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瑩
摘要:“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動漫創(chuàng)作和其他形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創(chuàng)作者能創(chuàng)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很大程度是來自于對生活的體驗?!洱堌垺穼ⅰ扒椤北磉_和詮釋到觀眾內心里歸功于宮崎駿對生活中人和人之間情感的細膩觀察和體驗?!洱堌垺分械摹熬啊边€原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使觀眾在自然美景中看著故事的發(fā)展,置身其中,親切熟悉又愉悅。童話夢想中的龍貓在如此真實的“景”和“情”中出現,凸顯了它的神奇,也使觀眾更加期望現實中龍貓真實存在。
關鍵詞:龍貓; 宮崎駿; 情; 景; 夢想
“藝術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這是一句常說的話,也常被各種介紹和評論藝術作品的文章所引用。它其實說的是藝術創(chuàng)作來源于生活。動漫創(chuàng)作和其他形式的藝術創(chuàng)作一樣,創(chuàng)作者能創(chuàng)作出打動人心的作品,很大程度是來自于對生活的體驗。宮崎駿的《龍貓》年底即將在國內上映,很多人都說欠他一張電影票,要去電影院再看一次《龍貓》。這部動畫片制作于1988年,它是一部具有童話色彩的動畫片,片中的龍貓只有在孩子們清澈的眼睛里才能被看見。龍貓巴士在風中行駛,越過田間和樹梢。躲在老舊房子角落里的黑色小精靈從風之甬道悄悄的離開……這一切好像和我們現實的生活并不貼近,而且歷經了三十年的時間,為何還每看一次都能被它打動呢?
首先是“情”?!洱堌垺返拈_篇就是主人公一家搬家到鄉(xiāng)下,停車問路時,正在勞作的鄰居熱情的打招呼。幾句話語就讓我們感到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并不是如同現在鋼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里這般疏離。搬家到新環(huán)境的小姐妹倆很快就感受到了來自鄉(xiāng)鄰的熱情,鄰居家的老奶奶就像自己的奶奶一樣照看著孩子們,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就像一個大家庭,人與人之間都是那么的親切和諧。鄰里之間這種“情”還體現在孩子與孩子之間。鄰居家的小男孩,看似靦腆內向不好意思與小月和小米說話,但卻在下雨的時候把自己唯一的一把傘“扔”給小月,自己逃也似的一路小跑回家。跑著跑著,臉上綻放出笑容,這笑容單純得就像雨水濺出得水花一樣,這情誼青澀溫暖,讓觀眾也會心一笑,誰的青春沒有過這樣純潔又朦朧的情誼呢?主人公兩姐妹之間的“情”也詮釋得淋漓盡致。姐姐小月呵護著妹妹,雖然她并不比妹妹大多少。兩姐妹下雨天去公交站接晚歸的爸爸,小米困得快睡著了,姐姐一邊背她一邊撐傘,力量并不大的姐姐還一直堅持著不讓熟睡在肩上的妹妹滑下去。這平實的動作和情景特別是對于有兄弟姐妹的觀眾來說,更能體會其中的“情”。當妹妹小米走失的時候,姐姐小月和鄉(xiāng)親們焦急的尋找將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推向了一個高潮。“關愛”和“融洽”是《龍貓》帶給我們人和人之間最“舒服”的相處方式,也是我們在生活中曾經擁有過的感受。所以這份“情”打動著觀眾。
其次是“景”?!洱堌垺芬黄膱鼍霸O計讓觀眾看到了曾經的田園和鄉(xiāng)間。一九八八年的日本已經是比較現代和都市化的了,宮崎駿的動畫中有很多場景都是他兒時的美好記憶。潺潺流水的鄉(xiāng)間小溪流在夏日的陽光下泛著銀光;午后的驕陽雖然熱烈,卻掩蓋不住從人力汲水的水龍頭里流出的清涼;田間的玉米高出孩子一大截,勞作之后得到了老奶奶給的獎勵:玉米和瓜果;風吹過田間,水稻被吹出綠色的浪;這些“景”是讓我們熟悉并且向往的田間生活和青山綠水。這也許就是我們常說的“接地氣”。人是需要自然的,在城市中的高樓大廈間生活久了就越發(fā)生出這樣對于自然向往的情愫來。無論是對于一九八八年生活在日本的宮崎駿,還是三十年后再次觀看《龍貓》的觀眾,都是一樣的。這種向往“自然”的情愫,我認為有兩層意思。第一是真正的自然景觀。為何現在的年輕人興起一股去山野間尋找“詩和遠方”的情懷來,可能正是越來越密集的城市建筑給人的壓抑感而導致的。第二是內心的“自然”。這種自然就像第一點中提到的“情”一樣,人與人之間“自然而然”的流露出親近與融洽才是最真的。在最“自然”的“景”里,也許人們才會以最“自然”的方式相處。
最后是“夢想”?!皦粝搿边@一詞是美好的,甚至是帶有童話色彩的。比如說,我們夢想過當上“超級英雄”去拯救世界,去幫助他人;或是夢想自己在遇到困難時有一個具備超能力的人出現,來幫助自己。這些具有童話色彩的夢想背后折射出現實的一面,想要成為超能力者或是被超能力者幫助的人,都是期望著現實中能變得更好。龍貓是一個童話夢想中的生物,作為成年人的宮崎駿創(chuàng)造了它,但它卻只有孩子們清澈的眼睛才能看到。成長帶給我們的也許是和“做夢”漸漸遠離,孩子的童真會在成長中慢慢消失。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對于所有心懷夢想的人來說,成長不是失去“做夢”的能力。龍貓的出現給了我們希望,它好像非常真實,就在我們兒時熟悉的田野和山間,只要相信它存在,就能看到它。見到它的時候不要被它的大聲吼叫嚇得驚慌失措,落荒而逃,而要像孩子一樣認為這是游戲,和它一起大吼。它會給你一顆樹種,這是最好的禮物。看過《龍貓》之后,我們都向往著遇到龍貓,收到最樸實卻最珍貴的樹種禮物。最讓我們動情的也許就來自這童話般的夢想,在這個夢想里沒有復雜的世俗,有的只是御風而行的暢快,向天嘶吼的灑脫,禮物不過是一顆橡樹種子,卻無比珍貴。自然給予我們的,不就是這看似不起眼卻又不易得的珍貴嗎?一如空氣,水,還有這顆樹種里包含的生命?;氐竭@最簡單的“夢想”,是人人向往卻不易得的,《龍貓》最打動我們的,就是想起了這樣曾經向往過的“夢想”。
人都離不開“情”,《龍貓》將“情”表達和詮釋到觀眾內心里歸功于宮崎駿對生活中人和人之間情感的細膩觀察和體驗。人也對自然美景有著天然的向往,《龍貓》中的“景”還原了美好的自然景色,使觀眾在自然美景中看著故事的發(fā)展,置身其中,親切熟悉又愉悅。童話夢想中的龍貓在如此真實的“景”和“情”中出現,凸顯了它的神奇,也使觀眾更加期望現實中龍貓真實存在,因為它太美好了,如能看到它的出現還能證明自己的童心未泯,雙眼依然清澈單純,一如少年。這樣的《龍貓》怎能不讓我們歷經三十年的時間還繼續(xù)被它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