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可欣
摘要:聲聲樂演唱中,語調起到區(qū)別字義的作用,但是從整個句子的角度看來,單個字音發(fā)音的準確也不能使句子句意清晰。不同的語境,不同的語氣所發(fā)出的句子的語調上的差別決定了句子意義的不同。語調對歌曲深層的意義和思想感情的表達上也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關鍵詞:語調;歌唱;情感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11-0091-01
一、前言
聲樂演唱中語調能表現(xiàn)樂句的結構(包括樂句意群的劃分、句子的高低長短輕重等等);語調能表達作品中刻畫的人物的個性和思想感情;語調能表達演唱者對作品的個人理解和態(tài)度,它是內在情感體驗的外化形式,是通過語句外在的語調的高低、強弱、長短、快慢以及語氣等因素來表現(xiàn)內心感受的。一般來說,聲樂作品由于存在旋律的因素,歌詞語調中的高低和長短往往由所對應的音符來決定,與說話中的語調習慣不盡相同。當然,好的聲樂作品語言的高低長短與旋律的跌宕起伏應該是相對應、相匹配的。
下面就語調中強與弱、快與慢、語調中的語氣等在歌唱中情感表達的作用進行闡述。
二、語調的強與弱
聲樂作品要表達思想感情就要求它的語調在力度上要有相應變化,不同情緒下聲音時輕時重,才能顯示出語句的內在動力和活力。一首作品中往往并不是從頭到尾都是一個情緒、一個力度,而是在表達上有對比有變化的。這就要求演唱者要根據不同的情緒來調整聲音的力度。弱音的情況下,情感是安靜內斂的,在語調上也是平和舒緩甚至是飄逸的。弱音往往還可以表達悲痛的情緒,長歌當哭的情感。如歌曲《黃水謠》中“扶老攜幼,四處逃亡”,以弱音來表達內心的悲痛的情感同時也描述了曲中人物受苦受難的情景。
相反,強音的情況下,情感是激烈開放的,情緒上飽滿,語調上也要求力度強勁。
如《沁園春·雪》中“江山如此多嬌'對前段景物描寫的總結,“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是對下面即將描寫到的歷代英雄的評價的總說。表現(xiàn)了作者飽滿的熱情和博大的胸懷,對祖國山河熱愛之情。所以要求聲音力度要強,氣息的支持要充分。
語調的強弱經常是相對應而言的,一首歌曲并不是從頭至尾都是一個力度和強度,經常是強音和弱音交替進行,此起彼伏的。而且有的是突強、突弱,有的是漸強、漸弱,都要根據感情表達的需要來做調整。沒有強弱對比的語言會使聲樂作品失去生機和內在的活力。只有將語調上的強弱與旋律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才達到傳情達意、扣人心弦的目的。
三、語調的快與慢
語調的快和慢是表達語義的重要手段,快和慢同樣能表達內心的感受和情緒?!翱臁钡恼Z調可以表示歡快的情緒,如歌曲《納西篝火啊哩哩》表示激昂、奔放的情緒,無論是快還是慢,都是內心情感的外化形式,都是來自對歌詞的了理解,也同樣要根據作品的情感內容加以詮釋。
四、語調中的語氣和語勢
語調中的語氣是發(fā)出者內心情緒的體現(xiàn),語勢是語句語調發(fā)展的態(tài)勢。正如余篤剛先生所說,“這種外在的形式變化,必須受內在的情感變化的制約,這樣就出現(xiàn)了語氣情態(tài)和語勢情態(tài)。我們把語調的口氣稱為語氣,是指明語調的情感形態(tài);我們把語調的音響運動趨勢稱為語勢,是指明語調的聲響形態(tài)?!?/p>
句子的語氣一方面是由句子的語調結構所決定,另一方面是受發(fā)出主體情感和態(tài)度的制約。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情景下、不同的情緒下所表達的意義就會截然不同。人的情感態(tài)度是多種多樣的,比如:快樂、悲傷、羨慕、嫉妒、鄙視、贊揚、無奈、生氣、得意等等,有多少種情感態(tài)度就會產生多少不同的語氣。甚至有時可能還沒有完全弄清楚言語發(fā)出者的真正意思,就可以明確的感知到他的情緒是愉快的還是生氣的,是熱情的還是低沉的,這就是通過語言中的語氣透漏給我們的信息。同樣,語氣在歌唱中也是傳遞給觀眾的情緒表達的重要手段。因此,歌唱時應細細揣摩“主人公”的情緒和心態(tài),正確理解句子的語氣。
歌唱狀態(tài)下的語勢的轉換是一種不規(guī)則的形式,包括歌唱力度的變化,音量的收與放,節(jié)奏的緩和急,歌唱狀態(tài)的展開和收緊等等,在尊重曲譜的基礎上,要靠歌唱者對于作品的理解、對歌唱的理解來掌握各種語勢的變化。這就要求對每一句歌詞都要細細的推敲,每一句歌詞在語勢上的傾向性和指向性都要非常明確,才能將歌曲的演唱達到一種得心應手、游刃有余的境界。
五、結語
總之,對于歌曲的情感表現(xiàn)一定要從歌曲的背景、主題、層次和人物性格等方面仔細的研究,只有掌握了這些才能抓住作品的精髓,才能使歌唱的情感表現(xiàn)不僅僅流于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