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麗芹
農(nóng)作物在生產(chǎn)過程中,避免不了會造成地下害蟲的侵襲,一般地下害蟲的種類有螻蛄、、蠐螬、地老虎等,如果不能正確的提早防治,會導致農(nóng)作物減產(chǎn)和品質(zhì)的影響。
螻蛄以成蟲和若蟲在土中取食剛播下的各種蔬菜種子和幼芽,或咬斷幼苗的根莖,被害根莖呈亂麻狀;也危害糧、棉、油等作物。螻蛄形成的隧道又可使幼苗的根與土壤分離,失水干枯死亡。
1.1 在螻蛄危害較重的地塊,每隔3~5米,挖30cm見方,50厘米深坑,于傍晚放新鮮牛馬糞1~1.5kg,上面蓋青草,可誘集螻蛄,第二天清晨移開蓋草進行人工捕殺。
1.2 將90%晶體敵百蟲 1千克用60~70°C適量溫水溶解成藥液,或50%二嗪農(nóng)乳油1kg、或50%辛硫磷乳油1kg用水稀釋5倍左右,再與30~50kg炒香的麥麩或豆餅或棉籽餅或煮半熟的秕谷等拌勻,拌時可加適量水,拌潮為宜(以麥麩為例,用手一握成團,手指一戳即散便可),制成毒餌。每畝用3~5kg毒餌,于傍晚(無風悶熱的傍晚效果最好)成小堆分散施入田間,可誘殺螻蛄。也可在播種時將毒餌施入播種溝(穴)中誘殺螻蛄。
1.3 燈光誘殺 螻蛄有趨光性。有條件的地方可設黑光燈誘殺成蟲,對防治非洲螻蛄效果較好。特別是降雨之前或天氣悶熱,誘殺效果明顯。
蠐螬體肥大,體型彎曲呈C型,多為白色,少數(shù)為黃白色。體壁較柔軟多皺,體表疏生細毛。頭大而圓,多為黃褐色,生有左右對稱的剛毛,剛毛數(shù)量的多少常為分種的特征。如華北大黑鰓金龜?shù)挠紫x為3對,黃褐麗金龜幼蟲為5對。蠐螬具胸足3對,一般后足較長。腹部10節(jié),第10節(jié)稱為臀節(jié),臀節(jié)上生有刺毛,其數(shù)目的多少和排列方式也是分種的重要特征。蠐螬是一類生活史較長的昆蟲,年生代數(shù)因種而異,如大黑鰓金龜為兩年1代。白星花金龜和黃褐麗金龜為一年1代。蠐螬在冬季氣溫變冷后則在土中越冬,但也有少數(shù)以成蟲越冬的現(xiàn)象。該蟲共3齡,1、2齡期較短,3齡期最長。終生棲生土中,其活動主要與土壤的物理特性和溫、濕度等有密切關(guān)系。最適土溫為13~18℃,當平均氣溫高于23℃時,則向深土層轉(zhuǎn)移。當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溫時,再移向土壤上層。
2.1 防治蠐螬可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g,加水10倍噴于25~30kg細土上拌勻制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qū)⒃摱就脸酚诜N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2%甲基異柳磷粉每畝2~3kg拌細土25~30kg制成毒土;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吠哺丹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nóng)顆粒劑,每畝2.5~3kg處理土壤。
2.2 農(nóng)業(yè)防治。實行水、旱輪作;在玉米生長期間適時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精耕細作,及時鎮(zhèn)壓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大面積春、秋耕,并跟犁拾蟲等。
2.3 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g拌谷子等餌料5kg,或50%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餌料3~4kg,撒于種溝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果。
2.4 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50%對硫磷或20%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用25%辛硫磷膠囊劑或25%對硫磷膠囊劑等有機磷藥劑或用種子重量2%的百威種衣劑包衣,還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蟲。
3.1 防治方法:按每畝用 2.5%敵殺死乳油 30~40ml,加水75kg于日落后對農(nóng)作物的幼苗作常規(guī)噴灑,莖葉都要噴濕。地老虎出來覓食,就能使其中毒致死,如對整塊地全面噴灑,效果更佳。注意事項:用此法防治地老虎,日落前不可施藥,這是因為植株上的藥液一旦被蒸發(fā)掉,防效就大大降低。該法不但對小齡幼蟲有特效,對具有一定抗性的大齡幼蟲也具有神奇效果。一般施藥的次日一早就會出現(xiàn)大量死蟲,如一次除治不完,可再噴一遍,徹底掃除殘余害蟲。
3.2 黑光燈誘殺。地老虎成蟲羽化后在夜間取食、交配和產(chǎn)卵活動頻繁,趨光性強,可將黑光燈安裝于田間,夜晚開燈誘集成蟲,燈下置一裝有敵百蟲藥液的藥盆,此法可有效誘殺羽化后的地老虎成蟲。
3.3 糖醋合劑誘殺。地老虎嗜好糖醋氣味,可利用這一生活習性配制“糖醋合劑”誘殺。方法:取糖0.5kg、醋1kg、白酒0.1kg、水7.5kg,加入15~25g晶體敵百蟲,將上述原料充分攪勻后置于盆中,在傍晚放于離地約1m高處,次日清晨將藥盆收回,可誘殺大量地老虎成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