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淑青
臨邑縣中醫(yī)院婦產科,山東臨邑 251500
妊娠后孕婦會發(fā)生明顯的生理、心理變化,孕婦子宮體積增大,且隨著時間推移,其心臟、呼吸器官等均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此期間孕婦情緒較為復雜,而其心理因素對妊娠結局產生直接影響,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調節(jié)孕婦情緒,盡量避免其出現情緒波動情況,確保順利分娩,同時抑制產后抑郁發(fā)生,切實保證孕產婦安全[1-3]。該次研究選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期間收治的86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心理護理干預對孕產婦的妊娠結局及產后抑郁狀況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隨機選取在該院產科分娩的孕產婦86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其入院序號奇偶數按比例(17∶1)劃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孕產婦43例。對照組年齡23~39 歲,平均(31.13±3.61)歲;觀察組年齡 24~39 歲,平均(31.72±3.88)歲。該次研究經由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孕產婦知情并自愿參與,上述資料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均衡性良好可進行比較研究。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干預措施,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①健康宣講孕婦入院后,護理人員詳細了解孕婦基本情況,根據其性格、文化特點等實際情況制定健康宣講方案,護理人員可開展口頭健康宣講,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向孕婦介紹分娩方式、注意事項和母乳喂養(yǎng)情況。若孕婦存在理解困難情況,則護理人員配以生動形象的動漫視頻,糾正孕婦及其家屬的錯誤認知。同時針對文化程度較高的孕婦,護理人員可向其系統(tǒng)介紹分娩方式和注意事項相關知識,通過講述以往臨床研究成果更為直觀地展示自然分娩和剖宮產的利弊,同時講解母乳喂養(yǎng)優(yōu)勢,消除其顧慮。
②創(chuàng)建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加強與孕產婦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及時獲取孕產婦生理和心理信息,并在交談過程中對孕產婦情緒狀態(tài)進行準確評估,并結合孕產婦實際情況予以有效疏導,為孕產婦播放新生兒相關視頻,調節(jié)其緊張情緒,同時可在孕產婦床頭張貼可愛嬰兒照片,促使其維持良好情緒狀態(tài)。
③形成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護理人員與孕婦家屬進行交談,告知其孕產婦具體情況,讓家屬放心,同時告知社會支持體系對孕產婦的重要性,鼓勵家屬朋友定期探訪孕產婦,并要求家屬與孕產婦多溝通,使其感受到足夠的關懷與愛,進而獲取希望和信心。
④配合有效的身心鍛煉每晚睡前護理人員可為孕產婦播放舒緩音樂,若孕產婦十分焦躁,則護理人員引導其進行冥想訓練,每次時間控制為20~30 min,以此促使孕產婦達到全身放松狀態(tài),保證睡眠質量。同時引導孕產婦進行肌肉放松訓練,對孕產婦肌肉進行有節(jié)奏的拍打和按摩,進一步放松其身體。
自然分娩率、產后大出血率比較,其中產后24 h出血量超過500 mL即為大出血[4];總產程時間、產后2周EPDS評分比較,使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EPDS)進行評分,總分為30分,<9分無產后抑郁,≥9分且<13分為存在產后抑郁癥狀,≥13分則可診斷為產后抑郁[5]。
采用SPSS 24.0統(tǒng)計學軟件對該次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率)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為93.02%高于對照組76.74%,產后大出血率為4.65%明顯低于對照組23.26%(P<0.05),詳見表 1。
表1 兩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產后大出血率比較[n(%)]
觀察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2周EPDS 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抑郁情況比較(±s)
表2 兩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間、產后抑郁情況比較(±s)
組別總產程時間(h) E P D S評分(分)觀察組(n=4 3)對照組(n=4 3)t值P值5.2 1±1.1 5 8.3 4±0.8 4 1 4.4 1 2 0.0 0 0 9.3 4±2.4 5 1 7.6 6±3.1 2 1 3.7 5 3 0.0 0 0
妊娠是特殊生理時期,孕婦生理發(fā)生明顯變化,加之對分娩的恐懼和擔心,其情緒狀態(tài)容易出現波動情況,進而對其分娩情況造成不利影響,同時很多孕婦及其家屬對分娩形式選擇存在顧慮和認知偏差,嚴重影響分娩結局。并且受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綜合影響,產婦產后易出現抑郁情況,嚴重時甚至會伴有自殺傾向,給予其心理護理可改善上述問題。
該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孕產婦自然分娩率為93.02%高于對照組76.74%,產后大出血率為4.65%明顯低于對照組23.26%,P<0.05;觀察組孕產婦總產程時間短于對照組,產后2周EPDS評分較對照組低,P<0.05,與萬春花[5]研究結果一致,其中觀察組制定心理護理干預方案,總產程為(5.04±1.03)h,低于對照組總產程為(7.21±1.22)h。具體原因分析如下:隨著經濟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我國居民安全意識和健康意識明顯增強,對臨床醫(yī)護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時目前我國醫(yī)學模式發(fā)生了明顯變化,“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日益明顯,相應地對護理工作產生了明顯影響。護理工作在原有注重疾病干預的基礎上,更加關注患者的社會屬性和個性化特征,旨在為患者提供舒適、安全、高效的護理服務,切實滿足其個性化需求,并充分肯定其社會屬性。在孕產婦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充分分析了孕產婦臨床特征和產后抑郁發(fā)生的主要影響因素,以此為依據制定了心理護理干預方案,首先護理人員與孕產婦及其家屬進行溝通,在創(chuàng)建良好護患關系的同時,詳細了解孕產婦實際情況,通過口頭講述、視頻展示和研究分析等方式,向孕產婦詳細介紹了分娩方式情況、選擇依據、母乳喂養(yǎng)優(yōu)勢和產后抑郁情況等內容,糾正了孕產婦及其家屬錯誤認知;其次護理人員明確了社會支持體系對孕產婦的重要性,與孕產婦家屬溝通,鼓勵家屬和朋友探訪孕產婦,為其創(chuàng)建良好的社會支持體系,讓其感受到充分的愛與關懷,進而充滿信心并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最后指導孕產婦進行冥想和肌肉訓練,讓其保持徹底的放松狀態(tài),提高其睡眠質量,進而緩解其疲勞狀態(tài)。
綜上所述,在孕產婦護理過程中,給予其心理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可改善孕產婦妊娠結局,縮短產程時間,并改善孕產婦產后抑郁情況,值得廣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