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禹
前不久,我在家附近的一家超市購物,付款時發(fā)現(xiàn)收銀員是一個稚氣未脫的男生,他穿著一件過于肥大的工作服,看起來也就十四五歲的樣子。我問他是中學生嗎?他點頭?!爸袑W生打工是合法的嗎?”我的這個問題很直接,不太客氣?!拔乙呀?jīng)15歲了?!蹦泻⒂悬c兒不耐煩地回答。
我之所以發(fā)出這樣的疑問,是因為美國法律是禁止雇傭童工的。當然,美國各州關于打工年齡的政策和規(guī)定又不盡相同。那么,美國中學生打工,都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首先,美國高中生是可以打工的,但需要取得“工作許可證”。不同州有不同規(guī)定,有些州只允許學生在校內打工,而有些州允許學生在校外打工。但無論是哪個州,美國《勞工法》都明確規(guī)定:18歲以下的高中生打工,不能駕駛汽車和起重車,不能使用剪刀、壓碎機及切肉機等電動工具,同時也不能接觸酒精飲料。對于14~15歲青少年的要求更為嚴格:不能在廚房操作烤箱及燒菜、不能在洗衣房工作、不能在建筑工地及工廠工作、不能裝卸貨物、不能攀爬高梯等。與此同時,17歲以下的孩子,在夏天只能接受從早上7點到晚上9點這個時間段的工作,而且每周工作時長不能超過40個小時。
在高中階段,不少美國學生就開始打工了,他們多選擇在超市裝口袋或者在快餐店做服務員。也有少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就從事“高端”工作,而這種工作,一般都是由學校推薦的。我兒子所在的高中,每年都會推薦10個學生去哈佛大學牙科研究所做科研工作,還會推薦10個即將進畢業(yè)班的學生去州政府工作。這兩個工作都是帶薪的,所以在某種意義上,也屬于一種打工。當初,我兒子很幸運地獲得了這兩個工作機會,尤其是高一、高二階段在哈佛大學牙科研究所做科研的經(jīng)歷對他影響很大。
一開始,我覺得像他這種高中生去哈佛大學工作,頂多是給專家打打下手,洗洗瓶子、拖拖地而已。但實際上,他的導師、一位頗具名望的德國籍牙科專家,居然讓他獨當一面,把一項極為重要的科研工作分配給了他。
這項科研工作,從設計到實施以及最后的報告,都需要由兒子一個人獨立完成。教授還告訴他,除非在科研中得到了重要的實驗數(shù)據(jù),否則,不要去找他,因為他很忙。顯然,這次重要的打工經(jīng)歷,對兒子的未來發(fā)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去哈佛大學打工不到半年,他就欣喜地告訴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生物學和化學不再只是紙上談兵了。也就是那兩年實習經(jīng)歷,他發(fā)現(xiàn)了一種遺傳疾病的致病基因,而后來他的大學申請作文,就寫了這段經(jīng)歷。
當然,這種工作機會對高中生來說極其難得,大多數(shù)高中生打工,還是從事其他類的工作。
如果你是大學生,與科研相關的打工機會就會非常多。美國大學生去快餐店和超市打工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我在哈佛大學任教期間,曾經(jīng)問一些學生,為什么要去“麥當勞”這樣的快餐店工作。在我看來,去快餐店打工不太符合哈佛大學生的身份,何況每小時只能拿到區(qū)區(qū)5美元(當時允許的最低工資水平,現(xiàn)在已經(jīng)漲到將近10美元)。這些學生的回答卻出乎我的意料。
一些學生說,學習經(jīng)濟學的課程已經(jīng)太累了,如果還是去金融公司工作,雖然薪水高,但太費腦子,只有在快餐店和超市工作,才能換換腦子。另外一些學生則說,大學畢業(yè)后肯定會從事高端工作,那時就沒有機會接觸低端工作、相對貧苦的人群,所以這種打工經(jīng)歷,是更好了解社會多元化的一個重要機會。當然,還有一些學生是帶著很強的目的性去中國飯館打工的,因為他們想學漢語!
