在作者看來,對余秀華而言,“赤裸地生活”是一種貼近大地、坦誠相對、回歸生命本身的生活方式與態(tài)度,她那敢愛敢恨、直面生活、真實率性的性情,她對生命的敬畏謙卑及重壓之下的堅韌單純,她對自我的清醒認知與堅守,她在認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熱愛生活的赤子之心,令我們在敬佩、感動之余,也對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余秀華把這一切坦然地寫進詩里,有時候甚至顯得有些粗礪。我想,作者不僅是在讀余秀華,也是在讀內(nèi)心深處的自己。
(鄔 雙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