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墨
陽光是溫暖的,但它比不過母親手掌的溫度。
我呱呱墜地那年,母親風(fēng)華正茂。她抱著襁褓中的我,牽起我的小手輕輕搖晃。我是個愛哭鬼,整夜整夜地大哭大鬧,可母親耐心的手輕柔又溫暖,源源不斷的熱量從她的指尖傳遞過來,搖晃著,搖晃著……漸漸地,我停止了哭泣,也松松地回握母親的手。這時,母親總把我們相牽的手搖晃得更起勁,還一邊做鬼臉逗得我哈哈笑。那年,母親的掌心里都是寵溺的溫度。
我梳起了童花頭那年,母親年富力強。出生以來的第一次,她要離開我身邊,去外地訪學(xué)。臨走前,她牽著我的手,又摸摸我的小腦袋,平時溫柔的表情添了嚴(yán)肅:“寶寶,在家要乖,等著我回來?!蔽姨ь^望進她的眼眸,又攥緊她的大手,微微哽咽著說:“我們拉鉤?!蹦赣H伸出另一只手的小手指,說:“好的,拉鉤,媽媽回來給你帶禮物?!闭f完,她的眼眶也紅了。拉完鉤抽出手,母親一邊擦著眼角一邊匆匆走了。那時,母親的手指勾住了承諾,也勾起了我的思念。
我戴上紅領(lǐng)巾的那年,母親三十五歲,神采奕奕。去報到那天,母親為我扎好馬尾辮,牽起我的小手,伴著我“咯咯”的笑聲,將我送去學(xué)校。一路上,我握緊母親的大手,她的手堅定、有力,給我信心和力量,我不再害怕。在母親的手的牽引下,我叩開了知識殿堂的大門。
我一年年長高,母親的手也漸漸變得對我來說不再巨大,但不變的是她手掌的溫度,永遠(yuǎn)向我傳遞著源源不斷的熱量。我可以自己參加夏令營那年,母親年近四十,韶華不再。她為我收拾好行李,臨行前,牽住我的手,一遍遍地叮嚀又囑咐。我坐在大巴上透過車窗回望她的身影,手心還留著母親手的溫度,那只手已經(jīng)褪去了柔軟,刻上了歲月的痕跡,一如那身影中飽含著的滄桑。
我小學(xué)畢業(yè)那年,和母親一起漫步在舊金山的街頭。夕陽西下,我追著自己的影子,笑著跑在前頭,回眸一瞥,便對上母親溫柔的眼眸。這次,我不必再仰頭。我咯咯地笑著,這次,輪到我,牽起她的手。母親也笑了,開心地回握住我的手,我們手牽著手,肩并著肩,跟著兩道狹長的身影,站在山頂遠(yuǎn)眺著夕陽下的金門大橋,坐在沙灘上仰望著落日中的沙鷗盤旋,一起欣賞著斜陽……
我上初中了,稀少的假期里,經(jīng)常陪母親逛街。穿梭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母親斜靠在我的肩頭,就像我當(dāng)年依偎在她的懷里一樣。我牽起她刻滿歲月痕跡的手:母親的手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已經(jīng)不再是十多年前輕柔的樣子,但我的手永遠(yuǎn)記得母親的手的溫度。緊緊握住母親的手,感受到熟悉的溫度,就好像抓住了從指縫間逝去的流光。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在這飛逝的流光中,所幸,能緊緊牽住母親的手。(指導(dǎo)教師 趙志霞)
>> 點評
作者以時間為順序,回憶了母女之間的多次牽手,以“牽手”為線索,行文脈絡(luò)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而且突出主題。隨著時光的流逝,“牽手”也巧妙地轉(zhuǎn)換,即由母親牽“我”的手,轉(zhuǎn)換為“我”牽母親的手。這樣的轉(zhuǎn)換不僅代表著母親的漸趨老去,“我”的悄然成長,更突出了母親對女兒的疼愛,女兒對母親的照顧、陪伴。簡潔樸素的語言中飽含深情,讀來既不矯情又溫暖人心。母女之間的關(guān)愛,就自然而然地讓讀者感動了。
>> 本文適用考場仿真試題
請以“母親/手/陪伴”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