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杰 陳艷蓉
〔摘要〕這是一則心理危機干預個案。一名高二女生因?qū)W習、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產(chǎn)生了自殺的念頭,咨詢師通過傾聽、共情、對話等技術(shù),引導其與周圍的人溝通,重新融入家庭、融入班級,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機。
〔關鍵詞〕心理危機干預;自殺傾向;人際困擾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8)26-0040-03
一、校園危機干預的概述
危機干預,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通過調(diào)動處于危機之中的個體自身潛能來重新建立或恢復危機爆發(fā)前的心理平衡狀態(tài)的過程。校園心理危機干預往往指通過個體或團體心理輔導,控制和緩解發(fā)生在校園的,對學生生理、心理及生命造成嚴重威脅的事件,撫慰學生心理水平恢復的過程。往往學校的心理危機篩查對于及時識別和干預危機學生有著重要的幫助,以下案例就是通過心理危機篩查發(fā)現(xiàn)的個案。
二、學生基本情況
小靜(化名),高二女生,性格內(nèi)向,不愛說話,不合群,喜歡一個人做事,看小說,寫小說。她有一個讀初中的親妹妹,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讀職高,父母經(jīng)常批評她,拿她當反面例子教育妹妹。她是本學期危機干預篩查時,班主任上報的危機個案,因為她不與班級同學交流,有自卑傾向,當時我找她談話的時候,她不愿意接受咨詢,認為自己挺好的。因為一次聽到同班同學在背后議論她,說她的壞話,感到非常失望沮喪,極度痛苦,于是主動來心理輔導室尋求幫助。
三、咨詢過程
來訪者:老師,真沒想到我還是來找你了。
師:你怎么了?是遇到什么問題了嗎?
來訪者:我現(xiàn)在真的想還不如死了一了百了。
當我聽到來訪者想死的念頭,大腦嗡了一下,孩子,你正值青春年華呀!怎么會有這種想法呢?但我依然假裝淡定,畢竟我是心理老師,不能大驚小怪,應該聽她講下去。
師:你想死?你有這種想法多久了?
來訪者:其實很早就有,最近特別強烈,大概就這幾天,我自己也實在受不了了,還不如一死了之。
師:你想死,那你知道怎么死嗎?死了之后會怎么樣呢?
我暫時不問她想死的原因,先看看她對死亡的態(tài)度。
來訪者:死的方法有很多,我也想過用好多種死法來結(jié)束自己的生命,但是每次都會想到父母養(yǎng)我這么大,我都沒有報答他們,萬一死不掉又會有更大的麻煩,我就又猶豫了……(說著說著,來訪者低下了頭)
聽到這里,我懸著的心也放下了,看來,她對于死亡的決心還沒那么強烈,換句話說,她還有活下去的動力。
師:對呀,死亡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假如說你可以經(jīng)受得住痛苦,一死了之,你想一下你的父母該怎么面對這么殘酷的事實?。?/p>
我不和她講生命的責任,只是想借著她提到活著的第一動力,引導她體會父母的感受。
來訪者:可是我現(xiàn)在真的活得好痛苦?。。▉碓L者小聲地嘟囔)
這時候,該問她這次來找我的原因了。
師:你很痛苦,我可以感受到你現(xiàn)在痛苦的狀態(tài),那你可以告訴我你為什么痛苦嗎?
來訪者:我記得你上次說過心理咨詢是保密的。(來訪者半疑問地說)
師:那當然,這是職業(yè)操守。
(來訪者聽到這話終于放下了戒心)
來訪者:我老是覺得我們班里的人都不喜歡我,他們會一直議論我,說我。
師:你是說你聽到了有人在議論你,對嗎?
來訪者:是的。
師:背后被人議論確實不好受呢,我也很討厭這種感覺。(我希望可以和她做到共情)
來訪者:對吧,你也這么認為是吧?
師:可是你有沒有換一種思路想過,他們會去議論一個他們不關注的人嗎?
