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雷怡安
2018年8月4日一早,身著工作服的鐘俊林來到車間,“監(jiān)督”年輕焊工的手上功夫。焊工監(jiān)督是師傅鐘俊林對徒弟們的一項重要考察,他說:“學習焊工標準是一回事,如何把標準執(zhí)行下去又是另一回事,這需要將環(huán)境、心理、手上等多種因素全部結合,綜合判斷,馬虎不得?!?/p>
46歲的鐘俊林黑黑瘦瘦,但當他一開口熟練地講自己的專業(yè)技術,再一看他工作室里的獎牌,誰都會對他油然生出敬意。從業(yè)27年,鐘俊林從一名小小的焊工成長為了一名大國工匠,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而他也將旁人看似枯燥的焊工技術轉化為了一項需要用心用腦用情的藝術,將焊接技術帶出了中國,走上了世界的舞臺。
上世紀90年代,中國掀起了“下?!睙岢?,一部分年輕人投身于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在那里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也有另外一部分年輕人,沒有去“踏浪”也沒有去“掘金”,而是傳承了父輩們的職業(yè),進入工廠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人。
鐘俊林正是這樣的一名年輕人。當年19歲的他從技校畢業(yè)后,就來到了父親工作的單位431廠(現(xiàn)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開始了學徒生涯。工廠,在中國有著特殊的含義,它是工作生活的所在,也是情感寄托的地方。對鐘俊林來說,更是如此。這里凝結著父輩們的回憶與汗水,也是自己將為之努力奮斗一生的地方。
但是令很多人,特別是鐘俊林父親不解的是,許多輕松的工種鐘俊林不選,卻偏偏選了一項難度系數(shù)最大且最枯燥的焊工來做。父親給他做思想工作,也找了單位領導幫他調換工種,但鐘俊林卻執(zhí)意要當一名焊工,他說:“我就喜歡這個工種,喜歡焊接技術,我要一直做下去”。
鐘俊林(左一)在孟加拉電站項目施工現(xiàn)場為當?shù)貑T工講授焊接知識
鐘俊林(中)為年輕學員教授焊接技術知識(本文圖片由中車資陽機車有限公司提供)
鐘俊林兌現(xiàn)了當初的承諾,一做就是27年。這27年里,他吃過的苦受過的累不計其數(shù)。這期間,他因為工作中長期保持一種姿勢,造成了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還曾從工作臺上跌落下來,受傷嚴重。但他始終對焊接保持著最初的熱愛。
不僅對自己嚴格,他也同樣嚴格要求其他年輕人。對于工作時三心二意的人,鐘俊林常會對他們說,“來了就認真干,如果不想干,趁年輕趕緊轉行,不要在不喜歡的工作上浪費自己的時間”。
2009年,中車資陽公司“內電并舉”,在研發(fā)生產(chǎn)內燃機車的同時,著手“和諧號”電力機車的生產(chǎn)。這次轉變,需要把焊接標準上升為歐洲的EN15085焊接體系標準來執(zhí)行,這對焊工們是一個巨大的考驗。當時,焊工都只有國內焊工等級證書,而采用歐洲標準,這個證將不再被承認,鐘俊林作為公司焊工教師必須重新考取國際焊工技師證書(當時稱為歐洲焊工證書)和國際焊工教師證書,否則企業(yè)連出國談項目的資格都沒有。
但考取這個證書談何容易,需要全新的成體系理論知識和熟練的實際操作。公司派鐘俊林和另一位同事到哈爾濱焊工培訓中心進行為期一個半月的培訓考試。當時全國有30多名選派來的焊工參與培訓,他們要在一個半月后進行考試,拿到國際焊工證書。“這一個半月相當辛苦”,鐘俊林回憶起當時的學習情景很感慨。為了能更加精準地掌握要領,鐘俊林和培訓老師搞好關系,為了晚上能在磨具上多操作一會兒。
