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吉山
摘要:“想家.愛心小屋”建設項目是由團省委聯(lián)合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共同啟動,旨在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通過視頻,免費與父母聯(lián)系,促進農村留守兒童與父母的情感聯(lián)系和親情交流。而我校把“想家.愛心小屋”,接入到了每一間教室,讓孩子們與家庭的溝通變得更加方便。學校“‘互聯(lián)網+在農村初中締造完美教室中的實踐研究”課題小組充分挖掘“想家.愛心小屋”的功能,把“想家.愛心小屋”運用到締造完美教室中,促進了班級的家校共育。
關鍵詞:想家.愛心小屋 締造完美教室 家校共育
一位著名教育家說“誰放棄了家庭教育,誰就幾乎葬送了孩子的前程;而誰贏得了家庭教育,誰就贏得了孩子輝煌的未來”[1],中國新教育發(fā)起人朱永新也說“家庭是生命場的中心,是人生永遠離不開的場所。所以說家庭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童年是人生最關鍵的階段,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關注到家庭教育是最薄弱的環(huán)節(jié)?!?[2]然而當今中國農村初中的現(xiàn)狀是許多孩子由于家長長年在外打工,把孩子托付給父母長輩照顧,相當于直接放棄了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留守兒童問題也成為了困擾教育的大問題。國務院在《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中明確提出,鄉(xiāng)鎮(zhèn)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員會要為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與父母聯(lián)系提供便利;中小學校要幫助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加強與父母的情感聯(lián)系和親情交流。2016年3月11日,共青團四川省委員會、中國電信四川公司聯(lián)合發(fā)文《關于建設“想家.愛心小屋”的通知》(川青聯(lián)發(fā)〔2016〕5號),北川羌族自治縣西苑中學積極響應,經學校行政會研究,決定結合學校留守學生多,各班都在十余人以上的校情,在每個教室都安裝了“想家.愛心小屋”系統(tǒng),以保證上所有留守學生真正受益,真正做到方便學生與家長的情感聯(lián)系。同時學?!啊ヂ?lián)網+在農村初中締造完美教室中的實踐研究”課題小組充分挖掘“想家.愛心小屋”的功能,把“想家.愛心小屋”運用到完美教室締造中,以此促進班級的家校共育。
“想家.愛心小屋”系統(tǒng)安裝簡便,只需安裝中國電信電視寬帶,IPTV智能機頂盒,USB攝像頭。其運行原理是借助中國電信IPTV智能機頂盒加載攝像頭,運行中國電信IPTV智能機頂盒的”想家“APP,與同樣安裝有”想家“APP系統(tǒng)的可視智能設備間可通過拔號的方式實驗視頻通話功能,實現(xiàn)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視與智能手機、電視與電視、智能手機和智能手機之間的視頻互動通話。
“想家.愛心小屋”系統(tǒng)安裝的開通,雖然方便了學生與家長間的情感聯(lián)系和親情交流,但也帶來了使用上和管理上的一些問題。一方面最初孩子和家長溝通的時間比較隨意,有時甚至影響到正常教學,內容多報喜不報憂,溝通的對象有時也不限于父母;而由于系統(tǒng)安裝在教室里,留守學生和家長交流溝通時無法回避其他孩子,總是會有其他孩子搶鏡,非留守兒童也想通過系統(tǒng)與家長通話過把癮。為了讓“想家.愛心小屋”最大的服務于留守兒童,也為了方便管理,學校制訂了“想家.愛心小屋”的使用規(guī)則,其中明確規(guī)定非留守學生不得利用想家系統(tǒng),無特殊情況,留守學生每周使用次數(shù)不得超過一次。學生與家長交流溝通過程中,加入了師-生、同學-家長、師-家長互動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由學生邀請老師與同學介紹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多表揚優(yōu)點長處,少說或不說缺點與不足,而缺點與不足由學生自己向家長匯報。這樣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另一方面,學校各班級僅僅是把其作為留守學生和家長進行可視通話的工具,對系統(tǒng)功能也是一個極大的浪費。
締造完美教室與家校共育是朱永新教授新教育十大行動之一,課題“‘互聯(lián)網+在農村初中締造完美教室中的實踐研究”是2016四川省教育資助金立項課題,我們認為締造完美教室與家校共育是相輔相成、互相統(tǒng)一的。在締造完美教室與家校共育中,學校把每周的星期三定為家長開放日,由班級學生輪流邀請家長到班參與班級教學活動。但留守學生由于父母長年在外打工,很多孩子都是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代為照看,老師與這些老人在溝通上有局限性,學生與老人在溝通上有代溝,老人在學生的教育上無法代替父母。所以在家校共育家長開放日活動中,爺爺奶奶到場無法代替父母,我們必須讓這些留守兒童的父母也參與進來。我們運用“想家.愛心小屋”系統(tǒng),請讓遠在異地的家長在智能手機上安裝“想家”APP,在家長開放日接通班級“想家.愛心小屋”,家長就可以在遠程參與班級教學活動,讓家長打破了空間的局限性,參與到家校共育活動中。另外,個別家長由于工作原因,無法在星期三參與家長開放日,或者無法全天參與家長開放日活動,也可提前與班主任聯(lián)系,在空閑時段接通班級“想家.愛心小屋”,有限的參與班級教學活動中來。
“想家”APP除了可以讓遠在異地的家長在每周的家開放日參與班級教學活動外,還可以充當遠程視頻會議工具,在下午的第四節(jié)的班會活動,我們可以邀請異地家長通過“想家”APP參加,與學生“面對面”的交流互動。如果開通VIP功能,“想家.愛心小屋”系統(tǒng)還支持多人在線視頻功能,許多家長可同時連線系統(tǒng),一起參與活動。在交流互動中家長可以同孩子們談生活、聊工作、述理想、展未來。
“想家.愛心小屋”的創(chuàng)造性使用,不僅滿足農村留守兒童通過電話、視頻等方式加強與父母的情感聯(lián)系和親情交流,也促進了學校締造完美教室及家校共育工作的開展。正如一位長年在外跑車的家長在成長敘事中寫到的“這幾年很少能和子孩子見面,兒子和我的隔閡也越來越深,還好西苑中學的家校共育給我搭建了這個平臺,讓我能和兒子有機會面對面的聊天,我能夠很直接的看到兒子學習的情況,也直觀的看到了老師和兒子的辛苦……當兒子看到我綣著身子在駕駛室里和他聊天,而外面卻是冰天雪地的西藏時,孩子的心一下被觸動了……”。新教育提倡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而通過這種直觀的溝通方式,讓孩子們直觀地感受到家庭的溫暖、父母的關懷與付出,就是在過一種幸福的教育生活。
參考文獻:
[1]鄧代玉 《李開復的家教觀》,中國紡織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2]朱永新 《教育始于家庭》,《教育家》2015年第7期
[3]鹿永建 《教育第二叢書翼-家校合育智慧書》 光明日報出版社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