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秀純
北京東城區(qū)府學胡同36號,是一處豪華的四合院,由東西兩組院落組成。這個大院在明代是明思宗田貴妃之父田琬的宅第。清康熙年間為靖逆侯張勇宅,道光、咸豐年間,志和購得此宅,原稱“天春園”,后易名“增舊園”。同治帝遺孀敬懿、榮惠二太妃曾在此居住,后被天主教神學院購得。1966年以前歸北京市東城區(qū)黨校所有。1967年為北京市古書文物清理小組,后改為北京市文物管理處。1979年起,由北京市文物局使用。
1966年6月,在“文化大革命”運動“破四舊”過程中,北京市被抄家或被迫交出了一大批古書、玉器、瓷器、字畫等文物。按照中央指示和黨的政策,1967年成立了“北京市古書文物清理小組”,負責清理北京市十八個區(qū)縣的“紅衛(wèi)兵查抄戰(zhàn)果”,登記造冊后,將這些文物、古書大部分集中在府學胡同36號院或孔廟保管,準備運動后期落實政策予以退還。
由于這里集中了全市被抄家的古書、字畫、文物、珍玩,其中不乏稀世珍品和國寶級文物,
進駐軍宣隊后,為了“全心全意地為無產階級司令部服務”,在軍宣隊領導下專門成立了“首長接待組”。自那以后,陳伯達、康生、江青、姚文元、張春橋、吳法憲、葉群、溫玉成等,你來我往成了“文管處”的座上客。為了接待首長,還特意開辟、裝修了一處溫馨舒適的“首長接待室”,內藏抄家的古書字畫、文物等稀世珍寶。這些“首長”定期、不定期地多次來到北京市文物管理處,搶掠侵吞大批的珍貴文物。一時間,府學胡同36號院門前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最多的時候,“首長”坐的“吉斯”、“吉姆”、“三排坐大紅旗”等高級轎車一下來了九輛,從院子里停到院外胡同口。而且每次“首長”來,交道口交通隊必定增哨加崗,路兩邊戒嚴。因此,當時“文管處”在寬街一帶小有名氣。鄰里之間甚至傳言:別看外面掛著“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的牌子,里邊是“文二辦”(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第二辦公室)。就連廚房的大師傅喻慶福臉上都增光,每次到寬街副食店買肉都不用排隊,大家用神秘羨慕的眼光看著這位從“文二辦”來的大師傅。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四人幫”一伙來“文管處”共計94次,掠走瓷器、玉器、筆墨紙硯、書畫、金表等共計5738件,各種書籍、字畫47275件(依據(jù)榮大為《北京文物事業(yè)發(fā)展梗概》,見《北京文博》)。這些文物古書大多是價值極高的珍品。他們來了之后,毫不客氣,什么都要,只要接待人員介紹,好的,老的,他們就打包帶走。而且,江青不止一次地說:“我們這些首長都是無產階級出身……我們都沒錢……作風正派,我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連喝杯水都要給錢的,你們吶,就象征性地多少收點兒。”于是“軍宣隊”領導就心領神會地象征性收款。規(guī)定凡石章類:雞血石、田黃石,幾毛錢一塊;壽山石、青田石、芙蓉石等一毛錢一塊。此外比較珍貴的文物如:
乾隆自用琺瑯彩金懷表1件,付款7元。
翡翠荷葉青蛙洗1件,付款1角。
乾隆自用和田三羊玉佩1件,付款1角。
明代吳天章款墨1錠,付款2分。
象牙桿狼毫筆1支,付款1分。
全套二十四史711冊一套,付款10元(配金絲楠木匣)。
宋拓道因碑1本,付款8元。
