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文靖
(徐州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 江蘇 徐州 221004)
品管圈多用于相同或臨近部門工作人員自發(fā)組成品管小組,設(shè)定一個活動目的開展各項管理工作,及時解決出現(xiàn)的問題,最終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及降低運行成本的目的[1]。PICU接收多是病情危重、疾病變化快的患兒,需要專業(yè)強、素質(zhì)高的護理人員開展各項護理工作。本次研究分析品管圈對PICU護理實習生教學的影響展開分析。具體報告如下。
選取60名護理實習生開展對照研究,時間起止范圍2016年2月—2018年3月在本院實習。按照時間劃分為對照組、觀察組,其中2016年2月—2017年2月護理實習生納為對照組,2017年3月—2018年3月護理實習生納為觀察組。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0~25歲,均值(24.02±1.38)歲;受教育程度:大專10名、本科20名。觀察組男2名,女28名;年齡20~24歲,均值(23.21±1.10)歲;受教育程度:大專5名、本科35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行傳統(tǒng)“一對一”教學方式,帶教教師根據(jù)自身護理經(jīng)驗及教學方法展開帶教工作。觀察組則開展品管圈活動,首先,組織管理圈及選定主題,設(shè)置圈長1名,帶教組長1名、實習生3名。帶教組長收集圈員建議,制定活動方案并實施,最后予以評估。設(shè)立圈內(nèi)目標,鼓勵圈員朝著目標開展一系列活動。采取頭腦風暴等分析問題,使用魚骨圖的方法將圈員意見歸納起來,并逐一分析解決方案的可行性,提高師生間的溝通力度。其次,解決對策,擔任帶教教師均需要經(jīng)過嚴格考核和篩選,每月至少開展一次培訓,增強自身教學經(jīng)驗;合理安排臨床護理操作帶教,實習生入科第一天可讓其閱讀《PICU護理實習推進表》,由指定帶教教師為其介紹實習流程,熟悉PICU環(huán)境;確保實習生開始夜班前可以熟悉科室環(huán)境[2]。并在帶教過程中堅持“放手不放眼”原則,根據(jù)循序漸進原則指導(dǎo)或糾正實習生操,鼓勵其積極提問或表述自己的看法。注重溝通教學,將理論知識引入實際操作中,每周應(yīng)展開實例分析及案例演練,能有利于引導(dǎo)實習生快速進入角色中。主動向?qū)嵙暽榻B臨床護理新進展,而其接收基礎(chǔ)護理操作的同時了解新知識,促發(fā)其主觀能動性,促使實習生不斷提升自我。制定獎懲制度,有利于調(diào)動帶教教師積極性,根據(jù)實習生出科成績及實習生對帶教教師綜合能力的評價選出優(yōu)秀的帶教教師,可獲得進修或評優(yōu)等獎勵。
(1)對比兩組實習生出科成績,成績越高則提示管理方式越佳。(2)比較兩組實習生對帶教教師綜合能力的評比,包括個人素質(zhì)、帶教態(tài)度、帶教能力及進取態(tài)度。
以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實習生出科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實習生出科成績比較(±s,n=30)分
表1 兩組實習生出科成績比較(±s,n=30)分
組別 理論知識 護理操作 總成績觀察組 38.02±2.68 57.74±4.08 90.48±3.78對照組 20.22±2.19 46.85±4.79 69.43±4.72 t 28.170 9.480 19.066 P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帶教教師綜合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護理是一門操作性要求較高的學科,PICU臨床護理實習有利于實習生將理論和臨床實踐相結(jié)合,為日后正式上崗打下良好基礎(chǔ)[3]。本課題分析品管圈活動對提升PICU護理實習生帶教效果的影響,從結(jié)果分析可知,取得令人滿意的帶教效果。一方面,全面提升實習生出科成績。究其原因是由于品管圈通過設(shè)立活動圈,明確圈員,并共同討論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這在一定程度上可幫助實習生確立學習目標,能在較短時間內(nèi)高效率學習相關(guān)護理知識,并能在實際操作中應(yīng)用,增強其護理操作能力,反之又可以鞏固理論知識。另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帶教教師綜合能力的提升。開展品管圈過程中需師生頻繁溝通,這對解決問題帶來了很大的便利,同時通過獎勵制度有利于激發(fā)帶教教師積極性,促使其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這對提升帶教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4]。
綜上所述,品管圈在PICU護理實習生教學效中有利于提升實習生出科成績,同時有助于提高帶教教師綜合能力,進而全面提升醫(yī)院護理工作整體質(zhì)量,值得推廣。
表2 實習生對帶教教師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n=30)分
表2 實習生對帶教教師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n=30)分
組別 個人素質(zhì) 帶教態(tài)度 帶教能力 進取態(tài)度 總評分觀察組 22.10±2.15 23.16±2.42 21.43±2.20 22.43±2.45 92.43±5.39對照組 20.11±2.18 20.85±2.54 18.42±2.27 20.42±2.42 80.42±5.01 t 3.560 3.606 5.215 3.197 8.939 P 0.000 0.001 0.000 0.0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