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在對高血壓的認識上有很多誤區(qū),尤其在服用降壓藥時常會犯錯。
誤區(qū)1:任性減少用藥
有些患高血壓的老年人經常會憑自我感覺隨意服藥,比如無不適感覺時就少服藥、間斷服藥甚至不服藥。這種服藥方式是錯誤的。長期如此會使血壓忽高忽低,出現頭暈、頭痛等不適癥狀,甚至使病情惡化,誘發(fā)心腦血管疾患。此外,如此任性用藥還可能錯過治療時機并且使機體產生耐藥性。
誤區(qū)2:心急加大藥量
有的老年人一旦患了高血壓,就想把血壓快些降下來,擅自加倍服藥或數藥并用,導致血壓驟降。殊不知,降壓過快可能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引發(fā)腦梗死。其實,降壓藥的起效時間有長有短,醫(yī)生會根據老年患者個體的血壓情況來開處方。一般服藥后,1~2周才會見效,所以要耐心接受治療,不要自行加大用藥量。
誤區(qū)3:不守服藥時間
一些老年高血壓患者因癥狀輕微,所以不注意用藥時間,認為吃了藥就行。其實,服用降壓藥也要講究用藥時間。血壓的峰值一般在上午出現,大部分高血壓患者應在早上服用降壓藥。如果在睡前服用降壓藥,容易使血液中的血小板、纖維蛋白等凝血物質在血管內積聚成塊,阻塞腦血管,甚至引發(fā)缺血性腦中風。個體情況不同,用藥時間不能一概而論。老年高血壓患者在就診時,應謹記醫(yī)生安排的用藥時間,在日常生活中按醫(yī)生安排的時間服藥。
誤區(qū)4:擅自改服藥物
還有些高血壓患者,因短時間內治療未見明顯療效,便偏信廣告或者采用熟人的處方。不同的高血壓,使用的藥物也不一樣。擅自改服藥物,勢必出現治不對癥、藥不對病的情況,后果不堪設想。如果對降壓效果不滿意,患者應去醫(yī)院咨詢醫(yī)生。醫(yī)生一般會建議患者在家中按時自測血壓,做“血壓日記”,以便做定期檢查時帶給醫(yī)生查閱。醫(y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決定是否換藥。(本刊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