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昌鳳
一、教學背景與學情分析
本節(jié)內容是橢圓的定義及其標準方程,是在學習了曲線與方程、求曲線的方程以及曲線的交點之后展開的,它是繼續(xù)學習橢圓的幾何性質和雙曲線、拋物線的定義和幾何性質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學案起到一個鞏固舊知,熟練方法,拓展新知的承上啟下的作用,是發(fā)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的好素材。
導學案的編擬,特別是概念教學的教學過程設計,應積極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包括問題的提出、學生的主體活動過程、教師的教學向導指向,都要做出精心的預設.設計學案的指導思想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將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引向深入,發(fā)現(xiàn)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第二,引導學生了解問題的產生過程,激發(fā)學生尋找解決問題的新的思路;第三,養(yǎng)成學生用運動、發(fā)展的觀點看問題的習慣.不同的課型,學案也應該是不同的.“導學案”有其自身的特點與優(yōu)勢,特別是使教學跳出“題海”,突出了學生的主動學習,做出了有益的嘗試,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學案導學教學過程及分析
1.課前準備
2.課堂教學過程淺析
(1)自主學習。
(2)互助探究。
小組內相互交流預習新課的情況,未解決的疑問相互討論、探究,各組小組長組織,教師巡視。這個環(huán)節(jié)是用好學案的核心。
此種模式就是“兵教兵”“兵教兵”抓住了學生出錯后急于糾錯和學生樂于討論,喜歡輕松活潑課堂的心理特點,放手發(fā)動學生,通過解析、點評、提問、討論等形式使問題暴露,不知不覺中解決?!氨瘫敝v評方式對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教師來說,第一,課前要進行更詳盡的備課,統(tǒng)計出錯率、出錯點、出錯人,設置有層次的問題,有必要的輔以變式題、補救題,進行方法提煉等。第二,必須做到精講點撥,“兵交兵”效果雖好,但耗時較多,教師必須駕馭好課堂,適時設問、啟發(fā)、提煉,盡量少講,把機會留給學生。第三,靈活機智應對學生討論中的問題,對學生討論結果進行點評。對學生而言,第一,“兵交兵”能激勵學生。做題時能認真對待,出錯后能認真糾錯,上課時認真聽講,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就調動起來了。第二,學生樂學,不再是老師一個面孔一個聲音,每個學生都可能成為這節(jié)課的“教師”。學生興趣高了。第三,鍛煉了思維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3.分層提高
(1)教師對之前反饋來的問題歸納整理,有針對性的精講。本節(jié)課主要涉及:橢圓標準方程的推導(化簡整理的過程),含字母參數問題等。
(2)教師還要根據教材及學生可能遇到的困難擬定討論題,要求學生收集信息,集中思考,提出質疑,分析判斷,深入研讀,大膽想象,尋找合適的答案,由各組推薦代表作總結發(fā)言,其他同學進行補充或質疑。每位同學都有機會鍛煉自己,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這個階段應側重于學法指導,也是引導學生學習的關鍵部分。
這部分學案的設計要特別強調啟發(fā)性、引導性和趣味性,考慮到學生學習的實際狀況,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學生之間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拓展提高”部分的設計也要有一定的層次和梯度,以適應不同要求學生發(fā)展的需要。
4.總結歸納
(1)教師引導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新學知識,小組交流、總結知識點和解題方法。學生集體交流,教師進行補充,糾正或點評,對優(yōu)秀的學習小組予以表揚,樹立典型。
(2)教師出示知識體系,作簡要強調。
成功的課堂小結能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整節(jié)課的內容,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學案后面應留有學生用于小結的空間。事實表明,學生自己概括的概念往往掌握得更牢,自己總結的規(guī)律更會靈活運用。
5.鞏固提高
(1)學生當堂限時完成,并在小組內互批互改。
(2)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課后互助過關,教師出示下節(jié)課預習內容。
這一部分是課內向課外的延伸,是知識向能力的轉變,是從學會走向會用。課內外銜接和拓展,既可以檢驗課內學習的效果,也可以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學生將課堂上獲得的學習方法運用到解決課外的實際問題中去,知識轉變成了能力,自主意識增強了,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人合作相處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
三、學案導學教學的反思
1.導學案教學不能遠離了課本
2.導學案的格式不必拘泥固定格式
學案的設計要體現(xiàn)分層教學的原則,適應不同學生個性發(fā)展的要求,不同的學生有不一樣的學習興趣和要求,所表現(xiàn)的學習的興趣點也不相同,分層教學在中學教學喊了很多年,但一直得不到有效的貫徹和實施。學案導學的教學模式應該可以很好的體現(xiàn)分層教學的原則。教師在編制學案時要考慮到不同學生的特殊要求,可以通過必做題、選做題的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學習的輔助材料,給有需要的同學以適當的幫助。雖說這樣會給教師的工作帶來很多的不便,但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是明顯的,這樣的課堂也才是適應不同學生的真正有效的課堂。
3.學案不等于題案,應重在學法指導
學案應該是學生學習的方案,是教師給予學生學習的拐杖,應重在學法的指導。學案作為教師將學習理論、教學理論與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相結合的產物,其設計與編制,應有利于學生的學習。但在實踐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些教師將學案設計成了題案,即將學生所學內容編制成一道道的題目讓學生去完成,學生學習陷入“題?!敝?,為解題而解題。把任務驅動異化為解題驅動(至少有這樣的傾向),可能使學生的發(fā)展空間受到限制。這樣的學案,不僅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反而會加重學生的負擔,讓學生苦不堪言,這樣的教學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總之,教而有法,但無定法;學而有法,貴在得法。教師要有較高的課堂駕馭能力,以上環(huán)節(jié)不一定每節(jié)課都機械照搬,應根據實際學情進行靈活取舍。教師要善于處理好放與收、問與答、個體與全體、學生與教材等幾方面的關系,既要使學生暢所欲言,又不能浪費時間,做到活而不亂,難易適中,高質量的完成課堂教學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