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遠春,孫世莊,唐榮會,楊茜茜
(西昌市人民醫(yī)院1.骨外科,2.外二科,四川 西昌 615000)
既往對輕度脊柱彎曲伴腰背痛患者多采用運動康復訓練治療,但其對改善患者腰背疼痛、平衡、位移能力及脊柱功能效果欠佳[1]。近年來,有報道認為定期進行重力肌群伸展強化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脊柱內(nèi)外平衡及功能康復均有積極的影響[2]。我們將重力肌群鍛煉應用于青年輕度脊柱彎曲伴腰背痛患者的臨床干預,效果可觀,現(xiàn)將結(jié)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我院2015-04-2017-04期間收治的65例青年輕度脊柱彎曲伴腰腿痛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臨床干預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35例和對照組30例。實驗組男24例,女11例;年齡16-38歲,平均(27.22±8.41)歲;體質(zhì)指數(shù)(BMI)24.5-28.5 kg/m2,(25.15±1.39) kg/m2;身高142-185 cm,平均(167.60±5.27)cm;病程 3個月-4年,平均(2.03±1.21)年;脊柱彎曲類型:胸腰雙彎型9例,胸彎型10例,腰彎型7例,腰胸單彎型9例。對照組男21例,女9例;年齡14-35歲,平均(27.35±8.37)歲;BMI 24.5-28.5 kg/m2,平 均(25.29 ±1.41) kg/m2;身 高148-182 cm,平均(165.77±6.18)cm;病程 5個月-4年,平均(2.17±1.50)年;脊柱彎曲類型:胸腰雙彎型10例,胸彎型8例,腰彎型6例,腰胸單彎型6例。兩組上述基線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充分。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運動康復干預,根據(jù)每位患者脊柱彎曲情況制定運動康復計劃,視其疲勞狀況制定運動強度,以次日患者無疲勞感為宜。運動康復干預主要包括脊柱彎曲特定運動療法(脊柱牽伸、康復體操、呼吸訓練、平衡功能訓練)及核心穩(wěn)定功能訓練。脊柱牽伸訓練則包括頸肌阻抗、腰背肌訓練、懸吊減重步行訓練及坐位、立位正常姿勢訓練;康復體操主要進行骨盆位置矯正,俯臥、側(cè)臥及仰臥矯正;呼吸訓練指導患者深呼吸,呼氣末引導患者凹側(cè)用力吸氣,凸側(cè)用力呼氣;平衡訓練則主要借助靜態(tài)平衡儀進行平衡功能鍛煉。核心穩(wěn)定訓練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4周,行4點支撐運動、膝肘2點支撐側(cè)橋運動、4點支撐背橋運動、俯臥伸體運動、側(cè)臥支腿抬臀肌靜力運動、3點支撐背橋運動等,均在穩(wěn)定平臺上緩慢練習;第二階段為5-8周,行3點支撐背橋運動及雙腳變換抬起運動、平衡墊支撐4點腹橋、支撐背橋、支撐側(cè)橋、3點支撐背橋及橋式抬腿、雙膝彎曲、脊柱旋轉(zhuǎn)、直腿夾球?qū)懽诌\動等,均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核心練習,待患者基本熟練后減少接觸面積,隨后調(diào)整為慢速運動;第三階段為9-12周,平衡球跪姿聯(lián)合接傳球運動、臥撐提臀、俯身跳撐、仰臥位平衡球負重旋轉(zhuǎn)等,均在不穩(wěn)定狀態(tài)下進行快速運動與阻抗運動,每次訓練1 h,1次/d,5次/周,持續(xù)12周。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chǔ)上進行重力肌群鍛煉干預,主要包括以下鍛煉方法:坐位,行髖關(guān)節(jié)伸展、髖關(guān)節(jié)外旋,各重復15s;站立位,行腰椎側(cè)屈、腰椎屈伸、腰椎旋轉(zhuǎn),各重復15s;站立位,行呼吸肌收縮(深呼吸)、腘繩肌伸展、腓腸肌伸展,各重復45s;站立位下股四頭肌伸展重復10次和膝位下腰大肌伸展重復8次;仰臥位,后骨盆帶肌收縮、“拱橋”鍛煉各重復8次,仰頭表層腹肌收縮、抬腿深層腹肌收縮訓練各重復10次;俯臥位背伸肌群“飛燕”鍛煉30s/次。以上每天早晨和下午各鍛煉1次,重力肌群鍛煉8-12周。
1.3 觀察指標 ①脊椎功能:干預前、干預12周采用Scoliomter法測定軀干旋轉(zhuǎn)角度,應用Nash-Moe法測定椎體旋轉(zhuǎn)角度,并記錄最大Cobb角。②腰背疼痛:干預前、干預6周、12周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現(xiàn)時疼痛強度分級(PPI)評估疼痛程度。③生活質(zhì)量:干預前、干預12周采用采用脊柱側(cè)凸22項問卷(SRS-22)[3]評定患者生活質(zhì)量。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選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分析和處理研究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采取率(%)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采?。ā纒)表示,進行 t檢驗,以 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兩組干預12周前軀干旋轉(zhuǎn)角、椎體旋轉(zhuǎn)角、最大Cobb角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P<0.05),且實驗組干預 12 周最大Cobb角較對照組顯著縮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兩組干預6周、12周VAS評分、PPI分級均較干預前顯著改善(P<0.05),且實驗組干預12周VAS評分、PPI分級均較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zhì)量各維度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周后,兩組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顯著升高(P<0.05),且實驗組干預12周疼痛、自我形象、功能活動、心理健康各維度評分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目前,對脊柱彎曲伴腰背痛患者的治療干預多建議圍繞恢復脊柱穩(wěn)定性展開。