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
當前,人口老齡化是當今社會人口發(fā)展的主要趨勢之一,中國作為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國家。相對而言,中國又是老年人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人口老齡化程度逐步加劇。“積極老齡化”和“健康老齡化”是人類面臨老齡化逃戰(zhàn)提出的一項策略,也是人類應對老齡化社會的基本價值取向[1]。然而,這一價值取向促使老年人對體育健身有了新的認識,不斷引導老年人加入全民健身的隊伍。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神經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和生理機能會發(fā)生許多變化,各器官的組織結構和細胞生理功能逐步出現衰老現象。研究發(fā)現,體育鍛煉不但能增加老年人的愉快感,減少抑郁和焦慮情緒,還有益于身心健康,能有效地提高主觀幸福感。從生理學的角度來講,“老年”就是人體生命過程中,細胞、組織、器官不斷趨于老化[2-4]。1956年法國學者受聯合國委托撰寫了《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一書,對老年人的的問題及人口老齡化進一步研究,該學者將65歲定義為老年人口年齡的下限[5]。發(fā)達國家的將65歲及65歲以上的都稱之為老年人。而發(fā)展中國家將60歲及60歲以上的老年人稱之為老年人。中國將60歲作為老年人的下限。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對老年人的劃分標準見表1[2-4]。
表1 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的老年人劃分標準
表2 漢中市農村老年人體育健身參加情況
漢中位于陜西省南部,漢江上游,北倚秦嶺,南屏巴山,地勢南北高,中間低,中部是漢中盆地。根據2010年11月1日漢中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可知65歲及以上人口為366236,占10.7%[7]。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0個百分點[8]。相關部門對群眾體育尤其是老年人體育活動的開展重視程度不夠,而且專門的體育設施和活動場地不足使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時受到了一定的限制。由此可知,漢中市農村老年人體育健身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所以本課題研究在總結以往成功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從運動健身的角度出發(fā),從漢中市一區(qū)10縣中選取四個具有代表性的地區(qū)(漢臺區(qū)、留壩縣、勉縣、城固縣、洋縣),隨機抽取1500名60歲及以上農村老年人。其中男性為870名,女性630名作為調查對象。發(fā)放問卷1500份,回收1425份,其中有效問卷1331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95%和93.4%。根據研究的實際需要,設計了漢中市農村老年人健身現狀和健身方式的調查問卷,問卷中所提出的問題均經過信度和效度檢驗,符合社會調查的要求。問卷調查的主要內容有三個方面:一是調查對象的性別、年齡階段以及老年人受教育程度等基本情況;二是調查漢中市農村老年人體育健身的參與情況;三是調查對象的主要健身方式、場所、鍛煉的時間和次數。通過對漢中市部分農村地區(qū)老年人健身方式的選擇和健身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對比,從而為老年人制定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方法和健身計劃提供理論和參考依據。
表3 漢中市農村老年人不參加健身的原因
調查結果表2顯示,在1331名老年人中參加體育鍛煉的有958人,占總數72%。剩余28%的人不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原因可從表3得知,場地、器材和技術指導的缺乏是老年人不參加健身的主要原因,超過了50%。農村居住情況比較特殊,由于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農村的體育資源難以得到合理的分配,因此也導致體育場地、設施的缺乏,體育場地也比較狹窄,沒有專門供老年人活動場所,體育設施的缺乏導致鍛煉形式單一,技術指導員奇缺。然而,在表3中,還有少部分原因源于老年人思想落后,盲目從眾的心里。老年人對體育鍛煉沒能有正確的認識,甚至根本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益處,反而覺得沒必要去運動。所以,久而久之農村老年人對體育健身失去了興趣。
根據表4數據可知,漢中市農村老年人健身人群中,健身的主要年齡段在65-74歲之間。處于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沒有繁重的家務勞動,生活單一,主要通過體育健身來消遣娛樂。他們也更加重視身體健康,希望可以通過體育健身來增強體質。通過咨詢可知,75歲以上健身的老年人之所以很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體弱多病,無法進行體育鍛煉,子女們擔心發(fā)生意外。所以,他們在家靜養(yǎng)或參加一些棋牌活動。
表4 漢中市農村老年人健身人群年齡段
表5 漢中市農村老年人健身項目調查
