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1.山東科技大學礦業(yè)與安全工程學院;2.山東科技大學礦山災害預防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我國是煤炭生產大國,礦工是一個較為龐大的生產群體,主要從事井下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等生產作業(yè)。由于井下作業(yè)空間狹小,生產環(huán)境普遍照明不良、溫度高、粉塵大、噪聲高,使礦工身心受到不同程度的危害,不安全行為成為隱藏在煤礦生產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隱患,困擾著煤礦生產安全。國內外大量統(tǒng)計調查資料表明,在煤礦生產一線,礦工不安全行為發(fā)生也較為普遍,是煤礦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如陳紅[1]通過對我國1980—2010年眾多煤礦事故案例統(tǒng)計分析,得出在所有導致煤礦事故的直接原因中,由人為因素所導致的占比高達97.67%。
礦工行為影響因素眾多,國內外諸多學者都進行過相關研究,如傅貴、田水承、曹慶貴、梁振東、殷文濤、王丹等[2-7]從生產、管理、群體、個體等不同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觀點。本文借助系統(tǒng)工程中魚刺圖分析方法,按照由面到點原則,對煤礦生產過程中礦工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全面分析,建立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魚刺圖,見圖1。
圖1 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魚刺圖
由圖1可見,礦工不安全行為的影響因素眾多。從宏觀角度可將其分成社會、企業(yè)、制度、個體4個層面,其中,社會層面的不良因素是礦工不安全行為產生的根源;企業(yè)層面的不良因素給不安全行為提供了孕育的土壤;制度層面上的內容不健全、監(jiān)督方法不完善等,給不安全行為提供了庇護傘;而個體層面上某一種或多種素質的欠缺是不安全行為產生的直接導火索,它長期隱藏在礦工日常行為中,待適當時機即可促使礦工不安全行為發(fā)生??梢姡?個層面的因素中,社會、企業(yè)、制度因素均屬間接原因,而個體因素屬直接原因,是控制和減少不安全行為的主要途徑,應加以重點分析。
從個體方面而言,可能對不安全行為產生影響的因素也有很多。不少國內外學者從不同角度進行了研究[8-12],提出了各種看法,但對兩者內在關聯(lián)機制尚無統(tǒng)一定論。為此,圍繞個體從個體內在、外界刺激、群體環(huán)境、其他4個方面建立魚刺圖,見圖2。
圖2 個體因素與不安全行為魚刺圖
圖2中列出了17種與礦工不安全行為相關的個體因素,從不同角度體現(xiàn)了對行為的影響,具體影響程度可通過心理測量進行實證分析。
調查問卷是一種常見的數據采集形式,從本質上講,調查問卷所得數據是否有參考價值,主要取決于問卷填寫者在填寫時是否經過思考給出答案,經過正常邏輯思考后根據個體實際做出的答卷,屬于有效樣本。因此,要想提高樣本的有效性,需要從問卷設計及評價方法上下功夫。
根據實踐經驗可以總結出問卷填寫者普遍具有以下心理特征:①關注與自己切身利益關系密切的問卷;②喜歡內容少、題目簡單、答案較直接的問卷;③喜歡直接打“√”的選擇問卷;④題目不宜過多。同時,也應注意到:對于態(tài)度認真的答題者,在心情狀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答題者在答題時的思維是有一定短時延續(xù)性的。即,如果第一道題經過稍加思考,就能找出自己認為的答案,則這種心理上的成就感會適當延續(xù)至第二個題,并會同樣地對第二道題做出思考,如第二題也很容易作答,則會同樣規(guī)律延續(xù)至第三題,依次往下直至順利完成答卷;如果在此過程中,遇到一道稍有難度或有些糾結的題目,則會影響其心理成就感,從而會打破原有的思考模式,產生停止思考或不愿思考的情緒,從而影響后續(xù)題目的作答;如果之后又是一道較容易回答的問題,則心理成就感又會得到及時調整,繼續(xù)作答。這是問卷填寫者基本的心理特征,也是測點法的主要設計依據。
在問卷內容設計過程中,需要事先有計劃地合理布置好測點。這里所說的測點是問卷內容的一部分,以問題形式體現(xiàn),需要答題人作答,與其他問題略有區(qū)別的是,測點一般都要有較為確定的答案,且答題者在適當思考后即可給出正確答案。測點在問卷中主要起兩方面的作用:一是為樣本有效性檢驗做鋪墊;二是可以適當維持答題者思考的連續(xù)性。
