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霞
“日中則昃,月盈則食”,語出《周易》,數千年來流傳至今,道出萬事萬物盛極必衰,物極必反的規(guī)律,令人感慨萬千。
其意為:太陽到了正午就要偏西,月亮盈滿就要虧缺。比喻事物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它是一劑鎮(zhèn)靜劑,清醒頭腦,發(fā)人深思,規(guī)諫勸誡。
易學講“君子有道”。只有具謙讓之德的君子,方可暢行天下而無往不利。正如天在上,下降陽氣,能普濟萬物帶來光明。地在下,上行陰氣與陽氣交合,相得益彰。
人類的道德標準也厭惡驕傲自滿,崇尚謙虛。地位高的人如能以謙讓為德,則其道德會更顯光輝;地位低的人如能以謙讓為德,其行為就不會逾越禮數。
在生活實踐中,人類的智慧在于避免走極端。成功時保持謙虛,便可維持良好的發(fā)展狀態(tài),取得更大的成功。驕傲自滿而處處碰壁時,我們不能輕舉妄動,應該適當隱藏才能,修得謙虛的美德,運氣自然便會好轉。
一個人富裕了就驕傲,無異于向人們宣布他已無法繼續(xù)再富;一個人因為自己富于學識就驕傲,無異于在對人們說他已無法繼續(xù)增長自己的學識;一個人因為自己的業(yè)績而驕傲,則無異于在向人們說他再也創(chuàng)造不出更大的業(yè)績。我們如果想在功成名就時,保持榮譽、鞏固成績,就必須保持謙遜好學的精神,不斷開拓。
《周易》中有:“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是古人積累的豐富經驗。
意思是說:二人齊心協力一條心,其力量猶如利刃足以把堅硬的金屬弄斷;同心同德的人,發(fā)表一致的意見,必然有較強的說服力,讓旁聽者,像嗅到芬芳的蘭花香味,容易接受。其意在強調團結的重要性。
團結是一種力量,也是一種智慧。歌德說:不管努力的目標是什么,不管干什么,單槍匹馬總是沒有力量的,合群永遠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
由此聯想到一則寓言:有一個人跟隨上帝去了地獄,發(fā)現一群人圍著一大鍋肉和湯,每人都手持長柄勺,舀著美食往嘴里送,無論怎么用力卻送不到嘴里,只能忍受著饑餓,望肉興嘆??墒?,這個人來到天堂,同樣有一群人圍著一大鍋的肉和湯,各個手持長柄勺,舀著美食,并不是送往自己的嘴里,而是相互喂著。人人都在大快朵頤,其樂融融。這個故事說明,能否幸福關鍵在于,我們是選擇互惠共贏還是獨霸利益。
如果人缺乏合作精神,他便難以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很難在激烈競爭中占據上風。無論是交友治家,還是定國安邦,都是合則共存,分則俱損。明智的人,必然深諳合作之道。
(編輯 思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