功夫不負有心人。鐘俊林在一個半月后的考試中一次性通過了15項高難度的焊接任務,順利獲得了第一批國際焊工證書。
學成歸來,鐘俊林自然成了廠里傳授最新技術的師傅,連廠里的老技師都要向他討教。如何將焊接技術做到嚴絲合縫,如何保證每一道工序都標準合一……這些成體系的科學方式挑戰(zhàn)著傳統(tǒng)的“傳幫帶”,也挑戰(zhàn)著每一位焊工從業(yè)者的適應能力。如今,中車資陽公司里200多名焊工全部擁有國際焊工證。而鐘俊林更是憑著好學鉆研、刻苦勤奮的精神,獲得了“全國技術能手”“中國南車首席技能專家”“四川省勞動模范”等稱號。
面對榮譽和嘉獎,鐘俊林并沒有故步自封,也沒有只為己用。2015、2016年,中車資陽公司機車出口25個國家,鐘俊林也隨之走向了國際培訓場。2015年,中車資陽公司向巴基斯坦出口5臺機車,鐘俊林先后兩次赴巴基斯坦向當?shù)貦C車工人們傳授機車維護修理的各種理論,并手把手地教他們實際操作。鐘俊林笑著說:“我不太懂英語,我們就比手勢,或者我握著他們的手一條縫一條縫地教他們焊?!卑突固构と藗儗χ袊鴰煾堤貏e尊敬,師傅怎么說他們就怎么做,一絲不茍、極其認真。鐘俊林也將自己所學毫無保留地教給了這些外國徒弟。在孟加拉,鐘俊林也培訓了100多名工人,現(xiàn)在一些工人還會在春節(jié)給鐘俊林打來電話問候。
為國增光是鐘俊林的人生目標。在國際焊接項目中,鐘俊林無愧于他所獲得的榮譽。“越南橋散索鞍”項目是難度較大的一項國際任務,橋梁散索鞍焊接技術在國內尚屬空白。接下這個項目后,鐘俊林帶領團隊,在嚴酷的自然環(huán)境中不斷試驗。為了保持溫度,他們24小時不間斷,兩臺焊接機器同時工作,7位焊接操作人員輪流操作。一個月后,他們完成了項目,并一次性通過了驗收。
2015年,企業(yè)響應國家環(huán)保節(jié)能政策,研發(fā)了世界最大功率的油電混合動力機車。因為內部結構不一樣,焊接的方式也要全部重新設計,技術也需要大大提高。最新型的車型需要最好的焊工師,鐘俊林作為中車資陽公司最好的焊工師接受了這項任務。為解決車架焊接、牽引架焊接、構架焊接等工藝方案,鐘俊林和團隊做了一次又一次“實踐”,又推翻了一次又一次,在無數(shù)次的推翻重做和技術創(chuàng)新后,混合動力車焊接方案通過了最終考核,這意味著可以進入實際操作。而這項方案的通過,也讓中車資陽公司在混合動力車方面走在了全國的最前列。
采訪中,鐘俊林直言自己已46歲,其實已經(jīng)過了焊工師的黃金年齡,所以除了繼續(xù)加強焊工技術外,他現(xiàn)在的另一重心是培養(yǎng)“接班人”。
繆輝、王福林是鐘俊林的兩位得意門生,30歲上下的年級正是焊工最好的年紀。而他們也不負眾望,成為了行業(yè)內的佼佼者。
隨著工業(yè)4.0時代的到來,中國“制造”正向“智造”邁進,其中,焊工技術在經(jīng)過了幾十年的鍛造磨煉后,向著更先進更創(chuàng)新的方向發(fā)展。焊接機械手是工業(yè)化到來后,必不可少的產(chǎn)物,它們將大量取代人力,進行更為專業(yè)更為精準地操作。雖然一部分人力被取代,但一些新興的工作任務也涌現(xiàn)了出來,編程正是機械手開啟工作之前必須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
鐘俊林說編程決定著這些機器最終完成的精確度,可以說編程就是這些機器的大腦。因此在行業(yè)內,只有焊工技術一流的焊工師才能進行編程學習和應用,鐘俊林的兩位徒弟如今已在編程方面有了自己的成就和創(chuàng)新。兩位徒弟談起師傅,敬仰與感恩之情溢于言表,“沒有師傅的耐心細心教導,就沒有我們的這些成績?!?/p>
2018年1月15日,首屆“四川工匠”命名儀式啟動,鐘俊林和其他29名工匠一起站上了“四川工匠”頒獎舞臺。萬眾矚目下身著工裝的鐘俊林樸實地說:“我將在這個行業(yè)一直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