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維
新課標明確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過對生活的認識和實踐逐步形成的?!?/p>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其源于生活又以生活為歸宿?!镀返屡c社會》的教學最根本的一點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過美好的生活。然而,我們現(xiàn)實的品德與社會課堂卻過于理性化,片面強調觀念的灌輸和行為的訓練,忽視了學生的自由活動,疏離了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目標的達成?!敖逃ㄟ^生活才能發(fā)揮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彼?,構建生活化的課堂,讓品德與社會課堂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張顯其生命力,是品德與社會課的魅力所在。在教學中,我就如何扎實有效地進行生活化教學進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下面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喚醒生活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得越充分、越細膩,感悟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根據(jù)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讓學生充分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的過程中,喚醒經(jīng)驗,激發(fā)學習興趣。例如,教學《我喜歡過年》一課時,預先安排學生搜集有關過年的不同風俗文化,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過新年的片段,使教室里洋溢著濃濃的節(jié)日氣氛,引導學生回憶吃年夜飯、掛紅燈籠、貼對聯(lián)、互送新年祝福等情景。在此基礎上,我將班級學生分成四個小組,分別從飲食文化、裝飾文化、祝福文化、其它文化等方面進行匯報交流。通過回憶交流,孩子們了解了中國悠久的年文化,沉浸在春節(jié)的快樂與感動中,感受了生活化課堂的趣味,激發(fā)了學習興趣。這不僅是一種道德生活的體驗,更是一種養(yǎng)成過程,進一步深化了學生的道德認識。
二、選取生活場景,營造課堂氛圍
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是品德與社會課生活化教學的最直接體現(xiàn),將學生融入到真實、生動、直觀的學習情境中,讓他們自覺將所學的思想品德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啟發(fā)學生聯(lián)想、分析、歸納,誘導學生的情感和審美情趣,實現(xiàn)“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例如在學習《平安走天下》一課時,播放視頻:各種車輛的喧鬧聲,接著是緊急剎車的聲音,然后是人們的尖叫聲,屏幕由黑色逐漸變成鮮紅色。我設置了一個生活化的問題導入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剛才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有的說,我聽到了汽車的嗽叭聲,還聽到了剎車的聲音;有的說,聽見了一個人的尖叫聲,看見血流出來了;還有學生說,我好像看到了一場車禍,人被壓死在汽車下面……然后要求學生講述搜集的交通事故的例子,和同學一起分析交通事故的原因,想想應該吸取哪些教訓,將防止事故發(fā)生的建議用喜歡的形式表達出來,并與同學交流。通過這種課堂提問、多媒體教學等方法直觀地展示知識,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將他們帶入學習的情境中,讓學生明白了遵守交通規(guī)則,注意交通安全,才能平安走天下。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觸動學生心靈
為了解決開展小學品德與社會生活化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學生心靈未受到觸動的問題,可通過創(chuàng)設有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的問題情景,促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順利開展。教學《在這危機時刻》一課,教師要求學生對洪災場景進行模擬訓練,以提高學生對安全知識的認識。首先創(chuàng)設洪災情景,并由一名學生扮演小主人丁丁,三名學生扮演洪水。然后讓學生討論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整個討論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本內容場景的還原再現(xiàn),還應從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以便學生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整個課堂表演活動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重視情景細節(jié)問題的捕捉,倡導學生親身體會并學會換位思考,引發(fā)了學生情感共鳴。
四、參與生活實踐,內化知識要求
小學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內容源自生活又作用于生活,所以基于生活化的教學理念,教師要拓展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內容,從課堂教學延仲到課外實踐,組織各種生活化的活動,實現(xiàn)知行合一的教學日標,當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融入到課堂中,從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時候,不僅鞏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內容,也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質,因此豐富的實踐活動具有積極意義。例如學習《大家生活在一起》之后,為了讓學生真實地體會到集體的力量,我組織班級學生進行了一場拔河比賽。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分析取勝的關鍵---團結協(xié)作,有些學生沒有拔河的經(jīng)臉,同學之間互相交流、一起討論,共同解決拔河中遇到的問題,在潛移默化中學生體會到了集體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對同學,對老師的積極感情。再如,組織小學生開展一次感恩活動,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朋友,回家后幫父母做家務、幫爺爺奶奶倒水、幫鄰居倒垃圾、親手制作小禮物送給老師和同學等,通過這些生活中的小事,學生體會到來自父母、老師和同學的愛,并且學會如何關愛他人、孝敬父母,這些都是思想品德教育內容的拓展。
五、拓展生活課堂,提高實踐能力
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中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的意識和習慣,拓展生活課堂,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構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正在發(fā)生的、活生生的生活中檢驗、豐富所學知識,讓學生明白:課堂教學要回歸生活、貼近生活。如學完《快樂其實很簡單》一課后,教師發(fā)下快樂手冊,提示并激勵學生:當你煩惱的時候,記得打開“快樂卡片”看看快樂贈言,回想這節(jié)課的內容;當你快樂的時候,也別忘打開快樂卡片,把你的快樂寫下來。課堂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在鮮活的生活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只要用心尋找,快樂無處不在,教學的主題得到了升華。
總之,課堂教學生活化,體現(xiàn)了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精神。生活賦予品德與社會教學豐富而又深刻的內涵,生活也能成為品德與社會教學的最大動力。生活化教學給品德與社會教學涂上了“七色彩虹”,讓學生在真實、生動、思考、體驗中獲得了知識,增長了能力,使品德與社會課堂少了許多說教,多了不少真實的體驗和感悟,啟迪了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