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申
畫面中央畫三身坐佛,中央主尊為釋迦牟尼,左側(cè)為阿彌陀如來,右側(cè)為藥師如來,共同組成橫三世佛。三身坐佛上方有寶蓋高懸,下方畫脅侍菩薩各二身,分別構成“華嚴三圣”“西方三圣”“東方三圣”。下方為朱小楷所寫《妙法蓮華經(jīng)》法師品。
本作品中央的三尊坐佛,中央主尊釋迦牟尼如來內(nèi)穿僧祗支,外服袈裟,結跏趺坐在蓮花座上。蓮花座的門上飾有天福之面,在天福之面下方,自右向左以泥金楷書題寫“大明永樂年施”六字款識。明建國之初,明王朝向西藏高僧和邊陲領袖贈送佛像時多使用此款,并已成定制,說明了本作品出自皇室。
釋迦牟尼如來身負頭光、身光和背屏。背屏上方中央畫金翅鳥王,上方飾有摩尼寶珠。背屏兩側(cè)畫如來坐像十身,分別坐白色蓮花座上。又,背屏兩側(cè)還畫獅子和白象,下方畫文殊、普賢二菩薩。
在釋迦如來左側(cè),亦畫如來坐像和二脅侍菩薩,如來像的坐姿及菩薩的表現(xiàn)與釋迦像大致相同。左側(cè)如來兩手上下相疊,兩大指相抵,于腹前作禪定印。如來下方左側(cè),大勢至菩薩右手持經(jīng)卷,左手持經(jīng)卷的扎繩作捆扎狀。在他的對面,觀音菩薩頭戴立化佛冠,眉間現(xiàn)白毫相,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持凈瓶。畫面右側(cè)畫藥師如來,與釋迦牟尼和阿彌陀如來組合成橫三世。藥師如來左手于腹前作禪定印,右手上舉肩際作說法印。
本作品與寶寧寺的水陸畫有著極高的相似性,但是在年代上,本作品要早五十年左右。寶寧寺是水陸畫,本畫則是獨立作品,乃出自皇室,為永樂帝賜予朱府邸寺院或皇家寺院的御品。
綜合上述,這件“大明永樂年施”款識的《三世佛六菩薩》寶相,制作于永樂初年,為明永樂帝賜予周王朱的御品,或是下賜周王朱所屬寺院的御制佛畫。這幅畫作不僅是一件難得的珍貴文物,而且從中可以知道永樂時政的特點及其與藩王間的關系。永樂帝本人并非佛教信徒,但他卻希望周圍的人信奉佛教,尤其是那些藩王們,由此可以達到佛教導人為善的目的。
永樂大肆尊佛的活動在永樂四、五年間,而這也正是徐皇后施給支提寺千尊鐵佛、周王朱抄寫佛經(jīng)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