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亞
摘 要:本文的研究對象是無定NP主語句的使用條件,主要從北大語料庫和騰訊新聞中選擇一些典型句子來進行分析。無定NP主語句這種特殊的語言結(jié)構(gòu)歷來受到很多學者的討論和研究,在此本文也想做一定的探究。本文主要總結(jié)了無定NP主語句的四種使用條件,分析了無定短語在這些句式中的語義和語用情況。
關鍵詞:無定主語;不定指;定指;分配句
[中圖分類號]:H14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20--02
一、引言
1.1名詞是詞性的一種,也是實詞的一種,是指待人、物、事、時、地、情感、概念等實體或抽象事物的詞。名詞可以獨立成句。在短語或句子中通常可以用代詞來替代。漢語名詞性成分的指稱意義指的是名詞性成分的所指對象與實際語境中存在的事物之間的關系。因此“定指”與“不定指”是指稱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對概念。以往的研究多是集中在對“定指”與“不定指”的語法表現(xiàn)形式上,比如大多數(shù)學者都認為“一+量+名”短語是不定指的典型形式。
1.2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中,按照信息組織原則,漢語的主語通常表達的是已知信息,是已經(jīng)確定的事物,而賓語往往表達未知信息,是不確定的事物。無定短語是典型的未知信息,按理說它不可能也不應該出現(xiàn)在主語的位置上,可是事實上卻有大量的無定短語主語句的存在。因此本文試圖討論一下無定短語作主語的使用條件。
二、定指與不定指的概念和界定
陳平(1987)在《釋漢語中與成分相關的四組概念》一文中就對漢語的指稱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他認為漢語的指稱可以分為有指和無指,有指又可分為定指和不定指,不定指又可分為實指和虛指。定指是指說話人預料聽話人能夠確定某一詞語所指對象,能夠把它與同一語境中可能存在的其他同類實體區(qū)分開來;不定指是指說話人認為對方不能確定某一詞語的所指對象,不能把它與其他可能存在的同類實體區(qū)分開來。值得注意的是,“已知”并不一定代表“實指”,雖然信息結(jié)構(gòu)都是從已知到未知,但是這并不能說明句子的主語一定是已知且定指的。現(xiàn)在大部分的學者都認為“一+量+名”短語是不定指的典型形式。鄧思穎(2003)在研究數(shù)量詞(即一+量+名)主語的指稱和情態(tài)時指出,“在語義上,漢語的數(shù)量詞基本上是無定的”。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們的思維,讓我們不再去思考數(shù)量短語是否還有其他指稱的可能性。從定指和不定指的概念我們可以看出,不能一味地從語法表現(xiàn)形式上就斷定是定指或者不定指,說話人雖然是話語的發(fā)出者和主導者,但是他選擇語法形式的依據(jù)卻是對聽話人認知能力的判斷,定指與不定指的判斷是從交際中的聽話人角度出發(fā)的,是從具體的語境出發(fā),這也就說明這在概念的判斷要從語用層面出發(fā)的一個判斷。定指不定指是意念問題,而不是形式問題。
三、前人的研究成果
趙元任(1979)曾提出“主語所指的事物都是有定的”的觀點,當時的朱德熙(1982)等人也支持這種觀點,都認為漢語中的主語往往是已知確定的,賓語才表示不確定的未知的事物??墒欠独^淹(1985)在《無定NP主語句》一文中就指出無定NP主語句是漢語的一個句式,并不罕見,也不特殊。這是學術領域?qū)o定主語的第一次思考,也讓我們開始思考在主語的位置上的詞或短語的其他指稱的可能性,這也引發(fā)了后來學者的一系列研究。從句子的表現(xiàn)形式出發(fā),劉瓊竹(2000)認為“數(shù)量短語主語句”就是典型的無定NP主語句;從句子的謂語出發(fā),范繼淹曾提出“謂語都是動詞,沒有發(fā)現(xiàn)形容詞謂語句”,但是劉瓊竹(2000)就發(fā)現(xiàn)數(shù)量名主語句的謂語也可以是形容詞。從前人的研究可以看出,大多是從句法結(jié)構(gòu)角度對無定NP主語句進行說明,對語義和語用的說明較少。故本文試圖從語義和語用角度出發(fā),對無定NP主語句的使用條件做一點說明。本文從北大語料庫和騰訊新聞中選取了一些典型句子,試對無定NP主語句做一些分析。
四、無定NP主語句的四種使用條件
