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文瑜,李健榮,黃 杰,魏玉明,楊發(fā)榮
(1.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畜草與綠色農業(yè)研究所,甘肅 蘭州 730070;2.寧夏農業(yè)技術推廣總站,寧夏 銀川750001)
藜麥是莧科藜亞科藜屬一年生雙子葉草本植物[1]。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最早的種植地為秘魯、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2]。藜麥籽實富含蛋白質、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膳食纖維,且低脂、低升糖、不含麩質,是一種堿性蛋白食品[3]。聯(lián)合國糧農組織(FAO)認定藜麥為唯一一種單體即可滿足人體全部營養(yǎng)需求的食物[4]。
隨海拔升高,平均氣溫、大氣壓及CO2分壓降低,光強增加,海拔的變化影響植物生長發(fā)育、物質代謝、結構和功能等諸多方面[5]。甘肅省海拔跨度大,是研究海拔對藜麥生長影響的天然試驗場。我們在甘肅省海拔1 100~2 800 m的區(qū)域內選擇5個試驗點,以國內首個藜麥品種隴藜1號為材料,通過測定苗期葉片葉綠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丙二醛(MDA)含量,超氧陰離子(O2-)產生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過氧化物酶(POD)、過氧化氫酶(CAT)和抗壞血酸過氧化物酶(APX)活性,探究了不同海拔對藜麥苗期生長的影響,以揭示藜麥苗期響應海拔變化的生理機制,為藜麥適種區(qū)的選擇提供參考。
供試藜麥品種為隴藜1號,千粒重3.49 g,由甘肅省農業(yè)科學院自育。供試肥料為磷酸二銨(云南三環(huán)中化美盛化肥有限公司,總養(yǎng)分≥64.0%,N-P2O5為18-46)、黃腐酸鉀(山旺生物科技有限公生產,有效成分≥52%)、尿素(甘肅劉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總氮≥46.4%)。
在甘肅省海拔1 100~2 800 m的生態(tài)區(qū)域選擇5個試驗點,分別為慶陽市寧縣、蘭州市安寧區(qū)、張掖市民樂縣、金昌市永昌縣和蘭州市永登縣,試驗地氣候條件見表1。隨機區(qū)組設計,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96 m2(12 m×8 m)。藜麥于2017年4月15日開溝點播,播種量1.5 kg/hm2,行距40 cm,株距30 cm。播前結合整地施磷酸二銨375 kg/hm2、黃腐酸鉀150 kg/hm2、尿素1 125 kg/hm2。要求土地精細旋耕,鎮(zhèn)壓和耙耱,做到土質綿軟,墑足平整。待幼苗長至8葉期間、定苗,定苗后10 d取從上往下數(shù)第2~3片成熟葉片進行生理生化指標測定。
表1 試驗地概況
采用乙醇丙酮法測定葉綠素含量[6],采用蒽酮乙酸乙酯法測定可溶性糖含量[6],采用考馬斯亮藍比色法測定可溶性蛋白含量[7],采用酸性茚三酮法測定脯氨酸含量[7],采用硫代巴比妥酸(TBA)法測定MDA含量[7]。參照王愛國和羅廣華的方法測定O2-產生速率[8],參照Huang的方法并稍作改動測定SOD活性[9],參照Shi等方法測定POD活性[10],參照Abei等方法測定CAT活性[11],參照 Nakano和 Asada方法測定 APX活性[12]。每個指標重復測定3次。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 17.0進行數(shù)據整理和分析,數(shù)據結果以“平均值±標準誤”表示,用Sigma Plot 12.5作圖。
由圖1可以看出,隨著海拔的升高,苗期隴藜1號葉片葉綠素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海拔1 800 m時(張掖市民樂縣),苗期藜麥葉片葉綠素含量最高,達到1.46 mg/g,較最低海拔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升高了29.50%。
