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才華 王前
手術室急診患者通常病情比較緊急, 且病情復雜, 表現(xiàn)為急性發(fā)作疾病, 例如創(chuàng)傷、大出血等突發(fā)性疾病, 在患者治療的同時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 以便提高患者預后[1]。循證護理在臨床上的應用比較廣泛, 其主要是以科學為依據(jù), 為患者開展全面的護理工作, 將理論與護理經(jīng)驗相互結合, 不僅滿足患者的需求, 還可以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在手術室急診患者中采用循證護理干預, 可以對患者的病情進行合理控制, 提高手術成功率, 確保良好的預后[2]。在本次研究中, 對108例手術室急診患者進行分析,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2月入院治療的108例手術室急診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實驗組, 每組5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33例, 女21例;年齡23~76歲, 平均年齡(46.3±3.6)歲。實驗組患者中男34例, 女20例;年齡24~77歲,平均年齡(47.1±3.7)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guī)護理, 在術前需要做好準備工作, 對手術器械與設備等進行準備充分。在術中需要積極配合醫(yī)生, 在護理中, 需要確保動作果斷與準確, 反應靈敏與迅速, 及時對心電圖與吸氧器械準備充分。術中需要密切觀察患者呼吸通暢性, 及時給氧處理, 嚴格控制好供氧時間。術后告知患者注意事項, 對引流管通暢性與穩(wěn)定性進行觀察, 控制患者輸血量、輸液量, 并對引流液顏色、性質(zhì)等進行觀察, 一旦出現(xiàn)異常需要及時告知醫(yī)生。實驗組患者采用循證手術室護理, 具體如下。
1.2.1 病情評估 需要及時建立循證手術室護理小組, 對手術室急診患者的病情進行全面評估, 并制定出合理的護理計劃, 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收集與了解, 并探討循證護理流程。
1.2.2 循證護理問題 在給予循證手術室護理時, 需要對患者的實際病情進行詳細了解, 對手術室急診患者出現(xiàn)的突發(fā)性疾病原因進行了解, 并在各大數(shù)據(jù)庫中對“循證手術室護理、手術室急診患者”等關鍵詞進行檢索, 以便對相關文獻進行收集, 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對循證手術室護理方案進行完善, 促使護理質(zhì)量的提高。
1.2.3 術前護理 需要對患者給予有效的心理疏導, 需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良好的溝通, 告知患者疾病的誘發(fā)因素、臨床癥狀、手術流程等, 讓患者對自身疾病具有一定的了解,并有效的緩解不良心理。由于患者發(fā)病比較迅速, 容易出現(xiàn)緊張、恐懼不安等心理, 需要對其進行開導, 緩解患者負面心理, 以便確保手術順利開展。并告知患者本院治療成功的病例, 樹立良好的信心, 以便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另外, 還需要及時做好術前準備工作, 完成各項常規(guī)檢查, 并將手術器械與物品等準備充分。
1.2.4 術中護理 對手術室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控制, 充分尊重患者的隱私, 給予保暖處理。并在術中積極配合醫(yī)生,及時傳遞手術器械, 并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視。在手術過程中需要保持安靜, 在與醫(yī)生討論病情時需要盡量控制音量, 避免給患者造成不良心理。
1.2.5 術后護理 患者送回病房后需要對其病情進行了解,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 了解患者傷口疼痛程度, 可以采用播放電視、音樂等方式轉(zhuǎn)移患者注意力, 從而達到緩解疼痛的效果。如果患者出現(xiàn)劇烈疼痛,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給予鎮(zhèn)痛劑治療。針對患者出現(xiàn)嚴重焦慮與緊張的情況, 需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有效的緩解不良心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及護理滿意度。采用自擬護理滿意評分量表進行評估, 總分100分, <60分表示不滿意, 60~89分表示比較滿意,90~100分表示非常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shù)×100%。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對比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與術后恢復時間對比( x-±s, d)
2.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94.4%, 其中非常滿意29例, 比較滿意22例, 不滿意3例;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為79.6%, 其中非常滿意25例, 比較滿意18例, 不滿意11例;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隨著醫(y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 對護理要求也不斷上升, 循證護理是近年來在臨床上應用的一種護理模式。這種護理模式主要是將理論研究與臨床經(jīng)驗結合起來, 根據(jù)患者的意愿有計劃開展的臨床護理工作[3]。由于手術室急診患者的病情比較危重, 且屬于突發(fā)疾病, 對護理質(zhì)量具有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手術室急診患者中, 需要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 促使手術順利開展, 確保良好的預后。將循證手術室護理應用在手術室急診患者中, 可以確保護理人員能夠積極配合醫(yī)生的操作, 充分考慮到患者的感受, 給予有效的護理服務[4-8]。并結合收集到的相關資料與本院及患者的實際情況, 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案, 可以將科學論證、臨床經(jīng)驗與患者需求等因素結合, 從而制定出合理的護理方案, 為患者手術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確保患者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9-12]。
在本次研究中, 對108例手術室急診患者進行分析, 實驗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恢復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手術室急診患者采用循證手術室護理干預, 可以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綜上所述, 在手術室急診患者護理中采用循證手術室護理干預, 可以取得較好的護理效果, 顯著提高護理滿意度,確保手術順利開展, 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 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