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當今時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哲學運用的越來越具有實踐性與具體性,在這樣一個背景下,我們的學校教育也趨向于功利化的實用主義教育,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不和諧的因素,甚至有些走偏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卻是當下社會較為合理的存在。所以下面我將以我之哲學感悟并結合時代的發(fā)展,來進行哲學與當代學校教育的思考。
關鍵詞 科學 哲學 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9.1 文獻標識碼:A
1思悟我之所受教育哲學觀
幼時受唯物論熏陶,曾覺得別人信教多么可笑。但是現(xiàn)在,我卻越來越看不懂一些東西了,很多時候都陷入了迷惑之中。在這個科學的世界中,人終究要一死的,死后也將一空,自己的死去僅僅是一堆化學物質(zhì)的分解,真的覺得好可怕。如果我們死的那樣徹底,那么我們留存在這個世界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為了一些我們死不帶去的東西嗎,如果我們死的結果都是一樣的話,那為什么還要活著,活著的意思有何在呢?我覺得是信仰。一個人,要有一個信仰,當然不是說每個人都要去信仰宗教,而是我們對自己的生命都要有虔敬之心,都要為自己的靈魂尋找到一個歸宿,而那個歸宿就是尋找自己,尋找自己的本心,就是要看看什么樣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這樣我們的生命也便會變得有意義。人生的意義需要哲學來指引,那么我既然感受到了真正的哲學是什么,那么我該去何處去尋找它呢?
2科學時代下,哲學歸向了何處
在20世紀90年代我們國家比較注重學術理論研究,并造出了我們國家自己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原子彈,但是經(jīng)過了一段歷程,即冷戰(zhàn),世界的生產(chǎn)力發(fā)展遇到了瓶頸,于是便重點建設創(chuàng)新型與創(chuàng)業(yè)型大學(華爾街導彈部隊),開始著手于為企業(yè)服務,而企業(yè)也對高校進行基金的支持??茖W家文化形象的變化也便從之前的純科學研究轉到了應用科學的研究之上了。從科學的這樣的一些轉變看來,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哲學的作用與地位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科學分為了純科學與技科學,純科學當然它本身的哲學意味更濃,它在本體論上關注人本身與其獨立性的精神,在認識論上強調(diào)理論的合理性和專家化的討論學習,在倫理上更為注重的是純粹的事實問題而不是價值問題;而技科學則采取本體論的漠視,是非獨立性,在認識論上注重理解與制造的關系,應該將制造具有穩(wěn)定性,讓技能也更為多樣化,在倫理上,它則更注重研究的應用性與價值性,讓科學家自己進行行動。
但是這種科學的變化,也對我們的純科學造成了一些挑戰(zhàn),特別是對科學精神的挑戰(zhàn)。我們的純科學精神的特征是普遍性,公有性,無私利性,具有批判懷疑精神,而技科學的出現(xiàn),讓我們的科學本身出現(xiàn)了一些問題,比如專利化問題。技科學的背景下,強調(diào)科學成果要保密,并將知識產(chǎn)權化,更是成為了個人獲利的工具,并且更關注于專利與經(jīng)濟上的獲利,這就違反了純科學的無私利性。這也就導致了大眾對科學家的質(zhì)疑,科學也從之前的客觀性轉向了目的性。
科學出現(xiàn)了種種挑戰(zhàn),我們更要對科學實踐本身進行反思,技科學的盛行真的是帶來了一系列的倫理問題??茖W家在時代背景下,越來越多的出現(xiàn)了“幽靈寫作”,即沒有過程,只注重于結果化,將傳統(tǒng)知識包裝為企業(yè)生產(chǎn)服務,對于批判者,更是要求必要有資格。在科學認知上,關于道德的討論,更是要求不要討論“客觀性”,不容許批判,不容許損害利益關系。這一系列的變化,都對純科學本身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
3科學哲學背景下,學校教育的轉向
這個時代科學的發(fā)展已經(jīng)轉向了應用型科學,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呢,也自然要轉向?qū)眯腿瞬诺呐囵B(yǎng),要求實用,目的性更強,價值性更強,我們的教育,也應該轉變?yōu)閼嚮湍康男缘慕逃堑?,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就是成為了這樣一種迎合時代快速發(fā)展的速食化產(chǎn)物,它變?yōu)榱艘环N唯物性的,功利主義的教育,偏重于為了以后的生活金錢地位,而它本身卻缺少對孩子精神與靈魂的溝通。迎合時代發(fā)展當然需要,但是我覺得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引導孩子超出自我,對自己精神世界的享受。但是不可忽視的是,我們更要關注于現(xiàn)實生活,因為這是前提。在我們足夠撐起自己現(xiàn)實生活的基礎上,我們才可享受更高層次的精神世界。所以我們中國教育貼近現(xiàn)實,但是有些過于物質(zhì)化,這是需要我們做出努力去改變的,但是不可過分指責。
我們的教育本著一定的功利主義的,確實我們“學以致用”思想已深入我們中國人的骨髓。其實聽到過很多,我們中國人批判我們自己的高考制度多么泯滅孩子的天性,但是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去批判它多么不合理,畢竟它們既然存在于我們現(xiàn)在的教育當中,就是有它一定的合理性,就是值得肯定,因為我們不能制定出比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更好貫徹執(zhí)行的,一定程度上就是公平的,它給農(nóng)村孩子一個更好跨越階級的機會。是,我們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是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我們不可忽視的是它本身有一個強大的力量,就是于我們學生來說,它本身的鼓勵與激進,對我們學生的毅力與品行的塑造起著很大的作用。那么,對于不合理之處,我們不是站在一個高高的角度,去對我們的教育制度指指點點,我們其實可以做很多事情來溺補這些缺憾?,F(xiàn)在,無論在小學,初中,高中校園里要是發(fā)生了什么負面的事情都要去教育體質(zhì)上找原因,到最后,板子基本上都要打到“高考”上。高考–這確實是我國現(xiàn)行最公平的一項教育制度,但卻成為了一切教育問題的“替罪羊”。其實我覺得,每個個體的成長都取決于他周圍的“教育小環(huán)境”,這才是真正決定孩子成長的因素,這樣的“教育小環(huán)境”就靠我們每個個體為孩子創(chuàng)造,需要我們每個人去身體力行的,從一個個的小細節(jié)去關注孩子的成長,而不是一味地口頭批判。
隨著當今科學的快速發(fā)展,哲學的意味也在慢慢消沉,代而取之的是實踐性與目的性強的應用科學,而我們的學校教育也在逐漸的價值化與功利性。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下,我們可以做的當然不是逆時代而行,而應是在時代背景下做出自己的一個個小改變,將教育中不合理的地方在實踐中祛除。
作者簡介:李艷艷,1995年,女,籍貫:河南省西華縣,河南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15級學前教育在讀本科生。
參考文獻
[1] 蔡仲.社會建構對科學哲學的挑戰(zhàn)[J].南京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3).
[2] 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M].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