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媛媛
皖南醫(yī)學院弋磯山醫(yī)院甲乳外科,安徽蕪湖 241000
乳腺癌是指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發(fā)生的惡性腫瘤,是女性惡性腫瘤的常見類型,女性的發(fā)病率約為男性的99倍[1]。早期乳腺癌常實施根治性切除術,但是新診斷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對形體美觀的損傷和對康復效果的擔憂使得患者負性情緒嚴重,希望水平較低,不僅容易影響診治配合度,并且還會影響術后恢復[2]。常規(guī)護理是臨床常用的基礎護理服務模式,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是臨床實踐中發(fā)現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希望水平仍存在較大的改善空間,且術后恢復效果也不甚理想[3]。精細化護理模式強調注重細節(jié),加強對患者的關注,能夠滿足患者多方面的護理需求。鑒于此,該研究特選取醫(yī)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6例患者展開隨機對照試驗,嘗試精細化護理模式在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后的應用,現報道如下。
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后,自醫(yī)院收治的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中篩選106例作為受試對象,對所有患者按照入選順序進行編號,并借助完全隨機化方法分為精細化組和常規(guī)組。精細化組53例患者中均為女性,年齡37~60歲,平均 (50.8±6.4)歲,體質量指數為 22.1~26.4 kg/m2,平均(23.6±1.0)kg/m2;常規(guī)組 53例患者中均為女性,年齡 35~61歲,平均(51.1±6.2)歲,體質量指數為 22.0~26.2 kg/m2,平均(23.7±1.1)kg/m2。組間臨床資料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均符合早期乳腺癌診斷標準,且均實施根治性切除術,術后組織標本均進行病理學檢查證實為該病,均對該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其它部位原發(fā)性惡性腫瘤者,合并嚴重臟器損傷或功能障礙者,存在先天性疾病者,合并溝通或精神障礙者,伴有嚴重外傷或者內科疾病者。
常規(guī)組的干預方法均為常規(guī)護理,即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變化,配合臨床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藥物控制,進行常規(guī)的健康指導,主要包括飲食和運動指導等,做好病房環(huán)境及衛(wèi)生的管理工作,出院時詳細叮囑患者醫(yī)囑內容,定期復查,積極配合患者的后期診療工作等。
精細化組在上述護理服務的基礎上同時實施精細化護理:①心理疏導。對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嚴重程度進行評估,對于輕度患者,和其進行治療性溝通,了解其內心深處的想法以便對癥干預;對于中度患者,在輕度患者干預方法的基礎上鼓勵家屬對患者多陪伴、多鼓勵和安慰,尤其注意避免語言冷硬、表情嫌棄;對于重度患者,建立心理護理小組,加強培訓,提升其心理學知識了解水平和心理疏導技巧,利用專業(yè)的心理學技巧疏導其負性情緒,包括轉移注意力、暗示鼓勵、典型成功案例激勵法等;②健康教育。對患者關于術后健康知識的需求情況進行調查,包括個體化飲食指導,個體化運動健康教育,并發(fā)癥控制,術后支持治療,生活起居注意事項等,然后開展健康宣教活動,每周一、三、五晚上 7∶00-8∶00 進行,每晚一個健康宣教的主題;③信念激勵。采用正念激勵法對患者進行激勵,重點在于鼓勵患者配合醫(y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進行康復鍛煉,積極面對自身的病情和生活,更珍惜今后的生活,對于對生活充滿失望者鼓勵其閱讀,如《秘密》《不抱怨世界》《肖申克的救贖》等,同時鼓勵患者養(yǎng)成自己的業(yè)余愛好,努力過好每一天,實現自己的夢想;④其它:對于消化不良者指導患者對腹部進行按摩,對于有便秘者給予飲食指導并加強鍛煉,對于術后疼痛者給予藥物鎮(zhèn)痛,并利用食物的作用進行鎮(zhèn)痛,如甜點、草莓等;對于失眠者在床頭擺放有利于寧靜心神、改善睡眠質量的花束等。
①對比術后恢復指標:包括術后臥床時間、帶管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fā)癥情況,包括皮下積液、皮瓣壞死、院內感染,統(tǒng)計時間段為住院期間;②對比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分別在護理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4]、抑郁自評量表(SDS)[5]評分,每個維度均 20個條目,每個條目均1~4分,前10個項目均正向計分,后10個項目均反向計分,所有項目計分總和的1.25倍記為總分,總分越高,認為焦慮、抑郁越嚴重;③對比護理前后希望水平:分別在護理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6]評分,共包括現實和未來的態(tài)度、采取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3各維度,共12個條目,均采用四級評分法,各維度評分總和為希望水平總分,總分范圍為12~48分,評分越高認為希望水平越高。
采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精細化組術后臥床時間、帶管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皮下積液、皮瓣壞死、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2組術后恢復指標經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術后恢復指標對比[(±s),d]
表1 術后恢復指標對比[(±s),d]
組別 臥床時間 帶管時間 住院時間精細化組(n=5 3)常規(guī)組(n=5 3)t值P值4.3±1.0 5.7±1.2 6.5 2 5 0.0 0 0 2.6±0.6 4.1±1.1 8.7 1 5 0.0 0 0 6.9±1.3 9.1±2.0 6.7 1 4 0.0 0 0
