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軍
新課標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我們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來抓,因為合作與探究都是建立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的。因此,教師要明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做好自身的主導工作,使教學效果能夠更好地在學生身上體現(xiàn)出來。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教師和學生都將知識的傳授和學習作為了教學的重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對于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更多的變化,對人才各項能力的要求也不斷提高,終身學習成為高端人才的一項重要標準,這就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變得愈發(fā)重要。那么,我們應該采取怎樣的策略去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
一、激發(fā)興趣
在小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興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學生的思維形式多以形象思維為主,這就使他們的思維很容易受到情感、情緒的影響。要想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們對文本內容感興趣,這樣他們才能以更大的熱情與更多的積極性投入到學習中去,并逐漸養(yǎng)成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以問題激發(fā)自主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主導,我們可以通過問題的形式來主導教學的方向。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主動向學生提出問題。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思考的一種有效方式,在激活學生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習慣。在學習新課時,教師可以以問題的形式引導學生邊讀邊想。如,學習《當代神農氏》的時候,筆者向學生提出問題:當代神農氏是指誰?人們?yōu)槭裁催@樣叫他?此類問題在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了解問題內容,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能夠起到很大的助力。
2.創(chuàng)設情境
受年齡影響,小學生對直觀形象更感興趣,如果教師能夠將所學內容與他們的生活實際結合起來,為他們創(chuàng)設有效的學習情境,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就能得到有效的激發(fā)。如,學習《你,浪花的一滴水》時,筆者就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學習雷鋒好榜樣》,并以此作為教學的導入,這樣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就能得到有效的激發(fā)。
3.體驗朗讀
朗讀宣之于口,聞之于耳,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獲得更為良好的學習體驗。如學習《蘇武牧羊》時,筆者先為學生進行了一番范讀,然后引導學生自己去朗讀,體會一下蘇武的氣節(jié)。教師要不斷豐富朗讀的形式,“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生讀得多了,對文本內容就會產生不同的理解,也會有更為濃厚的閱讀興趣。
二、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新課標明確指導我們:學生是教學的主體。為了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教師就要努力改變以往那種陳舊的教學思想,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幫他們打造更好的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具體來說,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困于一字一詞之間。如,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睾雎砸恍﹥热荩寣W生自己去解決這些內容,教師只要適當?shù)貙λ麄兊拈喿x成果進行點評與鼓勵就可以,讓學生樹立起自主學習的信心。
如果遇到了難以解決的問題,教師也不要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要求他們通過自主學習,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解決問題。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讓他們親自體會到學習成功的樂趣所在。此外,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如果學生的成績比較優(yōu)秀,教師就要及時肯定他們的成績;如果學生一直比較平穩(wěn),教師就要多鼓勵他們更進一步;如果學生處于暫時落后的狀態(tài),教師就要對其進行有效指導,幫助他奮起直追。這樣,所有的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他們的學習信心就會逐漸建立起來。
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信心的方法有很多,教師不僅要經常鼓勵他們,還要教給他們一些科學的學習方法。比如,教學《禮物》這一課,筆者就為學生設置了很多練習,引導學生分析父女二人對彼此的情感,然后在對比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歸納父女二人的性格,幫助學生準確理解人物的性格。最后,筆者為學生補充了一些相關的學習材料,學生在掌握、分析人物性格方面就有了更好的方法。
三、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
在我們的教材中有很多文質兼美的課文,這些課文中有很多與自主能力相關的內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編寫者的思想與意圖,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融入教學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跳出教室去看待學習,無論是課上還是課下,都有很多需要我們學習的內容,可以說學習貫穿了人的一生。在聽、說、讀、寫的訓練中,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筆者會要求他們時刻牢記“四到”,邊讀書邊進行點、畫、摘抄,并定期組織學生對他們的閱讀成果進行交流,使學生學會認真讀書,并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比如,《包公審驢》這一課,“審驢”是本課的重點,在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筆者將重點放在了引導他們的思考上:包公為什么審驢?王五的好驢被換成了難看的驢,他的心情怎樣?包公審驢時有什么表現(xiàn)?這樣,學生就能夠對課文有一個整體的感知,文章的脈絡也能理清,學生學會了自讀自悟,有了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時間與空間。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自主學習的條件,搭建有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平臺,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幫助他們樹立語文學習的信心,使他們能夠學會、善于自主學習,并將這種學習方式不斷地堅持下去,最終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獲得巨大的發(fā)展?jié)摿εc更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陳莉敏.構建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J].基礎教育研究,2016(16).
[2]王帥.探討小學語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教資料,20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