在具體布置測點時需要注意:①測點數要根據調查問題的多少進行確定;②測點的位置要分散在問卷中,且前后距離恰當,保證答題者的思考連續(xù)性;③測點內容要合理,既起到指向標的數據參考作用,又讓答題者有適當思考過程。
在上述測點布置基礎上,即可進行整體數據質量評價。
設樣本個數為m,測點個數為n,每個測點樣本正確個數為Kn,測點正確比例為qn,則有,
式中,qn為測點正確比例;Kn為每個測點的樣本正確個數;m為樣本總數;n=1,2,3…??梢钥闯?,q1,q2,q3…qn中值為100%或接近100%的測點越多,說明樣本可信度越高,反之越低。
對礦工這樣龐大的群體進行心理測量適合采用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對樣本的有效性一般均采用信度、效度檢驗。本文為了更全面地檢驗數據的有效性問題,在源頭問卷設計上進行了改進,采用了上述提出的測點法以加強對樣本有效性的檢驗。
依據圖2,采用選擇題形式,圍繞工人自身設置問題,設計完成了“礦工個體因素與生產行為調查問卷”(見表1),并在問卷中穿插了4個答案明確、易于識別的數據觀測點,分別為第6、12、19、27題,整個問卷共設置27道題目。問卷在初步完成后,先在淄博礦業(yè)集團公司某煤礦進行了小范圍測試,然后進行了修改完善。
表1 礦工個體因素與生產行為調查問卷
此次調查在兩個不同礦區(qū)共發(fā)放問卷400份,回收問卷398份,實施過程較為順利。通過測點法對數據進行檢驗,測點數據信息統(tǒng)計見表2。
表2 測點數據信息統(tǒng)計
由表2可知,4個測點的答對比例均在96%以上,且在現(xiàn)場問卷過程中,未見職工有明顯情緒波動,均比較配合。因此,說明問卷數據由職工認真完成,有研究價值。
同時,針對取得的17個不安全行為影響因素數據,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信度和效度解算,量表的信度、效度求算結果見表3。
表3 量表的信度、效度求算結果
注:信度=0.703 2。
由表3可知,信度系數及各項目因素荷重均在0.6以上,說明所設計的調查問卷達到了信度和效度的基本要求,可用于進行統(tǒng)計分析及定性判斷。
對問卷中的“基本信息”數據進行統(tǒng)計整理,基本信息數據匯總見表4。
表4 基本信息數據匯總
由表4可知:①調查對象主要是一線工人且多來自于農村;②初中(高中)占較大比例,本科以上學歷相對較少,間接說明了職工獲得生產技術的途徑主要通過師傅帶徒弟或實際經驗中積累的方式掌握;③通過年齡數據可知,絕大部分職工都處于等待建立家庭、家庭生活事件較為繁雜或工作等待晉升等人生重要階段;④根據工齡看,在井下一線工作的工人大部分都有3~5 a或6~10 a的工作經驗,10 a以上工作經歷的相對較少。
對問卷中的“日常生產行為信息”進行數據統(tǒng)計整理,將17種影響因素各自對應的A、B、C、D選項數據進行統(tǒng)計,結果見表5。
通過對表5中數據進行分析整理,得出各選項所占百分比見表6。
表5、表6主要反映了各因素對礦工行為的影響。通過對數據進行縱橫向對比分析,可以得出各因素對礦工行為影響程度柱狀圖,見圖3。
表5 17種影響因素各選項統(tǒng)計結果 份
表6 17種影響因素各選項占比%
圖3 各因素對礦工行為影響程度柱狀圖
由圖3可見:①在生產過程中,17種影響因素均會對礦工行為安全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②相比而言,安全意識、群體監(jiān)督提醒、工作態(tài)度、工作經驗、健康狀況對行為影響程度≥80%,這5種因素對行為影響非常顯著,應列為Ⅰ類指標重點關注;③日常生活事件、身體疲勞、心理承受力、群體歸屬感、群體工作氛圍、工作環(huán)境、生產突發(fā)狀況這7種因素對行為影響在60%~80%,屬較顯著,可列為Ⅱ類指標針對性考察;④生產任務量、心理疲勞、事故經歷、生物節(jié)律、自身性格這5種因素對行為影響≤50%,屬不是很顯著,可列為Ⅲ類指標,在生產過程中給予適當注意即可。
對于以上所得研究結論,經過與部分礦工代表進行座談交流,認為與礦工這一行業(yè)特點基本吻合,對煤礦井下礦工安全生產有較強指導意義。
通過研究,找出了對礦工不安全行為影響較為顯著的影響因素,為今后礦工不安全行為預測打下基礎,也為煤礦井下不安全行為的預防指出了管理方向。同時提出了利用“測點法”加強數據有效性檢驗的思路,值得在調查問卷方法中使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