來訪者:什么意思?(來訪者顯然沒有聽懂我的意圖)
師:有時候別人議論一個人,說明他們在關注這個人,如果我討厭一個人,我都不會去理他,不會跟他產(chǎn)生任何關系,我就當他是空氣,當他不存在。
來訪者:(急忙否認)不是的,他們就是討厭我,在罵我。
師:他們怎么罵你了?你是聽到了內(nèi)容還是沒聽清楚就自己心里以為他們在罵你?
來訪者:我聽見了。
師:那他們說了什么,你可以說給我聽嗎?
來訪者情緒激動,表示不想說,我尊重來訪者沒有繼續(xù)追問下去。
師:你不想說對嗎?不想說就不說了,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話語一定特別刺耳,讓人不舒服。(再次與來訪者表達共情)
來訪者不再說話,只是低著頭,我試圖打破僵局。
師:我記得,上次和你談話時,你說你很享受一個人的感覺,那既然這樣,就不要去理會他們,你做你自己的事情就好了。
來訪者:我就是覺得這樣子游離在集體外不好,于是我也想嘗試融入他們,為集體做點事。
師:那這樣很好啊,你做了什么嘗試呢?(我首先肯定了來訪者的嘗試,并試圖繼續(xù)追問)
來訪者:有一次,我當值日班長,要去學生處開會,但是班長不讓我去,說我太呆了,搞不清楚,結(jié)果她自己去了,每次我想嘗試,他們都這樣對我,他們就是不喜歡我。
來訪者想嘗試融入集體,但她初次嘗試碰壁了,她把這種感覺極端化了,糟糕至極的感覺。
師:那你后來有沒有再做過努力呢?
來訪者:沒有。
師:為什么不再嘗試了呢?
來訪者:我覺得他們就是不喜歡我。哦,對了,還有一次……
緊接著,來訪者又談了一次參加禮儀任務的事,同樣遇到了麻煩,受到了傷害。我試圖尋找新的突破口,于是我轉(zhuǎn)移話題,詢問來訪者家庭的情況。
師:那你在家怎么樣呢?
來訪者:我在家里也不喜歡說話,因為我成績差,我妹妹成績好,他們不喜歡我喜歡妹妹。有一次老師認為我在談戀愛,把我父母叫到學校,跟他們說我在談戀愛,于是我父母就罵了我。
師:那你真的談了嗎?
來訪者情緒失控,搖頭。
師:那么老師為什么會說呢?
來訪者:因為同學都在亂傳,說我是誰誰的女人,結(jié)果老師就信了。
原來在初中的時候,來訪者就受到過流言蜚語的困擾,也許這次同學背后說她壞話讓她想到了自己曾經(jīng)受到的傷害,因此難以接受。
師: 我能理解你的感受,這種被冤枉又沒人可傾訴,委屈無人安慰確實讓人很崩潰,那你沒有向老師解釋嗎?(先表達共情,再詢問來訪者有沒有采取措施)
來訪者:沒有,沒用的,他不喜歡我,從一開始我從差班轉(zhuǎn)過來就不喜歡我。
師:為什么會這么覺得呢?
來訪者:有一次數(shù)學考試,一道題,讓我們寫出AB兩個答案,結(jié)果我把順序?qū)懛戳耍鸢刚_的,他就算我錯,我同學只對了一個,卻沒有扣分,他很偏心的,就不喜歡我。
師:那你沒有去找他解釋嗎?
