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啟齋
通過學習《遨游漢字王國》(小學語文人教版第九冊),同學們是不是對漢字油然生發(fā)出了一種親近之感,深刻感受到了漢字之美,進而想更多地了解漢字呢?那么,接下來,張老師就沿著課文內(nèi)容,幫同學們拓展一下漢字知識吧!
世界上沒有哪一種文字像漢字這樣歷經(jīng)滄桑,卻青春永駐。漢字源于自然,來自生活,是當今世界上唯一留存下來的象形文字。通過讀課文《倉頡造字》,查閱古代著作《淮南子》,同學們可以知道,原來倉頡造字的靈感來源不過是幾只雀爪印。當黃帝宣布倉頡造字成功,并號召天下臣民共習之時,天上下了一場非凡的雨,落下滿地的谷米。因為這個傳說,故有了“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說,后人因此把這天定名為“谷雨”。這樣美麗的誕生故事,是不是給漢字增添了幾分神秘感呢?
漢字一字一音,發(fā)音講究輕、重、緩、疾,這使得漢字的發(fā)音時而抑揚頓挫,鏗鏘有力;時而柔美婉約,纏綿低回,顯得變幻莫測,極富音樂性??尚纬梢怀龂@,回環(huán)往復的音韻美。吟誦起來,無須奏樂,就有韻律。
如吟誦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時,你是不是感受到了廬山瀑布的磅礴氣勢?吟誦“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時,你是否體會到了人生的灑脫豪邁?又如吟誦“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時,你是否體會到了疊韻如兩玉相扣,雙聲如貫珠相連……
用這樣具有音韻美的漢字寫成的詩文,特別有鏗鏘悅耳、抑揚頓挫的美感。
漢字總共才八種筆畫(點、橫、豎、撇、折、捺、提、鉤),卻建構(gòu)出了八萬多個形體方正、棱角分明的漢字。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瞧,那一個個漢字是不是就像一幅畫?我們能從一個“水”字看出水勢流淌之美,能從一個“山”字看出山峰之突?!y怪著名詩人余光中曾寫出這樣的句子:“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淅瀝瀝,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視覺上的這種美感,豈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滿足?”
這一個個造型奇麗、遒勁有力的方塊字還美在其書寫形式的千變?nèi)f化上。從神秘莫測的甲骨文,古樸而又華麗的金文,字體端莊嚴謹、挺拔秀麗的篆書,字體方正厚實、剛正不阿的隸書,到那一氣呵成的草書,肆意昂揚、閑適飄逸的行書,平正而不呆、整齊而不拘的雋秀楷書等,都各有特色,無不彰顯出漢字的形態(tài)之美。柳體、顏體、歐體,行書、隸書、楷書……細細品味,你會覺得那一個個漢字仿佛都在飛揚,在律動!
每一個漢字都有其獨特的深刻內(nèi)涵。如“旦”,意為太陽從地面升起,上部分“日”和下部分“一”,分別代表太陽和地平線,相當生動。又如“人”字,一撇一捺,就像一個人昂然挺立于天地間。又如“綠”字,細水繞田,于堤岸之上長出纏繞蔓延的綠草,這是一番多么和諧的景象啊。再如“香”字,烈日直照田間,陽光下稻子散發(fā)出一股自然的味道,這不就是香?
可以說,每一個漢字,歷經(jīng)歲月的淘洗,身上都積淀了幾千年來中國人對生活、對世界的體驗和感悟,方寸之間蘊藏著深厚的文化意韻。
(編輯 旦 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