圖1 海拔對苗期藜麥葉片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通過圖2可以看出,海拔對苗期藜麥葉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均有影響。圖2-A所示,苗期藜麥葉片可溶性糖含量以海拔1 800 m(張掖市民樂縣)種植的最高;其次為海拔1 520 m(蘭州市安寧區(qū)),比海拔最低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分別高0.52%和0.26%。由圖2-B可知,隨著海拔的升高,苗期藜麥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趨勢。其中海拔 1 800 m(張掖市民樂縣)種植的最高,其次為海拔1 980 m(金昌市永昌縣),較海拔最低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分別升高57.82%和49.68%。如圖2-C所示,隨海拔的升高,苗期藜麥葉片脯氨酸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海拔1 980 m(金昌市永昌縣)種植的最高,其次為海拔1 800 m(張掖市民樂縣),較海拔最低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分別升高171.38%和118.06%。
圖2 海拔對苗期藜麥葉片滲透調節(jié)物質含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海拔升高,苗期藜麥葉片SOD、POD、CAT和APX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其中,海拔1 800 m(張掖市民樂縣)種植的藜麥在苗期時葉片中上述4種抗氧化酶活性最高,較海拔最低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分別升高了251.67%、122.92%、56.99%和128.26%。說明海拔升高,藜麥幼苗內抗氧化酶活性升高,可有效緩解活性氧代謝物質對其造成的傷害,促進幼苗生長。
圖3 海拔對苗期藜麥葉片抗氧化酶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海拔升高導致苗期藜麥葉片MDA含量和O2-產生速率呈現(xiàn)升高后下降再升高的趨勢。海拔最高地區(qū)(蘭州市永登縣)種植的藜麥葉片MDA含量和O2-產生速率最大,分別較海拔最低地區(qū)(慶陽市寧縣)升高了82.19%和212.66%。說明由于海拔升高,溫度降低,使苗期藜麥細胞內活性氧大量積累,對苗期藜麥細胞膜造成損傷,從而抑制苗期藜麥生長。
圖4 海拔對苗期藜麥葉片活性氧代謝物質含量的影響
植物葉片是植物感受外界環(huán)境最直接的器官,光合作用直接關系到植物的生長發(fā)育、產量形成及次生代謝物質的合成積累[13],葉綠素是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質基礎。朱軍濤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隨海拔升高,塔里木沙拐棗葉綠素含量逐漸升高。本試驗表明,藜麥苗期葉片葉綠素含量隨海拔升高而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變化趨勢,當海拔達到1 800 m時葉綠素含量最高。
滲透調節(jié)被認為是植物抵抗逆境脅迫的重要且有效的抗逆機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是植物體內重要的滲透調節(jié)物質[15]。曹永華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隨海拔升高,蘋果葉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先增加后降低。本試驗表明,藜麥苗期葉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隨海拔升高呈現(xiàn)增加后減小的變化趨勢。
植物在遭受非生物脅迫時,會產生活性氧,活性氧性質活躍,在植物缺少保護時,會破壞細胞的生物膜脂、蛋白質和核酸,從而使植物的正常新陳代謝受到嚴重干擾[17]。為了清除這些活性氧,植物會啟動其體內的活性氧清除系統(tǒng),其中抗氧化酶系統(tǒng)是植物在逆境脅迫下防御自由基氧化損傷最重要的酶促系統(tǒng)[18]。張紹先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隨海拔高度的增加,珙桐葉片MDA含量逐漸降低,SOD活性逐漸增加。本試驗表明,隨海拔的升高,藜麥苗期葉片MDA含量升高后降低再升高,SOD、POD、CAT和APX活性先增強后減弱。
綜上所述,海拔升高、溫度降低、太陽輻射能增多、降水量減少,使得藜麥葉片中葉綠素積累。另外,藜麥通過提高細胞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增強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膜質過氧化產物和活性氧代謝物質,從而適應環(huán)境變化對藜麥幼苗造成的傷害,促進藜麥植株生長發(f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