具體到中國留學生,去美國后如何打工?如果他拿的是學生簽證,那么打工會受到非常嚴格的限制,基本上只能在校內打工。一般來說,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專業(yè)的學生,相對容易得到去學校實驗室工作的機會。但是,對于學文科和社會科學的學生來說,則只能在校園內做服務性工作,如在圖書館當管理員、打掃樓梯和宿舍清潔之類。當然,由于越來越多的美國孩子都在學漢語,有些學校會安排中國留學生做學漢語的美國學生的語伴,這算是相對輕松的工作了。在我所任教的布蘭戴斯大學,每年都會有五六十位中國留學生競爭四五個漢語語伴的機會。
據(jù)我觀察,中國留學生很少會選擇做清潔工的。但我曾認識一個中國女孩,就在她所在的宿舍負責清潔工作,包括清掃樓道、打掃廁所。她的家境相對優(yōu)越,父母甚至叮囑她只要好好學習不用打工,但這個女孩說,她需要做一些艱苦的工作來鍛煉意志。她也承認做這個工作時,常常受到周圍人的不解和鄙視,但她卻不以為意。
在可以外出打工的前提條件下,很多孩子的選擇面也很狹窄,他們都覺得打工就是去餐館、雜貨店工作。其實,如果有時間,盡量尋找能夠利用自身優(yōu)勢的工作會更好,尤其是留學生,打工經(jīng)歷就是一個了解社會和減低財務壓力的機會,所以最好能與自己的興趣和特長結合起來。
另外,打工思路要多元化,不一定從事本地的工作,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大量工作是完全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進行的,可以超越地域的限制。例如,不少學習計算機的同學,可以為公司做編程類工作,這種工作在家就可以完成,編完后把程序發(fā)給公司即可。
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面臨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過暑假,多數(shù)美國學生都會打暑假工甚至做小生意,而大多數(shù)中國留學生則會選擇回國,和家人、朋友團聚,也趁機盡情品嘗一下家鄉(xiāng)的美食。但這樣一來,中國留學生和美國學生的差距就拉開了,因為當你走親訪友時,你的美國同學正在工作,你也因此少了接觸社會的寶貴經(jīng)驗。
當然,暑假留在美國工作不太現(xiàn)實,也有些不近人情。我建議,回國后騰出一段時間去打工,找一個外資或合資企業(yè)實習,或者去體驗一份特別的工作,比如快遞員、自己練攤兒當老板。
比爾·蓋茨和扎克伯格大學沒畢業(yè)就去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詳了,我想給大家講講我在哈佛遇到的一個學生的故事。他是個中美混血男孩,上哈佛不久就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了一個不小的商機,因為大學新生一般都會購買幾張招貼畫貼在宿舍墻上,所以新生入校那幾天,學校的書店和一些外來的商戶都會推銷招貼畫,售價通常是15~40美元。這個學生的媽媽是福建人,他回國探親時得知,在福建印招貼畫的成本不到兩美元。他就把設計圖紙交給了廠家,廠家印好后快遞到美國,然后他自己建立銷售渠道,在全美的大學以相對便宜的價格(10~15美元)出售招貼畫,結果他的生意非常成功。
這個學生告訴我,其實這個生意非常簡單,他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打理,而所賺的錢已經(jīng)足夠讓他支付學費和生活費。這個男孩一邊上課一邊做生意,而且每天的睡眠時間都可以保證在8個小時。
很多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都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但思路一般都較狹窄。而且,95%的學生只能想到兩個創(chuàng)業(yè)機會:第一是賣花(受情人節(jié)的啟發(fā)),第二是代購。嚴格來說,這兩個創(chuàng)業(yè)都可能面臨法律方面的問題。所以,如果沒有特別獨到又不違反法律的創(chuàng)意,還是盡量別創(chuàng)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