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淑艷,于振良,滕 云,劉 迪,馬占岳
(黑龍江省水利科學研究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80)
以櫻桃番茄為試驗材料,在櫻桃番茄的各個生長發(fā)育階段,進行不同的水肥用量設計,將水肥按照一定的配置比例作用于植株根部,發(fā)揮水肥耦合效應,達到省工、節(jié)水、節(jié)肥、高效的目的,從而為北方設施櫻桃番茄早春如何灌水施肥提供理論依據。
試驗于2017年春季在黑龍江省水利科技試驗研究中心的節(jié)能日光溫室內進行,品種選用“旺禧”櫻桃番茄,1月14日播種育苗,2月5日分苗,3月23日定植,選擇植株生長大致相同秧苗定植,株距40 cm,行距40 cm,采用畦作,每畦定植2行,每畦為一個小區(qū),每個小區(qū)定植24株,三次重復,每個小區(qū)面積均為4 m2,采用滴灌給水。整地、施肥、做畦結束后,鋪設滴灌帶和覆蓋地膜,滴灌帶上的滴頭間距40 cm,植株定植于滴頭5 cm范圍內。每個小區(qū)均單獨安裝水表、閥門和施肥罐。對照采用溝灌裸露栽培。在畝灌水總量135 m3相同的前提下,從定植起灌水間隔時間設置間隔2 d、間隔4 d、間隔6 d,即,每次畝灌水量分別為3.74 m3、6.42 m3、9.00 m3。施肥采取座果期1次,果實膨大期至采收前5次,采收期5次,肥料采用遼寧格林凱姆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格林凱姆氨基酸營養(yǎng)液,肥料加入滴灌施肥罐隨灌水施入,每次施肥畝用量2 kg,其他均按照常規(guī)管理。
定植緩苗后每間隔15 d測定株高和莖粗,連續(xù)測定4次,每個處理小區(qū)隨機選取3株秧苗,分別測定株高和莖粗,使用游標卡尺測定莖粗,使用直尺測定株高;采收期每隔3~5 d測產一次;在植株生長過程中病情指數調查參照胡曉輝方法[1]調查病情指數,病害分級標準見表2,病情指數=[(∑各級發(fā)病數×相應級嚴重度平均值)/調查總數]×100;7月19日拔秧前,對每個處理小區(qū)隨機選定的3株在地上植株貼莖基收獲后烘干測定單株干物質量,同時分別將每一植株的30 cm內的根系連同土塊裝在孔徑2 mm的網袋內,浸泡沖洗干凈,烘干后稱量根系干物質量。試驗數據采用SPSS軟件進行相關分析。
表2 櫻桃番茄病害分級標準
由圖1可知,從4月3日數據可見,在定植緩苗后一周內株高基本無變化,但到了4月18日、5月3日和5月18日,這時櫻桃番茄生育期處于座果期和采收期期間,在座果前灌水施肥相同,座果期到采收期灌水施肥不同的情況下,隨著灌水頻率的減少,櫻桃番茄的株高逐漸下降??傮w來看,處理T22和T24在后期(5月3日和5月18日)的株高最高;其次為處理T26、T42、T44、T46,四者之間株高無差異;處理T62、T64、T66表現(xiàn)為株高較矮,這三者之間的變化較為明顯。
圖1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株高
由圖2可知,定植前期(4月3日)和座果前期(4月18日)莖粗基本無變化,隨著植株的進一步生長,不同水肥處理對櫻桃番茄的莖粗則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中從定植到座果灌水間隔4 d的處理T42、T44、T46的莖粗值最大,而處理T22莖粗最小。
圖2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莖粗
由圖3和圖4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處理對櫻桃番茄地上和地下部干物質量產生一定的影響,在座果前間隔4 d灌水施肥的處理(T42、T44、T46)地上部和地下部干物質量明顯高于其他處理,其中座果期到采收期每隔4 d灌一次水的處理(T44)櫻桃番茄地上部干物質量和地下部干物質量最高。
圖3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地上部干物質量
