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羽
(濟南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濟南 250109)
數(shù)控編程下料因具備切割穩(wěn)定、切口整齊、自動化程度高等特點,在批量生產某種規(guī)格的產品部件時具有優(yōu)勢,步進式冷床中的齒形板適合采用數(shù)控切割。根據(jù)產品技術要求,切割成的部件必須滿足圖紙公差要求,如圖1所示。
圖1 尺形部分公差要求
在下料初期,選擇多組齒形板進行試切割,在保證數(shù)控編程零件尺寸正確的條件下,切割結果出現(xiàn)了較大偏差。通過調整割縫補償值,選擇合適的割炬后,尺寸偏差得到了部分控制,但仍未在圖紙要求的尺寸公差范圍之內。因此,可以推斷,還存在其他原因導致偏差。
圖2 一種齒板三維圖
與該型號的數(shù)控切割機匹配的編程軟件為法思特軟件有限公司開發(fā)的FastCAM編程三件套。其中,F(xiàn)astCAM和FastNEST為主要使用軟件。在FastCAM繪制齒形板零件圖(見圖2)的過程中,如果嚴格按照圖紙尺寸進行繪圖編程,最終切割結果會有5~16mm的尺寸偏差,如表1所示。
運用FastNEST進行排料布板時,如何合理排布工件,調整切割順序是整個編程環(huán)節(jié)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在前期控制其他變量的試切割過程中,按照以往普通工件的布板格局和切割順序進行編程,切割結果顯示各齒形板長度和寬度方向偏差較小,但尺形部分不整齊,甚至還存在少量翹曲現(xiàn)象。經過檢查程序,最終發(fā)現(xiàn)是由于排板時相鄰兩塊齒形板嵌套距離過近,隨著割炬路徑的往復運行,導致切割熱量過于集中,產生了熱變形。
表1 齒形板試切割尺寸與圖紙尺寸對比
在對單個齒形板CNC文件進行路徑定義時,不同的引入點位置會導致路徑方向不同。當使用軟件默認的左補償條件編程時,如果引入點設在相對遠離板邊一側時,導出的路徑會將變形補償釋放到該側,導致變形。
(1)首先進行程序和圖紙檢查,從根源上避免程序尺寸出錯,然后和現(xiàn)場切割工充分溝通,根據(jù)板材參數(shù)選擇合適的割嘴型號。
(2)經過對已產生的偏差值進行估算,根據(jù)不同齒形板的長度將長度方向尺寸加長了12~15mm,以補償數(shù)控切割后工件發(fā)生的熱變形和熱收縮。在經過修改調整后,后續(xù)的切割過程長度方向偏差得到了控制。
(3)在編程過程中注意布料順序的合理性,布料要避免復雜性路徑集中,盡量分散切割路徑,有效防止切割件和板材因溫度變化不均勻引起的變形。在排序時遵循列規(guī)則,方便工件散熱。
(4)修改單個子程序的引入點位置,根據(jù)引入點位置確定補償方向,設置路徑要遵從“左補償順時針,右補償逆時針”的原則。
修改后的切割順序和引入線與路徑,如圖3、圖4所示。
通過以上針對性調整,確保了工件在要求工期內質量過關,同時又避免了材料浪費,提高了生產效率。本文所述的尺寸偏差控制同樣可以應用于其他工件。而產品的生產過程也是不斷改進的過程,如果能確保生產過程中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有良性改進,相信在以后的生產中遇到的許多問題會迎刃而解。
圖3 修改后的切割順序
圖4 修改后的引入線和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