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晶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使用多媒體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美妙的音樂,優(yōu)美的動畫,多姿多彩的圖片,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能調(diào)動小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習效率,我有以下幾個建議:
一、激發(fā)學生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我們知道,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靠一本書,一張嘴,一支筆,甚者再多上一張掛圖、一塊小黑板。長期這種模式,致使教學枯燥,甚至一些學生感覺乏味而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但是,多媒體教學利用聲、圖、文并茂的手段,符合孩子的心理和認知規(guī)律,使學生心情愉悅、輕松,可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對上課的興趣,使課堂效率提高有了前提。
同時,多媒體教學手段可以將教學中抽象的知識形象化,使常規(guī)教學手段無法展現(xiàn)出來的東西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大屏幕前,學生可以直接看到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意象,從而更好理解。
二、還原課文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
我們的文本中,有不少課文離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太遙遠,要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意境和感情,非常困難。我們?yōu)樽寣W生理解,常采用讓學生反復朗讀,再加上教師的講解,然而效果卻往往不如人意。但若用上一幅展現(xiàn)情景的圖片,一段恰到好處的音樂,或是一組恰如其分的鏡頭,再配以課文的重點內(nèi)容或字詞,往往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引起他們的思想認同。如上《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時,教師展示大量白血病患者的圖片,并配以反映白血病患者渴望康復的話語和喚起人們支持骨髓捐獻、奉獻愛心的背景音樂,將學生帶入課文所創(chuàng)設的情境之中,既讓孩子們了解白血病患者的痛苦,又讓他們感受到臺灣同胞與大陸同胞之間的血脈親情,真正達到了讓學生理解課文,受到教育的目的。例如,執(zhí)教《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在引導學生學習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的時候,教師不急于為學生播放昔日景觀的課件,首先應循循善誘,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在頭腦里再現(xiàn)昔日輝煌美麗的景色,然后通過朗讀讓學生表達出自己對文字的感悟。這時,再讓學生欣賞教師精心制作的課件中的圓明園景觀的長幅畫卷,配以優(yōu)美的古箏曲,使學生陶醉、驚嘆,情感得到進一步的升華,更加為祖國擁有如此燦爛的文化感到自豪,同時也為如此美麗的景觀不復存在感到惋惜,為學習下文“毀滅”的部分做好鋪墊。
三、化難為易,降低學生理解問題的難度
在小學語文中,許多課文內(nèi)容理解起來有難度,或是比較抽象。如離學生現(xiàn)實生活較遠的事物、事件,還有課文中有限的插圖等等,我們都可以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采用多樣、靈活的手法,實現(xiàn)事物的大小、快慢、動靜、抽象與具體之間的轉(zhuǎn)換,有利于再現(xiàn)語文教材中的有關形象,以提高學生感知成效,正確認識事物,激起他們多彩的情感。
語文教學過程是一種認識過程。感知教材,讓教材中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完整的表象。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教學內(nèi)容具體化、直觀化、形象化,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快中啟發(fā)思維,接受知識。教學《燕子》時,第三段中講到“還有幾只橫掠湖面,剪尾式翼尖偶爾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圓暈便一圈圈地蕩漾開去?!睂W生很難理解“橫掠”的意思,于是我適時地放了燕子“橫掠”飛行的課件,很好地展現(xiàn)了燕子飛行的動態(tài),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也刺激了學生的多種感官,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難點。
四、擴大閱讀面,豐富學生的知識
閱讀教學必須樹立大語文觀,打開被禁錮的課堂教學大門,沖破課內(nèi)外的界限,使課內(nèi)學習與課外實踐得以溝通,與生活接軌,與社會接軌,在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中去實踐、去積累、去感受。多媒體的運用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豐富了學生的語文知識。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傳統(tǒng)教學中,閱讀教學的目標是通過老師講,學生聽來實現(xiàn)的。在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枯燥的“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對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也產(chǎn)生了不利的影響。但是多媒體計算機在預習、和課堂教學時都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資料,如:文本、圖像、動畫、聲音、視頻等教學信息,在老師的精心設計下,教學內(nèi)容可以更直觀,更形象地被學生接受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和學習質(zhì)量,非常適合小學生學習的特點。所以,生動、形象的多媒體計算機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
五、增大信息量,提高學習效率
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無疑給每一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交給學生一碗水,老師得有一桶水?!币虼耍蠋熥约菏占Y料充實自己和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就成了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利用計算機多媒體收集資料,是學生收集資料的一個重要方法。以前讓學生收集課文中的某個人物的資料,班上只有寥寥幾人能找到一點資料,并且還是相同的,自從有了計算機多媒體之后,學生收集的資料非常豐富,各不相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更高了。例如,對《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狼牙山五壯士》《開國大典》等課文的理解,需要借助大量的背景資料,教師可引導學生上網(wǎng)搜集信息,以“維護和平制止戰(zhàn)爭”“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等為主題,開展綜合性的實踐活動,鼓勵學生將自己搜集到的信息做成多媒體課件用于課堂上的學習,學習效果勢必要優(yōu)于老師枯燥的講解了。所以,借助多媒體技術的使用,無疑就增多了課堂信息的傳遞渠道,既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又提供了包括圖文聲在內(nèi)的大量信息。而無論是學生得到信息,還是教師掌握反饋信息,都能在此基礎上提高速度和容量,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因此,使用多媒體收集資料是我們語文教學的一個好方法 。
總之,語文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根據(jù)語文學科的特點,根據(jù)學生學習的情況適當使用,充分發(fā)揮多媒體教學的長處為語文教學服務,使語文教學如虎添翼,走向燦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