其中,林彪劫得北宋初《放牧圖》,蘇軾《松石圖》等珍貴文物;陳伯達劫得宋拓《道因碑》、《漢石經》等稀有文物。江青劫得《三保太監(jiān)下西洋》等珍貴圖書文物??瞪俚盟瓮亍鹅淦绞洝贰ⅫS庭堅草書《臘梅三詠》僅支付5元、《金瓶梅》等12080冊善本及大批珍貴圖書拓片、繪畫、書法和名貴的印章,另有各種石質的硯臺多達500方。
更有甚者,邱會作的兒子結婚,竟然到文物管理處要鋼琴。當時某領導打算把查抄鄧拓家的鋼琴給他(就在開會的禮堂放著)。邱會作老婆說:“太舊了,不要。”不知道誰出的餿主意說:“天主教南堂的鋼琴好,德國造的。”于是某領導真的去天主教南堂調撥那架鋼琴。無奈,天主教南堂屬于宗教局管轄,此事沒有辦成,才算罷了。
由于“首長”經?!肮忸櫋蔽奈锕芾硖帲Pl(wèi)“首長”安全是件頭疼的大事。軍宣隊負責人常凱多次向有關部門請示,在院子圍墻上架電網、進駐部隊警衛(wèi),確保首長安全。上級領導部門遲遲沒有批準。在居民區(qū)院內怎么能拉電網呢?事也湊巧,1970年夏,晚飯后“天天讀”時間,大家都在自己的辦公室學習毛澤東著作。只有李新乾和袁增信二人在羽毛球院內“一幫一,一對紅”談心。其中不知道誰一抬頭,看見房上似乎有個人影“嗖”地一晃沒有了。這還了得!這是階級斗爭新動向……特別是羽毛球院,緊鄰“首長接待室”。二位立即到辦公室向軍宣隊報告:“發(fā)現(xiàn)房上有人。”軍宣隊領導立即趕赴現(xiàn)場,同時拉響了戰(zhàn)備鈴。鈴聲就是命令,大家紛紛從辦公室跑出來集合。只見常凱同志從前院跑步到后院和大家說:“同志們,有情況!根據(jù)李新乾、袁增信的反映,他們二人發(fā)現(xiàn)羽毛球院房上有人,今天誰也不準回家,各隊給我搜,大家分散活動,各自為政,抓不著階級敵人決不收兵!”
府學胡同36號院子大,前后院好幾層。只見大家有搬梯子上房的,有在院里犄角旮旯搜索的,折騰到凌晨一點多,什么也沒找到,連個人影也沒看見。這時候常凱把李新乾、袁增信找來,問:“老李,你們倆到底看見啥了?”李新乾嚇得也不敢肯定了。說:“可能……可能是貓吧?!边@時候常凱也火了,說:“你們那么大的人了,連個貓和人都分不清,白活了!”這時大家都在院子里等著宣布解散呢。常凱轉過臉對大家說:“同志們!我們第一次戰(zhàn)斗結束,但我們不能說是勝利,因為沒有逮到人。這樣吧,我看道遠的和女同志先回去吧。道近的全留下,繼續(xù)警戒,決不放走一個壞人。”于是有我和郭仁、李偉、張寧、劉精義、喻震等幾個住在地安門東大街113號的男同志全部留下繼續(xù)巡邏。
為了吸取教訓,軍宣隊再次申請安裝電網和派武裝警衛(wèi)。不久,經審批,有關部門派來某部隊一個班的警衛(wèi),白天持槍站崗,夜里巡邏。36號院子四周也架起了高高的電網。公安部門有規(guī)定,在市民住宅區(qū)內不許拉電網,而府學胡同36號院情況特殊,經批準拉“假電網”(鐵絲網是真的,只是拉一根電線掛上幾個紅燈泡兒),到了夜里電網上紅燈一亮,可謂壁壘森嚴。從此,更增加了36號院的神秘感。
警衛(wèi)持槍站崗,可苦了廣大職工。只要“首長”一來,大門緊閉,然后在院里戒嚴。所有職工只準進不準出,不準打電話,不準在接待室的院落走動。尤其是中午快下班的時候“首長”來了,誰也不能回家吃飯。等著“首長”走了方可解除禁令。
一般的“首長”來都好接待,只有江青來了不好伺候。首先接待室要求一年四季恒溫21度,夏季好辦可以安空調,冬天就難辦了。當時“文管處”沒有暖氣,各辦公室冬天都是自己生爐子。而接待室不能生爐子,怎么辦?于是經協(xié)商從隔壁的婦產醫(yī)院鍋爐房挖管道,把暖氣管接到“首長接待室”,而燒鍋爐我們另派自己人——劉景春負責。由于接待室離鍋爐房遠,要把室內溫度控制在恒溫21度談何容易。特別是江青來了,室內溫度高了、低了都不行。鍋爐怎么燒?如何通知劉景春?最后經研究用“聲控”辦法。在接待室和鍋爐房之間安一電鈴,以鈴聲為號:“二長一短”溫度高了,“二短一長”溫度低了。這邊聽著鈴聲燒鍋爐,溫度低了好辦,多加兩鏟子煤,把火燒旺,溫度自然上去了。溫度高了往下降,不好降。而且往往是室內溫度在25度~27度之間,江青來了。這時候接待室同志使勁按降溫的鈴聲。只見劉景春這邊忙得滿頭大汗,從鍋爐里往外扒煤,封火,可讓溫度迅速降到21度,何其難也。
