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璞
摘 要:現(xiàn)階段,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相結合已是大勢所趨。從中小學語文教學的角度去說,利用信息技術不僅能幫助教師提升教學效率,與此同時還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結合,是當前廣大語文教師所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就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析,希望能給各位教師帶來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中小學語文;策略分析
一、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所暴露的問題
1.課件質量參差不齊
電子課件是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主要表現(xiàn)形式,因此,課件質量的好壞,往往會對整堂課的質量造成很大的影響。就當前中小學語文教學中電子課件的使用情況來看,有如下三點問題:其一,課件內容過于浮夸,很多教師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件中插入了大量的動態(tài)圖,這樣做雖然能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卻極大地淡化了教學主題,這對課程的有效開展是非常不利的;其二,由于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有相當一部分教師在制作電子課件的時候總愛以自己為中心來設置課件內容,再加上一些教師技術有限,使得他們在制作課件的時候只會使用文本功能,即整個課件幾乎全是文字和圖片,而且堆砌感十足,這使得學生在面對這樣的課件時,幾乎很難提起學習的興致,長此以往,語文教學效率的降低是自然而然的;其三,不少教師創(chuàng)新意識不強,并且不重視學生的實際需求,一套課件連年使用,這使得教師的教學內容變得十分固化,在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這一系列問題使得信息技術不僅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功能,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發(fā)展。
2.部分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
雖然將信息技術應用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諸多好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可以完全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v觀當前信息技術的使用狀況,部分教師過于依賴該技術。比如,現(xiàn)在的很多教師總是習慣性地讓電子課件來代替自己“講課”,即過去需要教師講授的很多內容都被其轉化成文字加進了課件里,如此一來,教師上課倒是輕松了很多,但是很多重點內容卻會被教師一帶而過,這不僅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還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再如,有些教師在上課期間使用信息技術的次數(shù)過于頻繁,并且在課程開展過程中加入了太多視頻或者音頻,沒有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去進行獨立思考,而且這樣做還有一個弊端,就是使學生也對信息技術產生了依賴性,從長遠來看,這種依賴性勢必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造成不可估量的消極影響。
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中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利用信息技術
俗話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比魏问挛镏灰侠砝镁湍軐ψ陨碛欣?,反之則必然有害。舉個例子,匕首可以用來削蘋果,也可以用來傷害他人,但這兩件事情所導致的后果是截然不同的。同理,信息技術的使用也一樣。如果教師不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則勢必會對自身教學質量的提升造成嚴重的阻礙。因此,為了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信息技術的使用時間與整個教學時間的比例,要做到合理規(guī)劃,比如,教師在上課時可以將自己的教學內容按照時間劃分為四部分:“信息技術的使用時間”“教師講課的時間”“學生思考的時間”以及“實踐活動的時間”。當然,這四部分的內容可以隨意穿插,但每一部分的時間教師必須要有所把控,使用信息技術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其他三部分總時間的二分之一,只有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語文教學的質量,與此同時還能使學生的主體性和教師的主導性得到有效發(fā)揮。
2.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效率
語文教師要想利用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就必須提升信息技術的使用效率,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去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拉近學生與自己的距離,并不斷發(fā)掘學生的潛質,借此來幫助他們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
舉個例子,在開展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三峽》的教學時,教師不妨結合教材內容,從紀錄片《大三峽》里截取一段內容在課上給學生播放,與此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觀看一些與三峽有關的照片,這樣做必然能給學生的視覺和聽覺帶來很大的沖擊,而這種沖擊往往是非常積極的,既能夠使學生充分領略三峽的壯美,還有利于學生深刻理解《三峽》這篇文章的內容,與此同時,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也能得到很好的調動,進而使整堂課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當然,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僅僅是能幫助教師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除此之外,利用信息技術,教師還能充分拓展教材上的內容,比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下曹沖稱象的原理,這樣做既能解決一些學生的困惑,還使得教學內容得以豐富。
綜上所述,教師如能合理地使用信息技術,則勢必能讓自己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但是,要想真正做到“合理使用”,廣大教師必須積極反思,不斷學習。其中,反思是指教師要積極對自己的教學狀況進行反思,就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及時、妥善的處理;學習是指教師要自覺進行“自我充電”,在提高自身專業(yè)素質的同時,還要不斷提升自己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參考文獻:
[1]蔡春.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赤子(上中旬),2016.
[2]唐阿華.“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新形勢下小學語文教師的信息素養(yǎng)提升路徑[J].理論觀察,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