早期常采用物理因子(電療、短波療法等)、中醫(yī)(按摩、推拿、針灸等)干預療法,鎮(zhèn)痛效應好,對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環(huán),解除肌肉痙攣,下調(diào)交感神經(jīng)興奮性,促進水腫吸收亦有可觀的效果[4]。然而其雖可短暫性改善患者腰部疼痛癥狀,但尚無法從根本上糾正患者疼痛原因[5],故較多學者建議在常規(guī)治療干預控制患者腰背疼痛后指導其進行功能性鍛煉,以促進脊柱功能恢復[6]。
常規(guī)運動康復干預主要通過運動控制軀干、骨盆等部位肌肉的穩(wěn)定性,促進力量產(chǎn)生、傳遞,以提高脊柱、腰椎穩(wěn)定性。不同于常規(guī)運動康復干預,重力肌群鍛煉以改善重力肌群的短縮、加強重力肌群的耐力鍛煉為基礎(chǔ),可阻斷疼痛-短縮-疼痛的惡性循環(huán),并進一步改善脊柱、腰椎穩(wěn)定性,從而增強腰椎功能。主要原因為重力肌群作為脊柱外平衡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由全身多塊肌肉組成,其最主要的功能之一是維持人體姿勢,加強重力肌群鍛煉,不但能夠保持人體姿勢的平衡,牽引短縮的肌肉,還能使彎曲或突出的脊柱回到原來的脊柱中心上,改善脊柱生理彎曲的活動度,恢復到正常的形態(tài),腰背疼痛顯著緩解甚至消失。國外Linek等[7]的早期研究證實,重力肌群的短縮在脊柱相關(guān)疾病尤其是脊柱穩(wěn)定性失調(diào)的發(fā)病和惡化中可起到關(guān)鍵性作用。呂慧等[8]指出,針對短縮的重力肌群進行伸展強化鍛煉治療伴有活動性功能障礙的強直性脊柱炎,其效果優(yōu)于傳統(tǒng)的鍛煉方法,或與之相結(jié)合可取得更為理想的臨床效果。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脊椎功能比較(±s,°)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脊椎功能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 軀干旋轉(zhuǎn)角 椎體旋轉(zhuǎn)角 最大Cobb角干預前 干預12周 干預前 干預12周 干預前 干預12周實驗組(n=35) 5.63±1.14 4.57±0.86* 1.61±0.53 1.13±0.49* 16.59±1.21 12.08±1.51*對照組(n=30) 5.68±1.07 4.59±0.90* 1.67±0.47 1.16±0.49* 16.56±1.38 14.97±2.26*t 0.18 0.09 0.48 0.25 0.09 6.14 P 0.857 0.927 0.634 0.806 0.926 0.000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腰背疼痛比較(±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腰背疼痛比較(±s)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與同組干預6周相比,△P<0.05。
PPI分級(級)12周 干預前 干預6周 干預12周±0.69*△ 3.71±0.53 2.49±0.51* 1.08±0.31*△對照組(n=30) 5.69±1.24 4.48±0.98* 3.00±0.84*△ 3.80±0.59 2.44±0.49* 1.77±0.35*△t 0.13 0.83 3.53 0.65 0.401 8.429 P 0.894 0.409 0.001 0.520 0.690 0.000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表3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zhì)量比較(±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P<0.05。
組別 疼痛 自我形象 功能活動 心理健康干預前 干預12周 干預前 干預12周 干預前 干預12周 干預前 干預12周實驗組(n=35) 4.36±0.35 9.46±1.45*3.78±0.76 10.26±2.13*4.31±0.38 11.01±2.41*4.41±0.43 10.27±2.13*對照組(n=30) 4.37±0.37 7.43±1.38*3.81±0.80 7.98±1.94*4.32±0.41 8.03±1.97*4.42±0.45 7.43±1.56*t 0.11 5.75 0.15 4.48 0.10 5.40 0.09 6.04 P 0.911 0.000 0.877 0.000 0.919 0.000 0.927 0.000
我們對青年輕度脊柱彎曲伴腰背痛患者在運動康復的基礎(chǔ)上予以重力肌群鍛煉,結(jié)果顯示,干預12周,實驗組最大Cobb角顯著較對照組縮小,VAS評分、PPI分級均顯著較對照組低,生活質(zhì)量各維度評分升高幅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實驗組患者干預后在平衡及位移能力改善方面表現(xiàn)出明顯的優(yōu)勢,表明在青年輕度脊柱彎曲伴腰背痛患者的臨床干預中應用重力肌群鍛煉聯(lián)合運動康復干預,可避免或延緩脊柱彎曲進展,有效改善患者脊柱功能,減輕腰背疼痛程度或強度,從而顯著提升青年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