原來文物管理處的大門口有一個小緩坡,“首長”的汽車大而底盤低,汽車拖底時有發(fā)生。一天葉群來文管處,出門的時候汽車底盤拖底卡在緩坡上,出不去也進不來。這時候看傳達室的劉清源招呼幾個身強力壯的人,大家喊著號子連抬帶推,楞把汽車給推出去了。大家就這么使勁抬車,葉群心安理得地坐在里面也不下車。于是大家自嘲地說:“過去見過抬轎子的,沒見過抬汽車的,今天長見識了,讓哥兒幾個嘗嘗抬汽車的滋味?!睘榱吮苊忸愃剖录俅伟l(fā)生,由軍宣隊出面聯(lián)系市政工程部門。由于“文管處”部門特殊,很快市政施工人員前來,將大門口的緩坡降為平地,并鋪上了瀝青。
此外,為了更好地服務于“無產階級司令部”,給“四人幫”一伙人提供方便,軍宣隊還特意在36號后院專門開辟一間小屋,讓金石篆刻家傅大卣先生給“四人幫”刻圖章,在硯石上刻銘。
江青曾在一方白壽山石上刻“制怒”二字,在一方虎皮青田上鐫刻“君向瀟湘我向秦”,在一方田黃章上刻“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爸婆倍?,引自清代林則徐手書,告誡自己要控制自己內心怒氣,等待時機再求一逞。“君向瀟湘我向秦”是唐代詩人鄭谷《送別友人》七絕中的末一句,原意是離岐分手各自東西?!翱蓱z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這是唐朝李商隱題為《賈生》的七絕中后兩句,而江青引用此句作為“閑章”有其政治目的。康生、陳伯達請傅大卣先生刻的閑章中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進思盡忠思退補過”、“知無涯無涯無極”等等。從這些閑章中可以看出,江青等人預料自己所作所為的反黨罪行早晚會暴露。因此每天都小心翼翼,茍且偷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感到自己末日就要降臨。
以江青為首的“四人幫”一伙在北京市文物管理處大肆掠奪盜竊國家珍貴文物。康生雖然在閑章中刻有“大公無私”、“歸公”。事實是如此嗎?他們打著“無產階級司令部”的幌子,到處招搖撞騙。以大公無私為名,行貪得無厭之實。他們用畢“歸公”了嗎?沒有,而全都保存私囊據(jù)為己有了。
1980年,國家文物局曾在內部舉辦過一個“四人幫”等人盜竊國家文物展。從數(shù)量到質量,康生第一,陳伯達第二,江青第三,姚文元第四。所謂盜竊文物,大多直接從故宮調出,或從北京市文物管理處直接拿走,或廉價購買。
我在府學胡同這個大院里生活工作了十年,“文化大革命”風風雨雨的十年基本在這里度過,經歷了各種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目睹了“四人幫”對文物的貪欲,大肆掠奪黨和人民財物,用仨瓜倆棗的錢將貴重的私人物品占為己有。1979年成立了北京市文物工作隊,從府學胡同36號院遷往北海北門,在這里我重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從一個普通文博工作者邁入了考古事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