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永樂,李介華,溫雪儀,王育紅,鄧愛萍,梁大立,葉志蘭
(廣東省清遠市人民醫(yī)院/廣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六醫(yī)院:1.檢驗中心;2.精神衛(wèi)生中心 511518)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尚未明確病因的精神疾病,患者在思維、行為和情感等多方面存在障礙,并將精神活動與環(huán)境不協(xié)調作為特征。一般患者仍具有清晰的意識和尚好的智力,但有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損傷。據(jù)有關報道,兒童精神分裂癥患者深受認知功能障礙影響[1]。據(jù)文獻報道,同型半胱氨酸(Hcy)具有神經毒性可促進神經細胞凋亡作用[2]。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Hcy水平可能與認知功能障礙有關,但首發(fā)的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Hcy與認知功能的關系,人們對此的看法各有異同[3]。近年來據(jù)研究資料報道,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腦部受到器質性損傷,神經元特異性稀醇化酶(NSE)對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的影響也引起學者的重視,該物質是存在于神經組織和神經內分泌組織中一種細胞內蛋白質[4]。國內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血清中的Hcy和NSE水平與精神分裂癥發(fā)病及認知功能的相關性研究報道尚較少。本研究就血清Hcy和NSE水平對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相關性進行探討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本院精神衛(wèi)生中心首次發(fā)病、未服藥的10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A組,并選取來本院體檢中心體檢的健康志愿者80例作為B組。納入標準:患者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3)》[5]中精神分裂癥的診斷標準,且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在60分以上;患者入院時未曾服用過藥物或者入院時已停藥2周以上;能正常飲食,無高蛋氨酸飲食等飲食史;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上;無腦炎、癲癇等已知的腦器質性疾病史及內分泌代謝障礙等嚴重系統(tǒng)性疾??;能獨立完成測試內容;B組是健康人群。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均征得本人和家屬的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A組患者100例,其中男65例,女35例,年齡(38.26±3.52)歲;B組志愿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37.83±3.3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文化水平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患者采用單一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行為治療,為期12周。治療前和患者家屬溝通協(xié)商,由家屬選定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氯氮平、奧氮平、利培酮、喹硫平等)中的1種給患者服用,并在治療期間根據(jù)病情可以加用苯二氮卓類藥物,治療期間患者按統(tǒng)一食譜進食。
1.2.2臨床療效評定 采用陽性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簡易精神狀況檢查表(MMSE)對患者治療前、治療8、12周后各進行1次測評。PANSS總分的減分率在75%以上的為顯效;在25%以上的為有效;小于25%的為無效。
1.2.3認知功能評定 患者在治療前和治療8、12周后采用6種神經心理測驗各進行1次評定;B組只進行1次評定。(1)詞匯流暢度測驗:在1 min內盡可能多的說出動植物和家具的名稱,統(tǒng)計總數(shù),評測患者語言流利程度;(2)數(shù)字廣度測驗:要求患者在聽到數(shù)字后,按照順序背出,并逆順序背出,評測患者短時間內的記憶力和注意力;(3)視覺再生測驗:來自韋氏成人記憶量表中國修訂版,給患者觀看幾個圖案后要求其還原圖案,評測患者短時間內的記憶力、空間結構和手指運動能力;(4)相似性測驗:量表來自韋氏成人智力量表中國修訂版,給患者兩個事物或名詞,要求找出其共同性,評測患者抽象思維和概括能力;(5)木塊圖測驗:該量表來自韋氏成人量表,給患者紅白兩色且形狀相同的積木,要求患者按圖案拼砌積木,評測患者空間知覺和視覺運動協(xié)調能力;(6)威斯康星卡片分類測驗(WCST):患者通過改良微機版WCST對4張刺激卡片和48張卡片進行分類,屏幕顯示卡片分類的正確與否,記錄屏幕顯示的正確數(shù)、錯誤總數(shù)、持續(xù)性錯誤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及完成分類數(shù),評估患者靈活性和執(zhí)行能力。