續(xù)表:
2 組護理后 SAS、SDS 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且精細化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低于常規(guī)組 (P<0.05),見表 2。
表2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表2 護理前后心理狀態(tài)對比[(±s),分]
組別S A S護理前 護理后t/P值S D S護理前 護理后t/P值精細化組(n=5 3)常規(guī)組(n=5 3)t值P值6 7.1±4.5 6 6.9±4.4 0.2 3 1 0.8 1 7 5 2.4±5.3 5 9.7±5.6 6.8 9 3 0.0 0 0 1 5.3 9 2/0.0 0 0 7.3 6 0/0.0 0 0 6 8.7±4.5 6 8.5±4.1 0.2 3 9 0.8 1 1 5 3.6±5.1 6 1.2±4.0 8.5 3 6 0.0 0 0 1 6.1 6 3/0.0 0 0 9.2 7 8/0.0 0 0
2組現實和未來的態(tài)度、采取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與他人保持親密關系維度評分和希望水平總分均顯著升高(P<0.05),且精細化組上述評分均遠高于常規(guī)組(P<0.05),見表 3。
表3 護理前后希望水平對比[(±s),分]
表3 護理前后希望水平對比[(±s),分]
組別現實和未來的態(tài)度護理前 護理后t/P值采取積極行動的態(tài)度護理前 護理后t/P值精細化組(n=5 3)常規(guī)組(n=5 3)t值P值7.1±1.2 6.8±1.0 1.3 9 8 0.1 6 5 1 2.6±1.3 9.7±1.2 1 1.9 3 3 0.0 0 0 2 2.6 3 2/0.0 0 0 1 3.5 1 6/0.0 0 0 5.2±1.3 5.4±1.4 0.7 6 2 0.4 4 8 1 3.7±1.2 1 0.2±1.1 1 5.6 5 2 0.0 0 0 3 4.9 7 7/0.0 0 0 1 9.6 2 7/0.0 0 0
乳腺癌在婦女絕經期前后發(fā)病率均較高,由于乳腺并不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不可少的器官,在早期乳腺癌患者中臨床醫(yī)生常主張實施根治性切除術,能夠減少復發(fā)和轉移,并且還可提高遠期生存率。但是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后恢復緩慢,并發(fā)癥控制不理想,且心理狀態(tài)較差,對生活和未來充滿擔憂和失望,必須進行針對性的改善才能提升護理服務質量。
該次研究中,護理后精細化組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組,且前者皮下積液、皮瓣壞死、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1.89%、0.00%、1.89%,常規(guī)組分別為13.21%、11.32%、13.21%,提示精細化護理干預能夠加快術后恢復,且降低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既往郭永英等[7]研究發(fā)現,對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后皮下積液、皮瓣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fā)生率分別為2.0%、0.0%、2.0%,均分別遠低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的13.0%、11.0%、12.0%,與該次研究結果相近,證實精細化護理對此類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風險控制效果的確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護理。此外,該次研究中,2組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評分、希望水平評分均較護理前顯著改善,精細化組的水平也均優(yōu)于常規(guī)組,可知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后患者中精細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減少并發(fā)癥,促進恢復,并且還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和希望水平。精細化護理模式是指根據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后患者對護理服務需求制定的個性化的、全面的、且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主要包括心理疏導、健康教育、信念激勵和其它護理等,能夠滿足患者對于各個方面的護理需求,從而減少并發(fā)癥,并且滿足患者快速康復的護理服務要求[8]。在精細化護理模式實施過程中,心理疏導能夠在對其情緒嚴重程度進行分層級的基礎上實施針對性的護理服務,針對中重度負性情緒患者協同患者家屬和護理人員的力量共同幫助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且對重度負性情緒者給予專業(yè)的疏導能夠使其更好地配合臨床診治;健康教育能夠改善此類患者對于健康知識的需求,并且還可保證并發(fā)癥風險得到有效控制,是加快術后康復速度的重要前提;信念激勵的目的在于改善患者對生活、對未來的希望水平,改善對臨床診治和復查的積極性,使其能夠努力珍惜每一天,愛惜身體,好好生活[9];其它護理是改善患者康復效果的基礎,也是避免身體出現不適的護理服務,能夠提升患者的滿意度[10]。由此可知,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模式,精細化護理模式內容更為細化,優(yōu)勢更為明顯。
綜上所述,建議對早期乳腺癌根治性切除術患者實施精細化護理模式,不僅能夠加快恢復,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并且還可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提升其整體希望水平,作用顯著且優(yōu)勢明顯,值得借鑒與推廣。
續(xù)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