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這次能夠跟著班級,代表學校參加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這次的活動不僅讓我開拓了眼界,豐富了知識,更是讓我知道了中國現在的強大,科技力量的雄厚。走進會場,充滿現代化的科技風格展廳讓人眼前一亮。來到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展臺,印入眼簾的是習總書記的話語——“探索浩瀚宇宙,發(fā)展航天事業(yè),建設航天強國,是我們不懈追求的航天夢?!边€有帶有中國國旗的火箭模型,讓人不禁覺得航天科技事業(yè)的神圣。
在這次展會上,我還見識到了許多中國新興研究出來的衛(wèi)星,太空探測器等,其中一個預計在2020年發(fā)射的火星探測器,通過接軌的方式使它和月球探測器一起合作,共同探索宇宙的奧秘,最讓我期待。還有中國即將建設成的“星融網”的沙盤模型。這是一個融合天、地、海等多維網絡,打造平戰(zhàn)結合、軍民融合、主權在手、全球覆蓋、物物互聯(lián)的一體化大容量信息網絡。我相信,未來有了“星融網”,中國的科技將又是一個大的飛躍,讓全世界都刮目相看。中國在不斷進步,我們作為祖國的花朵,未來的棟梁,更應該努力向上,共同創(chuàng)造中國美好的未來!
如果一個國家想要富強,那么他首先就要在兩個方面下功夫:一是民族的文化自信,從精神、內涵中去宏揚中國魂;二是航空航天以及武裝力量的強悍,惟有壯大,才能在世界上立足?;钤诋斚?,每個中國人都應當感激錢學森以及千千萬萬的先輩,是他們喚醒了沉睡的雄獅;如今這九州盛世,正如他們所愿!
中國航天的發(fā)展史,就是一部自主創(chuàng)新史,因為關鍵的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要靠我們自己。所以我國走出了自力更生、自主創(chuàng)新這條道路。我們有航天傳統(tǒng)精神、“兩彈一星”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我們要用航天夢助力中國夢的實現,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匯集中國力量。
懷著激動的心情參觀了首屆數字中國建設成果展,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科技的進步,如今我們國家擁有了自己的大型商用飛機、北斗衛(wèi)星、天鯨號、無人車……在展廳里,最引人注目的是“星融網”的沙盤模型?!靶侨诰W”融天、空、地、海等多維網絡,打造平戰(zhàn)結合、軍民融臺、主權在手、全球覆蓋、物物互聯(lián)的一體化大容量信息網絡,這表現了我國科技的進步與發(fā)展,特別佩服這些為我國科技事業(yè)做出貢獻的科學家,“少年強則中國強”,新時代的中學生只有更加努力,才能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更輝煌的明天,我一定要好好努力,刻苦鉆研,向這些科學家學習,希望將來也能為祖國的科技進步做一份貢獻!
今天是中國航天日,我們有幸作為福州三中錢學森班代表參觀了2018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的航天航空館,被中國航天事業(yè)取得的成果和科學成就所震撼。位于6號館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航天系統(tǒng)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展區(qū)人山人海,里面的“星融網”體系架構沙盤模型、長征五號火箭模型以及各種融入航天元素的高科技展示品,讓觀眾大開眼界,對中國航天事業(yè)的奠基人錢學森充滿了崇敬。我們作為當代學生應該學習他為科學奉獻的精神,心懷祖國。科技賦能于人,在這一項項未來感十足的應用場景中,讓人們不禁對數字中國的建設充滿期待!
內容豐富的航天展,特別是以錢學森系統(tǒng)工程思想為統(tǒng)領的“星融網”給我留下深刻印象。它集合天、空、地、海資源為一體,形成全球性、全天時監(jiān)控、全行為記錄、全過程分析的數據主權綜合服務體系?!靶侨诰W”作為推進“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基礎,將從更高起點推動網絡強國和數字中國建設,助推人類文明開辟新天地、邁向新境界。
看了航天展內心很激動,一代代航天人的不懈努力,承載著飽受欺凌的中華民族偉大夢想,鑄就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生生不滅的中華魂。我為偉大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取得輝煌成就感動自豪和驕傲。作為中學生,我一定以中國航天人為榜樣不忘初心頑強拼搏,為祖國的崛起而努力學習。希望我國航天事業(yè)能夠蒸蒸日上,不斷突破創(chuàng)新,越來越好!
今天是第三個中國航天日,從“東方紅一號”到“天舟一號”,一顆顆衛(wèi)星,一枚枚火箭,一艘艘飛船,見證著中國邁向世界航天強國的歷程,我為中國航天這四十多年的飛速發(fā)展而感到自豪!中國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背后有著無數像錢學森這樣無私奉獻的科學家們,一代代中國航天人為了“中國夢”和“航天夢”自強不息,艱苦奮斗,我們要用航天精神不斷激勵自己,為了祖國的繁榮昌盛而努力學習!
今天學校組織參觀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使我學習到許多科技知識,深有感觸。印象最深的,便是“星融網”沙盤模型。這個沙盤模型,融合了天、空、地、海等多維網絡,打造了平戰(zhàn)結合,軍民結合,主權在手,全球覆蓋,物物互聯(lián)的一體化大容量信息網絡?!靶侨诰W”結合了航空,海陸,住宅,船艦等,足以體現現代科技發(fā)展的迅速。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穿梭,解說員拿著話筒敬業(yè)地工作著,未來的航天科技會發(fā)展到何等之高的境界呢?真是令人期待。
在航天航空展覽館中,有許多令人耳目一新的高科技,實在令人難以置信,比如星融網的沙盤模型,它是由中國航天十二院實施的,將來一定會成為一個覆蓋全國的信息網絡。中國還要在航天這條路上走得更長遠,我們的航天史是由我們人民的汗水和精神譜寫出的美妙詩篇,我們要把它傳誦下去。我們有幸生長在國家經濟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一定要搭上數字信息的快車,利用大數據引領新一波工業(yè)浪潮,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4月24日上午,我們代表三中錢學森班來到了中國航天館參觀。在那里,我們看到了許多的飛機模型,綜合試驗船,星融網等。其中,星融網融合了天、空、地、海等多維網絡,是平戰(zhàn)結合,軍民融合,主權在手,全球覆蓋的一體化大容量信息網絡。它將城市、天空、衛(wèi)星等生動形象地展現在人們面前,說明了中國已經可以將網絡覆蓋到全球,體現了中國科技之發(fā)達。
通過參觀航天館,我更加了解了中國航天發(fā)展的過程。中國向世界展示了我們航天強國為航天事業(yè)做出的偉大貢獻和先進的航天科技。這次旅程雖然短暫,但卻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