圖4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地下部干物質量
由表3可以看出:從處理T22到處理T66,在座果前水肥處理相同的情況下,在座果后隨著灌水施肥頻率的降低,早疫病和葉霉病病情指數均下降;當在座果以后水肥處理相同條件下,在座果前隨著灌水施肥頻率的降低,這兩種病害的病情指數也呈下降趨勢。其中處理T66病情指數最低,其早疫病和葉霉病病情指數均值分別為3.80和7.99,顯著低于處理T64,分別低2.61和2.16,而與其他處理之間達到了極顯著水平。發(fā)病最高的T22處理,其早疫病病情指數高于T24處理2.86,極顯著地高于其他處理,而葉霉病指數略高于T24處理1.39,二者之間差異不顯著,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處理T62的早疫病和葉霉病病情指數極顯著低于處理T42,分別低6.32和7.56,極顯著低于處理T22,分別低13.37和13.04。由此可以看出,處理T66在降低櫻桃番茄病情指數方面為最佳處理。
表3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病情指數
注:大寫字母表示0.01的顯著水平;小寫字母表示0.05的顯著水平
由表4可以看出:不同水肥處理對櫻桃番茄產量有一定的影響。處理T46前期產量最高達到26.0 kg,與處理T24、T44、T64、T62之間差異不顯著,高于T22處理、T66處理和T26處理,分別高11.34 kg、7.79 kg、10.29 kg,達到極顯著水平;顯著高于T42處理5.14 kg。后期產量,處理T66產量最高達到16.04 kg,但與處理T64和T46差異不顯著,顯著高于T44處理5.42 kg,而與其他處理達到了極顯著水平。總產量,處理T46總產量最高為38.74 kg,但與T64差異不顯著,T46處理總產量高于處理T66和T44分別為4.49 kg、3.83 kg,達到顯著水平,極顯著高于其他處理。綜上可得,處理T46最有利于櫻桃番茄產量的形成,處理T22表現(xiàn)最差,僅為19.42 kg。
表4 不同水肥處理櫻桃番茄產量 kg
注:大寫字母表示0.01的水平;小寫字母表示0.05的水平;產量為小區(qū)產量
由試驗結果發(fā)現(xiàn):試驗處理株高在同一生育期內,當在座果前灌水頻率不同時,隨著灌水頻率的減少,櫻桃番茄的株高呈下降趨勢,如本試驗中的處理T22、T42和T62;座果前每隔4 d灌水的處理莖粗和干物質積累明顯高于其他處理;當在座果前灌水頻率相同,座果后灌水頻率不同時,隨著其灌水間隔時間的延長,櫻桃番茄的株高呈下降趨勢,莖粗變化不明顯,每隔6 d的灌水處理數值略高;干物質積累方面,每隔4 d灌一次水的處理,對干物質的形成效果最好。從試驗結果可以看出,隨著灌水間隔時間的延長,櫻桃番茄的病害發(fā)生程度呈下降趨勢,各處理間差異極顯著,尤其是處理T66(全生育期均采取間隔6 d灌一次水)病害最輕。
楊美燕等[2]研究結果表明:營養(yǎng)液滴灌頻率太高或太低均不利于植株的生長。本試驗,處理T46產量最高,處理T22在產量積累方面效果最差。這可能是由于櫻桃番茄從定植到座果期,灌水施肥次數過少或過多,造成植株水分虧缺或者徒長,均不利于植株健康的生長,不利于干物質的形成。這與張燕[3]研究結果灌水施肥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番茄生長,適中的灌水施肥配比對番茄生長最有利結果相一致。
試驗中從產量和病情指數的關系可以看出,尋找一個既有利于降低病情指數且產量又高的水肥處理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另外,由于試驗時間和場地的限制,本試驗采用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條件下,全生育期施肥處理相同,灌水頻率不同的條件下,針對早春溫室櫻桃番茄栽培進行的試驗,摸索出了適合早春櫻桃番茄栽培的水肥處理方式。由于不同的作物、不同的栽培方式、不同的土壤對灌水量及施肥量都有不同的要求,因此還有待于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