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養(yǎng)育過程中,比起“這適合女孩嗎?”,更重要的問題是:“這適合她嗎?她喜歡嗎?”
有個朋友曾經(jīng)對我說,女人和男人應該吃不一樣的東西,怎么能一樣呢?他的出發(fā)點并不是營養(yǎng)學,他的意思是,女人應該和男人處處不一樣,應該神秘。這種觀點當然極端,也許在老舊的時代曾經(jīng)有類似的觀念,女人和男人穿的不一樣,女人和男人生活的范圍不一樣。到今天,人們常常還會覺得女人與男人專長的領域不一樣。而在性別研究的心理學領域認為,傳統(tǒng)的性別角色觀念,是男性占據(jù)優(yōu)勢、兩性差異突出;而現(xiàn)代的性別角色觀念應該更趨向于兩性平等,性別雙性化。所謂性別雙性化,就是更容許女性具有傳統(tǒng)上賦予男性的心理行為特征,容許男性具有傳統(tǒng)上賦予女性的心理行為特征。
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朋友們問我對她的期待。我說,比起成為淑女或才女,我更希望她成為俠女。這或許是因為,我們對于兒女的期待,往往來自于自己人生中未完成的理想。我會被人錯當淑女,錯奉為才女,但是俠女卻從來沒做過。武俠故事里的俠女,要有功夫,也要有胸襟。這是我達不到的人生理想,所以覺得比做淑女和才女更加好玩。但若要分析一下的話,淑女和才女非常吻合傳統(tǒng)的女性形象,而俠女的女性形象則更加另類,或許,也更加自由。
是的。多多少少,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被女性的刻板印象所束縛,正如我對自己的期待一樣。我還期待,我們都擁抱作為女性的身份,坦然地成為自己。生為社會中的人,我們都會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簽,種族、地域、年齡、職業(yè)……我們被期待著擔任各種各樣的角色,女兒、母親、下屬、上級……女性是一個標簽,是眾多標簽里比較大的一個,因為它包含著許多標簽和角色。但不論怎樣,一個活生生的人,要比標簽更大、更豐富。在養(yǎng)育過程中,比起“這適合女孩嗎?”,更重要的問題是:“這適合她嗎?她喜歡嗎?”
性別角色的形成,伴隨著整個成長過程。在現(xiàn)代的社會中,最早的兩性差異體現(xiàn),從為新生兒選擇的衣服上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來。但更重要的性別角色培養(yǎng),是玩具和游戲的選擇,因為這影響著孩子的興趣指向。人們會更多地送給女孩玩具娃娃,送給男孩汽車和武器類玩具。玩具的設計者和制造商也會有意無意地展現(xiàn)出性別的偏見。家長可以有意地做些平衡,拓展孩子的玩具種類。我不希望對孩子說出這樣的話:“那是男孩子玩的,不是女孩子玩的?!蔽蚁M芙佑|到的玩具種類是豐富的,喜不喜歡由她自己探索。她有遙控汽車、軌道賽車,我還有一次想為她買一支槍的積木模型。
上幼兒園以后,是孩子性別意識發(fā)展的高峰期。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每個班的教室都連著一個男孩女孩混用的廁所,廁所里一側(cè)是馬桶,另一側(cè)是壁掛小便斗。我猜這有助于讓女兒對兩性的生理差異習以為常。然而有一回逛街,進店迎門看到一座私處畢現(xiàn)的男性雕塑,女兒聲言:她是女的。我頓時汗顏,看來性教育還是不可偷懶啊。我忘記了詢問,是那座雕塑的抽象曲線還是別的什么特點讓她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教授陳祉妍
不過,在這個年齡,孩子對兩性的區(qū)分剛剛形成,也正是因為剛剛形成,所以比較刻板。孩子分辨性別時主要依賴一些表面的次要特征,而且對某些次要特征劃分得很堅決。也許正是因為把握不住要害,所以要付出過度的努力。比如,那段時間女兒會問我:“那個人到底是男的還是女的?”“他是男的,為什么留著長頭發(fā)?”“女生才留長頭發(fā)呀!”
記得在上幼兒園以前,她趴在窗戶看別的孩子學習跆拳道看得目不轉(zhuǎn)睛。但到上了幼兒園以后,我再問她要不要學跆拳道,她便說不要,“那是男孩子學的”。她想要學跳舞,尤其是芭蕾舞,在我看來是因為想穿漂亮的紗裙。紗裙可以有,但我們?nèi)タ吹哪羌覚C構,小女孩幾乎只是穿著紗裙走走位而已,我嫌運動量太小了。后來帶她體驗學功夫,我覺得很適合她。她在運動中能自然地協(xié)調(diào)自己的身體,而且喜歡有點刺激的運動形式。同樣是從高處躍下來,有的孩子感到害怕,需要鼓勵,而她顯得很開心,以至于教練拿這項活動作為她的獎勵。學芭蕾的清一色是女孩,學功夫的男孩為主,但也有不少的女孩。學音樂的機構里,碰到的女孩大多數(shù)留長頭發(fā);學功夫的地方,看到的女孩大多數(shù)留短發(fā)。
我在學功夫的地方看到的女孩,大部分由父親陪同來學,或者父母都陪著來。相比之下,學音樂的地方由父親陪著孩子來的情況很少。同樣是學功夫,男孩由父親陪同而來的情況也要少于女孩。這或許意味著讓女孩選擇學功夫,父親的支持是個重要因素??匆娬n堂旁邊父親們有時忍不住出言指點,比比畫畫,倒是更支持這個猜想。
在性別角色的形成中,父親的影響要比母親更大。父親如何看待女性、他是否欣賞支持女孩展現(xiàn)出更多的女性心理行為特征、他是否帶領女孩嘗試更多的男性活動領域,都影響著女孩性別角色的成長。研究者認為,能夠勝任最高管理層的女性,在成長中通常得到父親的很多支持,父親帶領她培養(yǎng)男性活動領域的興趣,例如機械修理、戶外探險,同時又不排斥壓抑她的女性特點。這樣成長的女孩,擁有健康的性別雙性化,她接納并發(fā)揮自己身為女性的優(yōu)點,同時也能擁有并發(fā)揮一些社會賦予男性的優(yōu)點。如果父親貶低排斥女孩的女性特點,女孩可能努力變成比男人還男人的女人,她與男人、與女人的關系都容易出現(xiàn)問題。
或許每一個女孩的家長,都要選擇讓自己的孩子在多大程度上貼近社會賦予的女性形象。關于服飾打扮,到底花多少精力去娛己悅?cè)硕植幌萑肓宅槤M目眼花繚亂的視覺陷阱;關于家務,到底學多少藝不壓身的生活技能而又不淪為任勞任怨做牛做馬的黃臉婆;關于成就,到底追求多少長風破浪再上層樓的滿足而又不失落生活的其他角色。世界遼闊,希望你不被女性標簽所束縛,愿你成為悅納自己的女孩,愿你成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