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曼思 稅瞞 李婷 歐麗蘭 稅丕先
【摘 要】 目的:對趕黃草質(zhì)量標準進行升級研究。方法:采用理化鑒別方法對趕黃草的水分、灰分、浸出物、薄層等進行鑒別與測定。結(jié)果: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5%,醇溶性浸出物(稀乙醇、熱浸)不得少于20.0%。結(jié)論:本研究提升了趕黃草的質(zhì)量標準。
【關(guān)鍵詞】 趕黃草;質(zhì)量標準;升級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8)03-0033-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on the upgrade ofquality standard of Penthorumchinense Pursh.Methods The water content, ash, extract,thinlayerand so on of Penthorumchinense Pursh were identified and determined by physical and chemical identification method.Results Water content is not exceed 13.0%, total ash is less than 9.0%, acid insoluble ash content is not more than 1.5%, ethanol soluble extraction(dipping with hot and diluteethanol )is not less than 20.0%.Conclusion This study has improved the quality standard ofPenthorumchinense Pursh.
Keywords:Penthorumchinense Pursh; Quality Standard; Upgrading
趕黃草又名扯根菜,為虎耳草科扯根菜屬植物扯根菜Penthorumchinese Pursh.的干燥全草,主要分布于湖南、江西、吉林等地。首載于《救荒本草》,《全國中草藥匯編》、《四川中藥志》以及《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版》均有記載。其性溫、味甘、無毒,具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利水消腫、退黃、平肝之功效,主治黃疸、水腫、經(jīng)閉、血崩、帶下、跌打損傷等。目前,已從趕黃草中分離到黃酮類、萜類、甾醇類、酯類、香豆素類、有機酸類、多酚等多類化合物。藥理研究表明具有解酒、保肝、利膽退黃、降酶、抗氧化、抗突變、抑菌、舒張腸平滑肌等藥理作用[1]。《四川省中藥材質(zhì)量標準2010版》中規(guī)定趕黃草的水分不得超過13.0%,總灰分不得超過9.0%,酸不溶灰分不得超過1.5%,水溶性熱浸法浸出物不得少于14.0%。本研究依照《四川省中藥材質(zhì)量標準2010版》一部“趕黃草”項下檢查項目進行驗證及質(zhì)量標準升級研究,分別采用水分測定法、灰分測定法、浸出物含量測定法、薄層鑒別法對趕黃草進行多方面的綜合質(zhì)量評價研究,包括水分、總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以及薄層鑒別等,進而修改趕黃草的來源,浸出物測定方法,確定浸出物限度,增加趕黃草沒食子酸的薄層鑒別方法。
1 儀器與材料
1.1 儀器 B-220恒溫水浴鍋(上海亞榮生化儀器廠);ELF11/6B馬弗爐(英國Carbolite公司);硅膠G板(20 cm×10 cm,青島海洋化工試劑廠);202-2A電熱恒溫干燥箱(上海雷韻試驗儀器制造有限公司);Sartorius BS 224S電子天平(德國賽多利斯集團)。
1.2 試劑 沒食子酸標準品(批號:110831-201403,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甲醇(分析純,批號:150517,成都海駿化工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分析純,批號:150213,成都海駿化工有限公司);甲酸(分析純,批號:160613,蘇州榮恒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1.3 藥材 研究分別從四川、湖南、江西、吉林采集樣品,共收集了4個省10批樣品。所有樣品經(jīng)西南醫(yī)科大學藥學院稅丕先教授鑒定為虎耳草科扯根菜屬植物扯根菜Penthorumchinese Pursh.的干燥全草。見表1。
2 方法與結(jié)果
2.1 基源 根據(jù)全國中草藥匯編第三版(卷二),趕黃草來源于虎耳草科植物趕黃草Penthorumchinense Pursh.的干燥地上部分,為苗家藥材,“趕黃”效果已深入人心,無論是民間或官方均呼叫“趕黃草”,很少有人叫“扯根菜”。所以,建議趕黃草標準將藥材名與植物名統(tǒng)一,均叫“趕黃草”,拉丁名不變。
2.2 薄層色譜鑒別
2.2.1 供試品溶液制備 稱取趕黃草粗粉0.5 g,加入10 mL甲醇,超聲提取1 h,過濾,取5 mL加24%鹽酸水解1.5 h,蒸干,甲醇定容至5 mL,即得。
2.2.2 對照品溶液制備 取沒食子酸對照品適量,加50%甲醇制成每mL含0.5 mg的溶液。
