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紅梅
摘要:合作學習是近年所倡導的重要學習方式,但在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中,合作學習往往只有形式而忽略了實質。本文通過對當前教學中出現(xiàn)的問題的透視,結合兩年來許多教師的實踐經(jīng)驗,在積極尋求提高合作實效的策略方面作了以下探究:一、所教班級學況現(xiàn)狀分析及提出問題的意義 ;二、透視影響合作學習時效性的因素;三、提高合作學習時效性的角度和方法 論文網(wǎng)
關鍵詞:語文合作學習;實效性;探究
在全新的教育理念下,教師、學生以及課堂教學都發(fā)生了明顯的變化,合作學習越來越被學生接受和喜歡。但是,隨著職高語文改革的深入開展,由于教師對新理念的理解不夠、根深蒂固的應試教育等及教育投入不大的主客觀因素影響,導致許多時候合作學習徒有形式,而沒有實效。現(xiàn)就我校實際對這一問題淺談一下看法。
一、建立學習小組,達到預期目標
組建學習小組,是學生合作的基礎,小組的劃分直接決定合作的成效。所以,盡量避免學生隨意的編組,最好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素質、知識基礎、學習能力等因素綜合考慮,然后搭配成組。但是無論怎樣劃分,都要把握有助于每個小組成員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的原則,使小組成員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透視影響合作學習時效性的因素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影響“合作學習”有效性的因素來源于多方面。
1.教師方面的因素:
教師沒有真正領會“小組合作學習”的內(nèi)涵,操作者沒有意識到僅讓學生在距離上靠近,不一定能促進學生認知和情感的變化,“秧田式”座位很難引發(fā)合作行為的產(chǎn)生;相當部分教師在實踐操作中顯得很茫然,缺乏小組合作教學的知識和技能;教師的評價沒有走出選拔甄別的誤區(qū);小組劃分不合理,沒有遵循“組內(nèi)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教師任務設計缺乏誘導合作行為產(chǎn)生的向心力,教師課堂角色轉換不夠;評價方式不能很好地促進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只有少數(shù)學生能夠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快樂,大多數(shù)學生都成為失敗者。
2.學生方面的因素:
學生合作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充分;學生合作學習技能貧乏;學生缺乏自制力,不專心,易受干擾,有的學生自制力不強,注意力不集中,愛做小動作,愛跑題,講一些與主題無關的話題,或過于喧鬧,影響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效果;表達技巧匱乏, 缺乏傾聽的習慣, 沒有相互支持、相互補充的意識, 無求助、幫助意向;學生參與“小組合作學習”的程度不均衡。
三、提高合作學習時效性的角度和方法
針對以上問題,綜合考慮,提高合作學習時效性的角度有二:教師的角度,學生的角度
從教師的角度看,要做的:
教師角色的真正轉變。教師轉變觀念,充分相信學生,對每一位學生充滿信心是合作學習的先決條件。
培養(yǎng)學習習慣。從心理上對學生進行疏導,鼓勵學生一定能學好的勇氣;在方法上對學生進行指導,培養(yǎng)學生預習、自學、交流、質疑、問難、反思、小結、協(xié)作、互助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開始,逐步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轉變。合理編排小組。在合作學習中,合理編排學習小組,采用 “組間同質,組內(nèi)異質” 的編組原則。這便于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相互促進、取長補短,力促小組內(nèi)每個成員都能在互補過程中獲得充分自由地發(fā)展。
精心設計學案。學案(或導學案)是教師組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共達學習目標的學習方案,是指導學生學習的線路圖。
建立激勵機制。在合作學習中,為了使學生的學習動力能保持持久性,可建立有效的競爭和激勵機制。如可設置:預習效果、組內(nèi)交流、班級展示、重點板書、質疑辨析、協(xié)作互助、其他等項目,分項目以小組為單位記分。
加強學習管理。合作學習可實行分級管理。在學習小組編排完成后,應確定各小組的組長,組長的任務是負責解決組內(nèi)成員的問題,掌握組內(nèi)成員的學習情況,協(xié)調(diào)組內(nèi)的關系等。
善于把握合作時機。教師應選擇最佳時機,積極、有序、有效地組織學生開展合作學習。在重點、難點處。在這些地方加強合作,有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教師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待時機成熟后再合作探究,然后組間交流,較好地發(fā)揮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在迷惑、混沌處。當學生思維處于混沌、迷惑狀態(tài)時,組織學生相互交流、辯論,有助于澄清事理,加深理解。在深化、拓展處。深化、拓展處是再創(chuàng)造的生長點之一,往往具有開放性和綜合性,此時進行合作,有助于擴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形成獨特的認識。
從學生的角度看,要做的:
教師要重視合作方法的指導和合作技能的培養(yǎng),以實現(xiàn)多向交流、多元思考、相互啟迪的合作效應。
協(xié)商法:先由小組成員獨立思考,把想法寫下來,再分別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自由交流討論,形成集體意見。這種方法可保證小組中每個成員都有思考的機會的時間。
辨論法:在小組成員充分思考的基礎上,由一位學生陳述自己的觀點,其他成員以他的觀點為中心,展開辯論;或者由一個小組陳述他們的觀點,其他各組以這一組的觀點為中心,進行辯論。這種合作方法,有利于學生在激烈的多樣化的思維碰撞中感悟語文的魅力,促使個性的發(fā)展。
提問法:讓學生面對課本和教師提供的教學材料,自主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頭號問題,不斷思考、不斷交流、不斷頓悟,自覺建構語文模型。這種合作方式,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合作學習過程中,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三會”:一是學會傾聽,不隨便打斷別人的發(fā)言,要努力掌握別人發(fā)言的要點,對別人的發(fā)言作出評價;二是學會質疑,不能理解時,應請求對方作進一步的解釋;三是學會組織、主持小組學習,能根據(jù)他人的觀點,做總結性發(fā)言。這樣學生在交流中才能不斷完善自己的認識,產(chǎn)生新的想法,同時也在思維“碰撞”中,一次又一次地學會理解他人,共享大家的思維方法和思維成果。
毋庸置疑,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已經(jīng)成為教學的主流,我們廣大的一線教師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要大但嘗試合作學習,多在如何提高合作學習的實效性上思考探索,這樣,我們的教學才能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