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小彥
張彥(左二)在美國華盛頓與美國飛虎隊老兵合影
2018年7月8日晚10點58分,父親安詳地走了,去天國與等待著他的母親相會。回首他96年的人生旅程,處處奮斗于對外傳播事業(yè),同時與《今日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讓世界了解中國,也讓中國了解世界,是他一生的使命。
1945年父親從西南聯大畢業(yè),他的第一個工作任務就是與美軍新聞處一起報道8月21日湖南芷江日本受降儀式,向世界宣告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1947年他在時任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喬冠華和《中國文摘》主編龔彭的領導下通過香港《中國文摘》報道解放戰(zhàn)爭的勝利消息。1949年10月1日,他站在天安門城樓上用相機拍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鏡頭。20世紀50年代,父親到中央人民政府新聞總署國際新聞局(現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以下簡稱外文局),先參與籌備出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本對外宣傳刊物《人民中國》英文半月刊,后應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的邀請出任中國建設雜志社(現今日中國雜志社)副總編輯,與著名記者愛潑斯坦合作用8種文字向全世界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發(fā)展。1955年,父親隨敬愛的周總理到雅加達參加萬隆會議,與新華社記者李慎之合著《亞非日記》一書,記錄了新中國外交驚心動魄的一幕。1979年中美恢復邦交后他又出任《人民日報》駐美首任記者,通過一篇篇生動的文章向國人介紹美國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除短暫借調《人民日報》,父親一直在外文局,特別是今日中國雜志社工作。對我這個生在新中國的后代來說,父親的工作、生活、同事關系總是與《今日中國》緊密相關。回首往事,歷歷在目。
1957年父親在“反右斗爭”中受到迫害,一夜之間從領導干部變?yōu)槭芘械膶ο?。他百思不解,心情沉重,在單位抬不起頭來。他不愿讓孩子受到影響,很少帶我們到機關辦公室。60年代,我和姐姐曾隨他到外文局參加晚會和到《今日中國》名譽總編輯愛潑斯坦伯伯家中拜訪。因為知道我正在學象棋,愛培(愛潑斯坦英文名昵稱)伯伯就提出教我下國際象棋。我學會以后,每次去看他時都要下一盤棋。有一次我贏了他一局,愛培高興地把他的國際象棋送給了我。愛培伯伯家有一只小哈巴狗,能站立起來端著小盤子為客人發(fā)點心,那可愛的樣子至今讓人記憶猶新。
另一件讓人刻骨銘心的事情就是文革期間我隨母親一起到外文局給關在“牛棚”里的父親送被褥和生活日用品。我們見面只有短短的幾分鐘,主要是媽媽和他交談。當時我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不懂政治斗爭,但從父親的眼神里我看到了他那顆忍辱負重的心。
張彥(前排)和親戚同游雁棲湖
父親是幸運的。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業(yè),一生與外宣結緣,記者無悔。他生活在親情和友情之中,心存感恩。
1979年父親獲得平反。時值中美建交,他被借調《人民日報》遠赴美國任駐美記者。1981年歸國后,父親重返今日中國雜志社任領導職務,在改革開放的年代中煥發(fā)青春,達到了他人生的又一高潮。那之后的記憶多是美好和感人的。1985年在人民大會堂為愛潑斯坦慶祝70歲壽辰時,父親受到了鄧小平的親切接見。2009年建國60周年,他重登天安門城樓,手捧開國大典時相片,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程和自己的人生。2012年他參加了《今日中國》創(chuàng)刊60年的紀念活動并獲對外宣傳特殊貢獻獎章,2015年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又被授予抗戰(zhàn)老兵勛章。
1988年退休后,父親的生活進入了一個新階段。父親整理大量資料,和外文局同仁合著《青山在》一書,記述了中國對外傳播事業(yè)坎坷又輝煌的歷程。一方面出書、寫自傳,另一方面他仍時時關注《今日中國》的發(fā)展并積極獻策獻力。近年來,大數據在中國成為信息技術領域的熱點。當他得知我正在美國研究大數據和數據科學后,便要求我到今日中國雜志社介紹交流國外大數據發(fā)展的情況。2014年我應邀在外文局小禮堂做數據科學的演講,父親不顧92歲高齡親自拄著拐杖到場參加。盡力多為《今日中國》做一點事是他最大的心愿。
外文局,特別是今日中國雜志社的領導和同事多年來對父親的敬重和關愛十分令人感動。逢年過節(jié),社領導和老干部處的同事都要來家看望父親,送上節(jié)日禮物。每次生病住院,領導和同事們都會到醫(yī)院慰問。父親總是對我們在海外的子女講述單位對他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并讓我們放心。在北京照顧父親的弟弟大龍也常常對我講,社里老干部處對父親有求必應,特別是在父親病重住院期間,盡心盡力。我們兄弟姐妹對此感激不盡。
2012年今日中國雜志社為父親舉辦了90大壽慶祝會,外文局領導以及多年的老戰(zhàn)友到場參加,父親感到無上榮光。2015父親93歲壽辰家宴上,今日中國雜志社領導和同事也親自到場祝壽,令家人動容。父親去世后,外文局和今日中國雜志社的摯友都來追悼會上送別,不能親到現場的也托人代為簽名和送花圈。
父親是幸運的。他做了他想做的事業(yè),一生與對外傳播事業(yè)結緣,記者無悔。他生活在親情和友情之中,心存感恩。父親,您安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