來訪者:沒有,沒用的……
談到這里,我大致找到了她出現(xiàn)人際問題的原因了。大概是從小人際關系失敗,挫折經(jīng)歷導致自己逐漸封閉,害怕得到否定,于是不敢嘗試對話,來訪者本身就是敏感的體質(zhì),很容易多想,于是形成了目前這種狀態(tài)。
我打算從兩個方面去幫助她,首先讓她在學校里嘗試找到傾訴的對象,起先,我想讓她嘗試找一個班里的同學作為傾訴對象,但是她拒絕了,她認為班里的人都不喜歡她。于是我對她說可以暫時把我當成傾訴的對象,學校里有什么問題可以第一時間來找我說。說到這里,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她對我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信任。同時我知道她有寫小說的愛好,鼓勵她參加心理劇本創(chuàng)作比賽,我可以在這方面給予她指導,她也欣然答應了,并表示會好好準備作品。至于家庭,我告訴她,父母肯定是愛她的,家人是最親的人,希望她在家可以多和妹妹一起做一些共同的活動,培養(yǎng)一些共同的興趣,一家人可以有說有笑,其樂融融。最后我給他布置了兩個任務,一是努力完成心理劇本,二是回家和妹妹一起做一件事,并記錄下來,下次和我分享,咨詢結(jié)束后,她的臉上綻開了笑容,似乎不再是之前那個為人際困擾,愁眉苦臉的小姑娘了。
四、咨詢結(jié)果
小靜后來又來了兩次。她嘗試著主動和妹妹一起看電視,看妹妹喜歡的綜藝節(jié)目,覺得綜藝也蠻好看的,試著去理解妹妹的感受,姐妹倆的感情得到了恢復。同時她也和父母進行了一次開誠布公的交流,讓父母理解了她內(nèi)心的感受,親子關系也得到了改善。在班級上,她不去在意那些流言蜚語,而是通過主動承擔心理劇本創(chuàng)作比賽的任務而得到班主任的表揚,漸漸地也開始和同學們有了聊天話題。
五、咨詢反思
這是一次典型的主動型危機干預咨詢。對于來訪者一進來就告訴你“老師,我想死”這樣的話,你千萬不要嚇一跳,當來訪者出現(xiàn)這樣的念頭愿意來尋求幫助說明他還有活下去的意愿和動力。首先要肯定他來尋求幫助的行為,然后要做到和來訪者共情,去感受他目前的痛苦,不要刻意回避死亡這個問題,大可以和他聊聊死亡這件事,和來訪者建立起牢固穩(wěn)定的咨訪關系。接著去探求來訪者內(nèi)心深層的問題,一般當一個人痛苦到想要用自殺的方式去解決的時候,說明造成他問題的本源遠遠不是當前問題這么簡單,肯定是長期以來問題積累的結(jié)果,咨詢師必須找到問題的本源,去突破。對于這樣的來訪者,咨詢師給予的支持特別重要,咨詢師要引導來訪者重新去建立起他的支持系統(tǒng),幫助來訪者建構(gòu)一個自信、勇敢的健康心理狀態(tài),即自助系統(tǒng)。再通過父母、妹妹建立家庭支持系統(tǒng),學校老師同學建立社會系統(tǒng)。只有這樣,來訪者才會重新感受到生活的意義。
專家點評
本次咨詢,咨詢師在應對來訪者自殺問題時處理得非常好,第一時間去體會來訪者的感受,而不是跟來訪者強調(diào)生命的意義和責任,很好地用到共情技術(shù),平等地進行對話,建立了良好的咨訪關系。在咨詢的過程中,來訪者出現(xiàn)了極端化的錯誤觀念,對來訪者存在的錯誤觀念可以進行對質(zhì),試著糾正來訪者錯誤的觀念??梢栽囍寔碓L者繼續(xù)深入談談融入集體的方式,鼓勵來訪者繼續(xù)融入班級,抓住一次小小的成功,如果有,可以幫助來訪者放大成功后的感受,以此推動來訪者更進一步與班級同學的交流。讓來訪者試著與父母溝通,把情況與父母說明,可以模擬與父母談話的內(nèi)容,如遇到來訪者比較偏激的態(tài)度,可以適當糾正。提高來訪者與父母的溝通交流能力。
點評專家:魯志鯤 ,紹興文理學院應用心理學專業(yè) 副教授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作者單位:浙江省寧波市古林職業(yè)高級中學,寧波,315000)
編輯/衛(wèi) 虹 終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