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曄
我的筆名叫草莓樹,這名字的由來,還是孩子給的啟示。
兒子在城里長大,沒有去過草莓地。說實話,沒有見過的真的不知道草莓是不是樹上結(jié)的。四歲時的他就說,“草莓是草莓樹上結(jié)的?!蔽医o他糾正,他堅持自己的觀點,“就是草莓樹!”
也是那個冬天,辦公室的一位女同事懷孕了,吃什么都吐。她奇怪地有一種欲望。她和她的丈夫說,想吃草莓。那時候草莓很貴,幾十塊錢一斤。貴,丈夫也舍得買。那些鮮艷的草莓陪她走過了孕期?,F(xiàn)在的人真是幸福,生活在一個什么都有的時代。冬天超市里可以買到以前這個季節(jié)不可以有的水果。剛改革開放時,我姥姥村一個在北京打工的小伙子為了表示孝心,春節(jié)時從北京帶回一個大西瓜,讓人們念叨了許多年,“這年頭,冬天能吃上西瓜不可思議!”現(xiàn)在的科學(xué)技術(shù),將一切都提前了,別說西瓜,所有的水果都能買到。北方種大棚,南方的水果飛機當(dāng)天就能空運過來。過去不敢想的,現(xiàn)在不是不敢想,怕的是沒錢。有了錢,還真能買到一些東西?,F(xiàn)代化的農(nóng)業(yè)技術(shù)將一切愿望都實現(xiàn)了。
我少年時去過保定滿城縣,同學(xué)家種著草莓,那是平原上的一覽無余的草莓地,同學(xué)家就是自己家,同學(xué)帶我到地里摘草莓,在地里吃了個飽,而后寫了一些詩歌,在報紙上發(fā)表了,那是我文學(xué)生涯的開始。那些小的草莓樣的作品玲瓏得掛在我的生命之樹和文學(xué)初心之樹上。但是,兒子沒機會接觸地里的草莓。
我盼望帶著兒子去看久違的草莓地。有機會了,單位組織去踏青,看梨花、摘草莓。許多人響應(yīng),有不少個家庭,還有可愛的孩子們。我們在春風(fēng)里走出城市,走進了春天的草莓地。
草莓地被綠色的麥子包圍著。走進草莓地,走進一個奇異的世界。綠色的壟如詩行分行排列,一行行“詩”里,有著一個個紅的、黃的、青白的、深紅色的草莓。孩子們在歡笑,采摘一枚枚的果實。大人走進去也忘了自己,忘了自己的年歲,仿佛回到童年時代與小伙伴們?nèi)湹乩锇呜i草、山上采山花的歲月,一下子找回了童年鄉(xiāng)愁。
走進春天的草莓地,親手摘草莓,體驗到一種快樂。那些姹紫嫣紅的瑪瑙翡翠一樣的草莓果在它們的母親樹上偎依。極有誘惑力的草莓果,轉(zhuǎn)眼間進了一雙手里,進了大家的口中。這時候,忘記了衛(wèi)生,迫不及待地放進嘴里。那一刻,許多人回歸了自然。兒子看到了他的“草莓樹”。他說:“爸爸,怎么草莓樹這么小啊,沒有爺爺家的樹高?!彼傅氖歉赣H院里許多的果樹。他摘得很認真。他觀察著他的草莓樹:株小,貼著地面,他在與想象中的草莓樹比較著,終于明白了草莓的來歷。
至于草莓樹,兒子已不再堅持了。他懂得了一個道理:草莓不是樹上長的,而是蔓生的,且生命力旺盛。
責(zé)任編輯:黃艷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