我們按性別制作出健身項目選擇的三線表,由表5可知散步和徒手操是農村老年人喜愛的健身項目,運動量不大,不受場地、器材的限制。除此之外,他們還熱衷于廣場舞、棋牌、慢跑和登山。女性喜歡廣場舞和徒手操,男性喜歡登山和棋牌。
我國農村由于經濟條件落后,文化素質低下,沒有接受良好的教育,其中大部分都是半文盲。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導致老年人對體育健身的認識還存在著不足甚至錯誤,他們的思想傳統(tǒng),不易接受一些先進的健身項目再加上經濟條件不允許;文化素質低下導致他們思想意識落后,老年人的傳統(tǒng)觀念把他們的思想帶入了誤區(qū),根本認識不到體育鍛煉的益處,反而認為自己一把年紀經不起瞎折騰;老年人對科學的的體育鍛煉了解甚少認為一般日常的體力勞動就能代替體育鍛煉。在農村普遍出現年輕人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和孩子,老人不僅要打理家務還要照看孩子,他們幾乎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體育鍛煉,就不會形成體育鍛煉的意識。要做到身體健康,然而在廣大農村非常有必要開展一些崇尚科學破除迷信的活動,幫助老年人打破以往陳舊的觀念,形成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進行合理的鍛煉。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由表3可知漢中市農村老年人體育健身與性別并沒有很大的關系,女性偏愛廣場舞和徒手操,男性更喜歡登山和棋牌。有的項目男女性都可以參加,只要能達到健身的效果,保持愉悅的心情就行。但是在一些發(fā)達的一線城市,性別對選擇體育健身方式有著一定的聯系。大部分參加健身的女性都是為了減肥變得更苗條、柔美,而男性更多的是追求身體健壯。
氣質在日常生活中一般指“脾性”、“性情”等等。所謂氣質是與生俱來的心里和行為特征,也就是那些由遺傳和生理決定的心理和行為特征。通常心理學將氣質劃分為四種類型,即膽汁質、多血質、黏液質和抑郁質[9]。體育心理學研究表明,不同的性格的人選擇健身項目上也有很大的差異,現實生活中,有些人缺乏一定的的社會適應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然而,對于老年人來說也不例外,黏液質類型的老年人,一般表現為孤僻不合群,不善于交際。這一類老年人主要以散步和慢跑為主,他們應該多參加像廣場舞、登山這一類集體健身項目,堅持參加這類項目,能增強與人合作的能力還能使自身心情愉悅。膽汁質和多血質這兩類的老年人喜歡參加一些集體項目,他們平時可以多進行太極拳、劍的練習這有助于改善他們急脾氣和情緒不穩(wěn)定的現狀。抑郁質類型的老年人反應遲緩、處理事情不果斷。建議他們多參加乒乓球、羽毛球等,這些項目要求運動時思維敏捷、判斷準確、當機立斷,長期進行這類運動幫助老年人減少多愁善感的情緒。
隨著時間的流逝,老年人的身體機能也在慢慢地退化,這是自然規(guī)律。在這個過程中老年人的肌肉力量、耐力、柔韌、靈敏等素質都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人都會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進行選擇適合自己的健身項目。據國外專家研究,可供高血壓病人選擇的運動方式有散步、游泳,不宜進行挑重物之類活動,因為它可誘發(fā)血壓上升[10]。散步等緩和的運動,能夠促進血管收縮與擴張,從而降低血壓。
漢中市大部分農村老年人能認識到體育鍛煉的重要性,由于文化素質低下,對體育與保健知識點的了解程度不高,雖然有多部分的老年人在思想上已經意識到了健身的重要性,但由于自身的原因或者政府部門在群眾體育的開展和推廣上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由于經濟條件的限制漢中市農村居委會和街道辦事處等組織的適合老年人參加的體育活動太少,大多都是自行組織的娛樂活動。老年人的健身方式比較單一,較枯燥,基本集中在散步、徒手操和廣場舞。調查中得知老年人傾向于選擇固定的、就近的和免費的健身場所,比如說鄉(xiāng)村道路和廣場。漢中市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嚴重匱乏的現象,老年人在體育鍛煉上未曾受到專業(yè)的指導。部分老年人不知道自己適合哪些健身方式,一味地隨大流跟其他老人一起鍛煉,體育鍛煉存在著盲目性。所以久而久之農村老年人對體育健身失去了興趣。
漢中市農村老年人多選擇在早上和傍晚進行鍛煉,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體質逐漸下降,大部分的老年人鍛煉時長處于30min-90min之間。部分沒有參加過體育健身的老年人把做家務當做是一種體育鍛煉,低年齡的老人更愿意集體活動,年齡過高的老年人在鍛煉形式上更傾向于個人活動。
農村要加強《全民健身計劃綱要》等政策法規(guī)的宣傳,讓老年人對體育健身要有一個科學的了解和認識,加大體育健身的宣傳力度。地方政府要培養(yǎng)專業(yè)的社會體育指導員,通過各種形式經常開展有關體育健身方面的講座,引導老年人充分的認識體育健身的功能與價值,使老年人利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體育鍛煉,真正達到體育健身的效果。建議政府加大對老年人體育健身資金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使老年人有一個舒適、安全的運動場所。社區(qū)可以每年對老年人做一次免費的全面身體體檢,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并對一些運動不規(guī)律的老年人加以正確的指導,從而促進老年人在科學的方法中達到強身健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