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予
摘要:蘇州是江南的一座旅游城市,也是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蘊的歷史名城。這里有著豐富并且保存完整的傳統工藝:蘇扇、緙絲、桃花塢年畫、玉雕等等。本文論述了蘇州緙絲的歷史源流、現狀、發(fā)展與保護,希望引起各方面的關注,為蘇州緙絲工藝的傳承與發(fā)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蘇州;緙絲;傳承
一、蘇州緙絲的歷史淵源
緙絲,又被稱為“刻絲”。它在二零零六年五月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關于緙絲的產生說法不一,隋唐時期(公元581-907年),緙絲工藝產生。如在敦煌藏經洞曾發(fā)現過精致華麗的佛教用品幡首緙絲邊飾。到了宋代,緙絲工藝達到鼎盛時期。南宋時期,隨著經濟與文化中心不斷南移,緙絲工藝在蘇州一帶流行開來。明清時期,民間緙絲作坊也相繼出現并初具規(guī)模,尤其在蘇州等地最為昌盛?!督z繡筆記》載明王綺《寓園雜記》“吳中自號繁華……凡上貢錦衣、文具、花果、真羞奇異之物,歲由所益。若緙絲累漆之屬,自浙宋以來,其藝久廢,今皆精妙,人性愈巧而物產愈多?!痹诋敃r,蘇州一躍成為全國最為昌盛的緙絲制造中心。蘇州緙絲行業(yè)在清代之后規(guī)模有所縮減,其行業(yè)也日益衰弱。就全國范圍內來看,保留下緙絲工藝的城市所剩無幾,唯獨蘇州保留了此工藝。
二、蘇州緙絲的現狀與面臨的問題
作為吳地傳統的手工技藝,緙絲以其典雅古樸的藝術特點傲然于世。90年代,蘇州地區(qū)相繼出現了朱克柔、沈子著等緙絲大家。這些緙絲大師們創(chuàng)造出一件又一件精美絕倫的工藝品極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即便是在古代有著如此輝煌歷史的傳統緙絲技術,到如今也面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如今的緙絲技藝面臨著瀕臨失傳的境地。緙絲技藝十分復雜,而且從事這方面的技藝傳人少之又少,目前來說緙絲并不為大部分人所熟知。另外,許多經營者為了自身的利益,以次充好,造成了市面上緙絲質量十分低下的情況。只有少之又少的一部分緙絲專家秉持著自己對這行業(yè)的熱忱,將品質放在首位,不遺余力地為緙絲傳承做出貢獻。蘇州的緙絲技藝不但給予人們以物質與精神的愉悅,而且自然而然地體現著蘇州內蘊豐富的吳文化。作為蘇州最具傳統與代表性的緙絲技藝,如今面臨著史無前例的生存壓力:缺乏專業(yè)人才與市場、缺乏準入原則、缺少資金設備等等,這些狀況是緙絲行業(yè)面臨的刻不容緩的問題。
三、蘇州緙絲的發(fā)展與保護
為了更好的繼承與發(fā)展蘇州緙絲工藝,只有更好地挖掘其文化價值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將緙絲工藝更好的發(fā)展下去,使其煥發(fā)璀璨的光芒。
(一)擴大宣傳力度
如今,緙絲在國內并還為大多數人所熟知。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一方面可以加大對緙絲工藝的宣傳,另一方面可以通過調研、整理為緙絲技藝傳承人提供更好的平臺,人們也可以通過此平臺更加直觀地了解緙絲工藝。此外,可以將緙絲工藝這類傳統美術技藝引入大學,有利于進一步大學生對其認識與了解,并且增加大學生可以接觸緙絲工藝的機會。只有將緙絲工藝被大多數人了解,才能更好的將其工藝發(fā)揚光大。
(二)加強對緙絲的保護及對傳承人的培養(yǎng)
關于一項技藝的傳承,藝術大師是極為重要的。如何加強對緙絲的保護,首當其沖的是發(fā)揮緙絲傳承大師的才能。緙絲大師們有著極為高超的藝術修養(yǎng)。他們從事緙絲這一行業(yè)年數多,并且對此行業(yè)了解極為深入,只有讓這些行業(yè)的領軍人物發(fā)揮其真正的才能與藝術創(chuàng)作空間,才能使緙絲工藝更好的傳承下去。其次,還要加大對緙絲技藝傳承人的培養(yǎng)。
(三)繼承與創(chuàng)新
為了將緙絲工藝更好的發(fā)揚光大,繼承與創(chuàng)新尤為重要。緙絲工藝傳承至今,有許許多多的緙絲工藝大師繼承了先輩們優(yōu)秀的緙絲技藝,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使緙絲工藝煥發(fā)出別樣的風采。只有繼承優(yōu)秀的緙絲技藝,并且注入新鮮的時代血液,將傳統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才能使緙絲工藝走向更高的階梯。
四、結語
蘇州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在這里深厚的文化內涵與古老的手工藝交相輝映。緙絲這項傳統的手工藝獨樹一幟,是中華民族留給世界的藝術瑰寶。在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我們要將這門傳統而又古老的手工藝不斷創(chuàng)新,使它再現昨日的輝煌。緙絲作為獨特的傳統文化必定在現在乃至不久的將來煥發(fā)出別樣的光彩。中國的文化軟實力必定續(xù)寫著中華民族輝煌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