2.2.3 薄層色譜展開 取供試品和對照品溶液各5 μL,點樣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烷-乙酸乙酯-甲酸(6∶4∶1)為展開劑,預飽和10 min,上行展開,取出,晾干。以5%三氯化鐵溶液顯色,加熱至斑點清晰。樣品檢識按照上述條件對趕黃草藥材進行薄層色譜鑒別,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斑點。如圖1所示。
趕黃草中槲皮素和沒食子酸均為已知具有抗乙肝病毒和保肝作用的成分[2-3],是趕黃草的活性成分。而質(zhì)量標準中沒有沒食子酸的定性鑒別,為保證其藥品的質(zhì)量,本次升級研究增加沒食子酸薄層鑒別,原槲皮素的薄層鑒別不變。
2.3 檢查
2.3.1 水分 按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0832)水分測定法第二法(烘干法),對10批趕黃草藥材進行水分測定。10批趕黃草藥材樣品的水分為8.34%~10.40%,符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趕黃草項下的水分規(guī)定,即不得過13.0%。根據(jù)10批趕黃草的水分含量平均值乘以120%,得到趕黃草水分含量限定標準:9.271%×1.2=11.1252%,因此趕黃草藥材水分沿用原標準,不得過13.0%,收入正文標準。見表2。
2.3.2 灰分
2.3.2.1 總灰分 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02),總灰分測定法測定。由表3可見,10批趕黃草藥材樣品的總灰分為5.43%~6.06%,符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趕黃草項下的總灰分規(guī)定,即不得過9%。根據(jù)10批趕黃草藥材的總灰分平均值乘以120%,得到趕黃草藥材總灰分限定標準:5.7979%×1.2=6.9575%,因此趕黃草藥材總灰分沿用標準規(guī)定,不得過9.0%,收入標準正文。
2.3.2.2 酸不溶灰分 取上述總灰分,照《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302)酸不溶性灰分測定法測定。10批趕黃草藥材樣品的酸不溶性灰分為0.85%~1.08%,符合《四川省中藥材標準2010年版》趕黃草項下的酸不溶性灰分規(guī)定,即不得過1.5%。根據(jù)10批趕黃草藥材的酸不溶性灰分平均值乘以120%,得到趕黃草藥材酸不溶性灰分限定標準:0.977%×1.2=1.1724%,因此趕黃草藥材酸不溶性灰分沿用標準規(guī)定,不得過1.5%,收入標準正文。見表4。
2.3.3 浸出物 由于趕黃草主要成分總黃酮及沒食子酸易溶于乙醇,特別是其苷元槲皮素在乙醇中溶解性較好,而在水中溶解性較差[4-5],故取消原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改用《中國藥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2201)浸出物測定法之醇溶性浸出物測定法項下的熱浸法,采用稀乙醇作溶媒測定10批趕黃草藥材浸出物。10批趕黃草藥材樣品的醇溶性浸出物為24.48%~26.80%,根據(jù)平均值乘以80%,得到趕黃草藥材醇溶性浸出物限定標準:25.485%×0.8=20.388%,因此趕黃草藥材醇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20.0%,高于原標準水溶性浸出物含量不得少于14%。故收入標準正文。見表5。
3 討論
3.1 浸出物的測定 趕黃草中的黃酮類成分及沒食子酸等易溶于乙醇,而微溶于水,且稀乙醇中溶解度大于95%乙醇中的溶解度,熱浸大于冷浸,故其浸出物含量測定修訂為醇溶性測定(稀乙醇,熱浸)。
3.2 有效成分的含量測定 趕黃草中槲皮素的含量測定方法及其定量限度已較成熟和完善,故本次未將其作為標準升級研究,保留原方法和限度。沒食子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肝纖維化的作用[6],為趕黃草治療乙肝的活性成分,其含量高低直接影響趕黃草的質(zhì)量,故增加其含量限定指標,將在進一步研究完善后報道。
3.3 限量標準制定 建議根據(jù)10批樣品檢測結(jié)果,結(jié)合藥材標準,建議規(guī)定水分不得過13.0%,總灰分不得過9.0%,酸不溶性灰分不得過1.5%,醇溶性浸出物(稀乙醇、熱浸)不得少于20.0%。
本次研究性狀鑒別、顯微鑒別與標準差異不大,故未納入趕黃草標準升級研究之中。
參考文獻
[1]王國強.全國中草藥匯編(卷二)[M].3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768.
[2] 柯發(fā)敏,余昕,侯杰榮,等.趕黃草中沒食子酸的提取方法比較研究[J].食品研究與開發(fā),2016,39(7):75-77.
[3] 唐勇,向小紅,李國春,等.趕黃草不同濃度乙醇提取物中沒食子酸含量的測定[J].瀘州醫(yī)學院學報,2016,39(6):575-577.
[4] 柯發(fā)敏,余昕,侯杰榮,等.趕黃草中槲皮素的提取工藝研究[J].廣東化工,2016,4(15):29-30.
[5] 歐麗蘭,莊元春,朱燁,等.趕黃草葉的生藥鑒定[J].中藥材,2010, 3(3):536-538.
[6] 鄭雪花,楊君,楊躍輝.沒食子酸藥理作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醫(yī)院藥學雜志,2017,37(1):94-98.
(收稿日期:2017-12-18 編輯:程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