1.2.4血清Hcy和NSE水平的測定 B組患者在空腹時取靜脈血2 mL;A組患者在治療前、治療8周末、治療12周末各取患者空腹時血液2 mL;將獲得血樣進行高速離心,分離血清,采用酶循環(huán)法測定血清Hcy水平和化學發(fā)光法檢測血清NSE水平;儀器分別是雅培生化免疫一體機(C16000)、美康生物配套試劑和質控;羅氏E170電發(fā)光儀配套試劑及伯樂質控。
2.1臨床癥狀變化 A組患者接受治療8、12周后PANSS總分顯著下降且與治療前PANSS總分相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PANSS總分與治療8周后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治療前后患者臨床癥狀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治療后第8周末比較,#P<0.05
2.2治療第8、12周末后療效情況 A組患者接受治療8、12周治療后有效率分別為63.0%、85.0%,兩個時間段患者療效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患者治療第8、12周末后療效(n=100)
2.3A組治療前后血清Hcy和NSE水平與B組比較 A組患者治療前血清Hcy和NSE水平與B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12后,A組患者兩個時間點血清Hcy和NSE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周后血清Hcy和NSE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2周后血清Hcy和NSE水平與治療前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A組治療前與治療8、12周后認知功能與B組比較 A組患者治療前各認知功能評測分數(shù)除WCST錯誤總數(shù)、隨機錯誤數(shù)和持續(xù)錯誤數(shù)外均低于B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8、12周后A組患者的各項認知功能除了WCST隨機錯誤數(shù)有所升高外,其他均有所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仍低于B組,見表4。
2.5治療前后患者PANSS總分與血清Hcy和NSE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治療前、治療8周末、治療12周末血清NSE濃度與同時期評定的PANSS總分呈正相關(r=0.630、0.583、0.544,P<0.05)。治療前與治療8周末、12周末后血清NSE水平的變化與PANSS減分率呈正相關(r=0.553、0.505,P<0.05)。治療前后血清Hcy水平和PANSS總分呈正相關(r=0.356、0.416、0.536,P<0.05)。
表3 治療前后患者血清Hcy和NSE水平與B組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
表4 A組治療前和治療8、12周后認知功能改變與B組比較分)
組別nWSCT正確數(shù)WSCT錯誤總數(shù)WSCT持續(xù)錯誤數(shù)WSCT隨機錯誤數(shù)WSCT完成分類數(shù)A組100 治療前16.35±6.93△31.62±6.82△20.62±5.23△12.33±5.14△1.34±1.03△ 治療后 第8周末19.73±7.02△*29.62±6.36△*17.34±5.22△*13.45±4.62△2.67±1.52△* 第12周末23.66±6.82△*#26.53±5.82△*#14.67±4.63△*#14.62±5.32△*3.56±1.32△*# B組8028.62±7.2121.06±6.5312.36±3.559.26±5.254.26±1.23
注:與B組比較,△P<0.05;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第8周末比較,#P<0.05
2.6治療前、治療8周末和12周末患者的認知功能與血清Hcy和NSE水平的相關性分析 治療前A組患者WCST中正確數(shù)和完成分類數(shù)與血清Hcy水平呈負相關(r=-0.382、-0.393,P<0.05),WCST中持續(xù)錯誤數(shù)、錯誤總數(shù)與血清Hcy水平呈正相關(r=0.286、0.383,P<0.05),其余認知功能各項的評分與血清Hcy水平無相關性(P>0.05)。血清NSE與數(shù)字廣度、視覺再生的評分呈負相關(r=-0.283、-0.295,P<0.05),其余認知功能評分與血清NSE水平無相關性(P>0.05)。
