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 恒
富強溪到底流淌了多久?村里最年長也許是最有學問的根三爺也說不清楚。根三爺念過私塾,知道《三國》《水滸》《三俠五義》《封神演義》這些老書,常常在村頭臨近富強溪河邊的那棵大柳樹下講故事。
盡管有時候不分唐宋,常常把秦叔寶和魯智深的故事張冠李戴弄混淆了,但絲毫不影響孩子們對根三爺?shù)某绨荩看胃隣斣诩m正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關系時,孩子們都認為他和諸葛亮、吳用、包公一樣有學問?!坝袑W問”的根三爺曉得這條河溪發(fā)源于大嶺塔東麓源代里,有一百多里長,流經(jīng)好幾個鄉(xiāng)鎮(zhèn)。
因一衣帶水的情緣,讓河岸兩邊的說話口音、風俗習慣都是一脈相承。因此,富強溪兩邊的許多人成了朋友,許多人家成了親戚。每當良辰吉日時,迎親的隊伍長長地走過富強溪上那座古色古香的拱橋,悠揚歡快的吹打聲,伴著嬉鬧聲,激越著小伙子們的心房,羞紅了大姑娘的臉頰,好不喜慶。孩子們或追逐,或遠遠的看,除了羨慕還有遐想。
富強溪,清澈的河水滋養(yǎng)的不僅是兩岸人家世世代代的生活,還融進人的年輪,流淌在人的血脈,溫暖人心。
清瀅瀅的河流,在柳林旁蜿蜒而去,拽著河邊水草和柳樹的根須發(fā)出嘩嘩的響聲。藍天白云,倒映在河中,被一群群的游魚啜成碎片。白鷺從柳林里飛過去,再飛回來,反反復復。柳林內(nèi),濕地上綠草茵茵,野花啜著樹葉縫里的光亮,低吟淺笑。孩子攀爬于樹丫,隱匿于綠障,相互吆喝著,比誰聲音更悠長,更尖亮?;蛘?,折一段柳枝,抽取樹芯,做成柳笛,吹出有節(jié)奏的音調(diào),逗著鳥兒,也逗著同伴和自己。
疊個紙船或扎個木舟放到河里,看它們在水流里游蕩,在漩渦里打轉。牛皮紙做的船很耐濕,放在水里能漂很遠。有時候紙船或木舟被河灣的葦草掛住了,能看見餐條魚用尖嘴在四周啜,搖搖晃晃顫顫悠悠,魚兒一定以為這紙船是天上落下的什么美食。
夏天,炎熱還沒逼近堂屋的時候,孩子們就常常偷著趕在大人們之前下河試著水溫。清凌凌的河水漂著暮春的落花,香氣四溢,摩挲著光溜溜的身子很是愜意。而到了真正熱天的時候,大人們也會到富強溪里游泳,用那干凈的河水洗去勞動的汗?jié)n,洗去一天的疲勞,洗出樂呵呵的笑聲。男人想什么時候洗,想在什么地方洗,都很隨意,隨時隨地都可以脫衣服下河,甚至一絲不掛。女人也在富強溪洗澡,但不是隨意的,總是選偏僻的河灣,而且不許男人靠近。時間久了,就成了一種約定俗成,女人洗澡的時候,那時段那河灣男人自覺避開。
富強溪里似有捕不完的魚蝦,這讓臨河人家的餐桌上常年都有一碗可口的美味。父親是個捕魚高手,可以用小絲網(wǎng)、扳箏,甚至魚竿,從富強溪里弄到各色各樣魚兒,像水鰱、鯽魚、餐條等,逮上來放在木盆里用水養(yǎng)著,看著都是一種享受。或許是水質(zhì)好的緣故,富強溪的魚不僅顏色好看,味兒也是特別的鮮美,無論是紅燒,還是清蒸,抑或做湯,都能讓人多吃一碗飯。過去家里來親戚不愁飯桌上沒菜的,拿個漁具到富強溪河邊走一趟,一碗“美味”就來了。
然而,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富強溪兩岸原生態(tài)的秀美景色不見了,河床清澈的流水不見了,飛上落下的白鷺不見了,石埠上翹臀露腰的洗衣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渾濁的河面,漂浮著的塑料瓶,一條河就像一條久未洗滌的纏腳布,不堪入目。
富強溪怎么啦?富強溪老了嗎?村里人說,是附近工礦企業(yè)的過度生產(chǎn),只考慮經(jīng)濟效益,不注重環(huán)保,污染了富強溪。
光有“富”沒有“溪”,能稱得上真正的富強嗎?不!綠水青山才是金山銀山。
為留住鄉(xiāng)愁,當?shù)卣畧猿挚沙掷m(xù)發(fā)展理念和美好生態(tài)意識,“剿滅Ⅲ類以下小微水體”,引導群眾治水、護水、節(jié)水、愛水,營造“全民治水”的氛圍,堅持“五水共治”,給富強溪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清澈亮麗的富強溪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