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亞峰
【摘 要】
高中階段,學生已具備成熟的學習意識以及合格的學習能力,正是學生知識水平和各項素質快速提升的時期。因此,在高中階段良好地完成教學工作對于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能力與意識,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知識基礎,為其未來的發(fā)展提供資本。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也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選取最合適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高中階段學習任務。本文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與寫作相結合、注重拓展閱讀幾個方面淺要論述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閱讀教學的策略,以期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建議。
【關鍵詞】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應用策略
高中階段,閱讀教學占據(jù)了其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無論是平時學習或是考試測驗,都會考驗到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只有學生掌握了過硬的閱讀能力,才能夠為語文學習提供良好的基礎。但實踐教學表明,由于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閱讀技巧,而忽視了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部分學生對閱讀興趣并不大,繼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的閱讀效率,降低學生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將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提升學生閱讀技巧作為教學重點,以最科學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健康成長。
一、注重學生興趣培養(yǎng),做好引導工作
高中階段,學生已具有較為成熟的學習意識和能力,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該注意學生這一特點,選取合適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相關素養(yǎng)。然而在實踐教學中,由于高中階段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學生很難對閱讀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間接印象了學生在課堂學中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激發(fā)起學生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提升閱讀方面的能力。首先,在教學前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課本為基礎,進行較為簡單的閱讀,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著許多趣味性較強的文章,如科普文《動物游戲之謎》,學生對于這類文章興趣顯然是較大的,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閱讀之后對這篇文章大意進行概括,從而提升學生對文章主旨的理解能力,從而提升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素養(yǎng)。
二、寫作與閱讀結合,注重知識運用
寫作與閱讀的關系本就極為密切,閱讀是學生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又是學生閱讀之后的延伸。在高中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往往和閱讀能力掛鉤,學生在擁有過硬的閱讀能力之后,自然會嘗試在寫作中運用在閱讀中學習到的知識與技巧,從而逐步提升寫作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寫作與閱讀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同步提高,從而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養(yǎng)成做讀書筆記的閱讀習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遇到好的句子或者巧妙的寫作技巧以及新穎的寫作角度,都可以記到紙上,在平時學習時常常翻閱,加深記憶,并嘗試在寫作中運用,從而提升寫作水平,這樣才能使閱讀變得更加具有意義。當然,寫作時一門有規(guī)律可循的學問,大多數(shù)文章都有一定的模板,教師在前期練習時可引導學生積累、記憶一定的模板,并以模板為基礎進行寫作,從而快速掌握寫作的基本技巧。而在學生有了一定的基礎之后,教師便可以讓學生自行進行創(chuàng)作,根據(jù)閱讀中所學習到的知識進行創(chuàng)新,從而同步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水平。
三、注重拓展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知識
高中階段的作文大都是議論文題材,學生在進行寫作時常常要用到許多事例和素材。這也隨之出現(xiàn)了部分學生在寫作時無素材可寫,整篇文章都是干巴巴的說理,缺乏說服力。然而,高中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有限,僅僅靠課內閱讀很難滿足學生寫作素材需求,因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應該注意學生的拓展閱讀,幫助學生在閱讀中積累知識,獲得必需的寫作素材。首先,教師可以以教材為基礎,尋找教材中涉及到的經(jīng)典文學名著,如《三國演義》等四大名著,《論語》等古典文學巨作,這都是值得學生深入閱讀的名著。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時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不能只為了閱讀而閱讀。學生應該將常用的典故、故事情節(jié)、名言警句等等摘抄下來,常常背誦加深記憶,從而拓展自身知識儲備。當然,教師也可以自主尋找適合學生閱讀的文章來推薦給學生,也可以在課堂上分享給學生,然后引導學生互相交流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積極溝通,這樣在互相交流中學生自然會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沒從而提升自身。
四、注重情感交流,注重理解文章情感
寫作本就是作者真情實感的流露,在高中階段,提升學生對于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正是閱讀教學中的重點。然而,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這一內容,在教學時往往只是根據(jù)答案進行講解,學生在答題時也只是按照模板來答,未能真正理解文章的情感,這對于提升學生閱讀方面素養(yǎng)時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能力,幫助學生提升自身閱讀能力。首先,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在閱讀時使自己融入到文章中去,想象自己是穩(wěn)重的主人公,若是有文中的遭遇,自己的感受又是怎樣呢?例如,在學習《小狗包弟》這一篇文章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假如你在這種情況下將小狗送給別人做實驗,你的心情會怎樣?這樣學生便會理解作者的愧疚、悔恨的情感。
【結 語】
教學實踐表明,閱讀能力的提升對于學生在高中階段以及日后的學習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選取最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與相關技巧,完善自身。當然,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并非是短時間內便可以見成效的,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具有足夠的耐心,積極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以科學的學習方法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完善自身。教師也應該積極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尋求最合適的教學方法,為學生的美好未來出一份力。
【參考文獻】
【1】常曼.淺談如何有效進行高中語文閱讀教學【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6)
【2】姜雙明.淺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