治療后,A組患者WCST中正確數(shù)和完成分類數(shù)與血清Hcy水平仍呈負相關(r=-0.396、-0.385、-0.413、-0.372,P<0.05),WCST中持續(xù)錯誤數(shù)、錯誤總數(shù)與血清Hcy水平呈正相關(r=0.311、0.392、0.334、0.411,P<0.05),其余認知功能各項的評分與血清Hcy水平無相關性。數(shù)字廣度、視覺再生的評分與血清NSE 水平呈負相關(r8=-0.294、-0.314、-0.311、-0.322,P<0.05),其余認知功能各項評分與血清NSE水平無相關性(P>0.05)。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上病因尚未明確的常見精神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癥狀千奇百怪,同時精神分裂癥患者常有思維、感知、情感和行為等多方面障礙,且其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由于精神分裂癥具有患病率高、高復發(fā)率、病情遷延和高自殘率等特點。近年來,其自殘率和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的趨勢,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造成嚴重的影響[6]。因此,探索一種快捷、準確評估精神分裂癥患者認知功能的臨床生化指標有著迫切的需要。
Hcy作為一種甲硫氨酸去甲基后形成的含巰基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循環(huán)的中間代謝產物,甲硫氨酸循環(huán)中形成的甲基為體內多種物質甲基化提供甲基。有研究報道,精神分裂癥發(fā)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可能與Hcy代謝異常有關[7]。Hcy具有神經毒性可能參與神經分裂癥的致病過程,同時Hcy代謝異常可能導致DNA甲基化異常,進而加大了精神分裂癥的發(fā)病風險。同時國內外研究,發(fā)現(xiàn)首發(fā)、年輕的精神分裂癥患者其血清Hcy水平存在異常升高,提示Hcy可能與精神分裂癥有關。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血清Hcy水平高于B組,與文獻報道結果相一致[8]。經過12周的非典型抗精神病治療,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所好轉但Hcy水平未降到正常范圍內,且具有較高穩(wěn)定性,證實Hcy與精神分裂癥有關系。有研究報道,血清Hcy對額葉5-羥色胺、多巴胺的生物合成有影響,進而影響額葉功能,前額葉功能低下可影響認知功能,導致認知功能降低。進一步證實血清Hcy與認知功能有聯(lián)系[8]。本研究結果表明,Hcy與WCST中的正確數(shù)和完成分類數(shù)存在負相關關系,同時與WCST中持續(xù)錯誤數(shù)、錯誤總數(shù)存在正相關性,治療前后兩者相關性未曾發(fā)生變化。因此,血清Hcy水平可以作為精神分裂癥的一個臨床生物指標。已有的對Hcy生物學特性研究表明,Hcy代謝異常可能導致細胞氧化應激的發(fā)生及增加凋亡基因Bax的表達與抑制抗凋亡基因Bel-2的表達,調節(jié)Bcl-2 mRNA/Bax mRNA比值等機制觸發(fā)神經元的凋亡[9]。此外,Hcy還可以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導致腦白質疏松、腦萎縮等,從而對認知功能造成影響。
NSE可造成精神分裂癥腦實質性損害。精神分裂癥患者大腦神經元可能存在壞死或損傷,導致細胞膜功能與結構損傷及破壞血腦屏障,NSE從神經元與神經內分泌細胞內釋放到細胞間隙和腦脊液中,通過損傷的血腦屏障進去外周血循環(huán),導致腦脊液和血液中NSE水平異常升高。本研究結果表明,A組患者血清NSE水平高于B組,血清NSE與PANSS總分呈正相關,提示精神分裂癥患者存在神經系統(tǒng)退行性病變、神經元損傷,這與季莉等[10]研究結果一致。在治療12周后,血清NSE的水平雖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值,且NSE水平相對穩(wěn)定,與PANSS總分仍呈正相關,同時血清NSE水平的變化量與PANSS減分率呈正相關,提示血清NSE水平能較好地反映精神分裂癥的臨床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來評估治療療效,對尋找精神分裂癥生物學標記物有重要作用,但能否對于精神分裂癥預后的預測和臨床使用需進一步研究確定。藥物治療能降低血清NSE水平,可能與藥物阻滯多巴胺、5-羥色胺等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抑制多巴胺功能亢進,減少對損傷神經元的危害因素,有助于損傷神經元的自我修復。本研究結果還表明,首發(fā)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血清NSE水平僅和數(shù)字廣度、視覺再生等有相關性,而這兩種測驗均與患者的記憶力有關系,因此,血清NSE水平與患者的記憶力呈負相關。
綜上所述,首發(fā)精神分裂癥血清Hcy與NSE水平可能是其認知功能損傷的重要生化指標,且高水平血清Hcy和NSE對認知功能有損傷。血清Hcy和NSE水平高低與認知功能存在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