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廷義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疾病中心,四川 攀枝花 617067)
腦動脈瘤是指腦動脈壁局部損害后產生的瘤樣突起[1]。大多數(shù)腦動脈瘤患者因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入院。介入栓塞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腦動脈瘤的主要方法之一[2]。但腦動脈瘤患者發(fā)病急,病情進展的速度快,其進行手術的風險較大,術后易發(fā)生再出血或腦血管痙攣。因此,護理人員應加強對進行介入栓塞術的腦動脈瘤患者實施護理。為探討對進行腦動脈瘤介入栓塞術的患者實施全程護理的效果,筆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期間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醫(yī)院神經(jīng)疾病中心進行介入栓塞術的150例腦動脈瘤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A組和B組。A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6:19;其年齡為41~54歲,平均年齡為(47.1±1.5)歲;其中有前交通動脈瘤患者25例,有后交通動脈瘤患者25例,有大腦中動脈瘤患者25例。B組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的比例為57:18;其年齡為40~55歲,平均年齡為(47.5±1.6)歲;其中有前交通動脈瘤患者27例,有后交通動脈瘤患者24例,有大腦中動脈瘤患者2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患者均使用介入栓塞術進行治療。同時,對A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護理。具體的方法是:術前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留導尿管。術中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配合醫(yī)生完成手術。術后妥善固定患者的導尿管,觀察其生命體征。對B組患者進行全程護理。具體的方法是:1)術前護理。腦動脈瘤患者發(fā)病突然,易產生緊張、恐懼等情緒。術前護理人員與患者的家屬一同安慰患者,穩(wěn)定其情緒。腦動脈瘤患者入院后通常需要盡快對其進行手術。因此,護理人員應簡單明了地為患者介紹進行介入栓塞術的方法、優(yōu)點、注意事項、安全性及預后。2)術中護理。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方便為其補液、用藥、輸血等。在麻醉生效后,為患者留置導尿管,避免術前插管對其造成較大的刺激。在注入造影劑后,密切觀察患者的表情、動作等,加強對其生命體征和血氧飽和度的監(jiān)測,避免其發(fā)生造影劑過敏。為避免患者在術中發(fā)生動脈瘤破裂的情況,護理人員每5 min監(jiān)測一次其血壓,將其收縮壓控制在90~10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張壓控制在60~80 mmHg。3)術后護理。術后讓患者平臥24 h,將其穿刺肢體伸直、制動12 h。保持患者的穿刺部位清潔干燥。觀察患者的穿側部位是否滲血。觀察患者穿刺側足背的動脈搏動情況、皮膚的顏色和溫度。術后24 h讓患者下床進行適量的活動。保持患者的導尿管通暢,觀察其尿液的顏色和尿量。術后24 h持續(xù)為患者靜脈泵注尼莫地平,預防其發(fā)生血管痙攣。觀察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生命體征、瞳孔的變化及血氧飽和度等。讓患者以低流量吸氧。鼓勵患者多喝水,促進其排出造影劑。術后4 h讓患者進食。食物以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含量的易消化食物為主。告知患者避免用力排便、劇烈運動、用力咳嗽、飲酒、吸煙、屏氣、過度勞累等?;颊叱鲈簳r為其建立護患聯(lián)系卡,定期督促其進行數(shù)字減影全腦血管造影檢查。
統(tǒng)計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術后半年內發(fā)生顱內出血的情況。記錄兩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護理前后分別使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價兩組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颊叩脑u分越高,表示其意識越清醒?;颊叱鲈簳r詢問患者是否對護理服務感到滿意。
將本次研究的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術后半年內顱內再出血的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高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預后[n(%)]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GCS評分相比,P>0.05。接受護理后,B組患者術后住院的時間短于A組患者,其GCS評分高于A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GCS評分及術后住院的時間(±s )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GCS評分及術后住院的時間(±s )
注:*與A組相比,P<0.05。
護理后的GCS評分(分)A 組 75 15.2±2.7 10.2±3.7 11.6±1.8 B 組 75 11.1±1.7* 10.5±3.3 13.7±1.3*組別 例數(shù) 術后住院的時間(d)護理前的GCS評分(分)
腦動脈瘤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使用介入栓塞術治療腦動脈瘤可阻塞瘤體內的血運,使瘤體萎縮壞死[3]。但進行介入栓塞術需在腦動脈瘤患者的血管內進行各項手術操作,易引發(fā)腦血管痙攣等危險情況。對進行介入栓塞術的腦動脈瘤患者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是降低其治療風險、改善其預后的主要方法之一。全程護理是指自患者入院開始至其出院,護理人員遵循“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對其實施有針對性、系統(tǒng)化護理措施的一種護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護理人員對B組患者進行全程護理,結果其術后住院的時間短于接受常規(guī)護理的A組患者,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及術后半年內顱內再出血的發(fā)生率均低于A組患者,其對護理服務的滿意率及GCS評分均高于A組患者。
總之,對進行介入栓塞術的腦動脈瘤患者實施全程護理可促進其康復,改善其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