4.1有話題或關聯(lián)詞的情況下,可以使用無定NP主語句。無定主語一般不出現(xiàn)在句子的最前,數(shù)量短語一般不單獨出現(xiàn)。一般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無定主語往往前有主題,往往有時間或地點作為主題。第二種是無定主語前會有關聯(lián)詞或隱含的關聯(lián)詞,這時候的無定主語句作為一個分句存在于某個具有假設等關系的復句中,后面的分句中常常有“就”來表示復句關系。
(1)昨天一個小孩在公園跳舞。
(2)*一個小孩在公園跳舞。
從句(1)可以看出“昨天”是句子的話題,“一個小孩”是句子的主語,是“一+量+名詞”的結(jié)構(gòu),是典型的無定主語句。本文認為“昨天”作為聽話人已知的信息放在句子開頭會給聽話人一種心理上的舒緩,讓他在兩個人的交談中不至于聽一個完全陌生的消息產(chǎn)生一種聽不懂的挫敗感。如果沒有話題,直接闡述句子,如句(2),會讓聽話人摸不到頭腦,無法與說話人產(chǎn)生互動,也就達不到交際的目的。無論主語是否有定,可以傳播清楚明晰的意思,讓交際進行下去,才是造句的目的。
(3)(如果)一個女人談了戀愛,(就)會想結(jié)婚。
(4)(如果)一個人摔壞了腿,行動(就)會變得不方便。
(5)一個學生不認真學習,它將不會取得好成績。
句(3)句(4)句(5)都是表示假設關系的復句,前一個分句是無定主語句。本文認為,這樣的句式有通指的意味,“一個女人”“一個人”“一個學生”是指任意人,它不指某一個具體的人,因此使用無定形式也可以表達明確的含義。本文還認為,這樣的句式因為具有通指的意味,所以往往在說明一種道理或陳述一種人們約定俗成的習慣的時候使用,它的使用在兩個人的日常實際談話場景中較少,往往運用在說理講課的情景和文章中。
4.2句子是描述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的直接判斷句,可以使用無定NP主語句。這樣的句子往往描寫的是正在發(fā)生或已經(jīng)發(fā)生的客觀事實,對事實進行客觀判斷。此時的句子是以一個完整的事實進入交際場景中的,其中的主語并不是孤立和突出的,它是和整個句子一起構(gòu)成一個整體。重點不在主語,而在于整個事件。句中往往有“正在”“著”等表示進行時態(tài)的詞語,也往往有“你看”“你聽”等獨立成分。
(6)*一個學生愛看書。
(7)?一個學生(在)看書。
(8)一個學生正在教室看書。
(9)你看,一個學生正在教室看書。
句(6)是對學生的特征的描述,它是具有區(qū)別意味的,所以不能用無定形式,使用無定形式后不能判斷到底是誰愛看書,也不能表達清楚的意思,自然起不到交際的功能。句(7)是對客觀事實的描述,沒有“在”的時候似乎不能說,有“在”表示了一定的進行時態(tài),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似乎這樣的說法也不常見。
句(8)表示明確的正在進行的客觀事實,它表達了對現(xiàn)實的判斷,是“一個學生”在進行看書這個動作,主要表達這個現(xiàn)實的整體事實,而不強調(diào)主語是哪一個學生,因此是一個合理的句子。可以聯(lián)想到,說話人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可能加了指向“學生”的手勢,聽話人也順著他的手勢看過去,聽話人馬上理解了說話人要表達的意思,雙方的交際可以順利進行下去。而句(9)則更為典型,加上“你看”之后,更是說明后面的句子是一個整體,整個句子都是看的內(nèi)容,并不強調(diào)句子中的某個部分,是作為一個看的新信息存在,因此主語在這種情況下要使用無定形式。
4.3要傳達全新信息的復述事實的句子,可以使用無定NP主語句?,F(xiàn)代漢語的信息組織原則是從已知到未知,從舊信息到新信息。句子的前半部分往往是已知信息,句子的最后才是焦點,這是符合人的認知規(guī)律的。但是,無定短語作主語的句子顯然不符合這一原則,它不是常態(tài)化的句子,這也是為什么無定短語作主語的句子值得研究的原因。在這個特殊的句式中,句子的焦點也就是新信息并不在句子的結(jié)尾,反而出現(xiàn)在句子的前面。也就是說這樣的句子從一開始就向大家傳播了新信息,句子的從頭到尾都是焦點,它傳播的完完全全是一個新信息。常出現(xiàn)在新聞問題或敘事小說中,主語無定可以讓人產(chǎn)生疑惑,從而激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0)175名乘客滯留日本機場,與警方發(fā)生沖突。
(11)韓國一醫(yī)院發(fā)生火災,41人死亡。
(12)四歲留守兒童蹺二郎腿抽煙,網(wǎng)友紛紛表示詫異。
句(10)句(11)是典型的新聞標題,新聞文體的特點是真事,簡短,迅速。這樣的文體特點也就要求新聞的標題要用最少的文字包含最多的信息。主語是無定短語,也就說明這句話從一開始就在不斷地向讀者傳遞新信息,整個句子都是焦點。新聞工作者每天傳播的都是全新的即時新聞,讀者不可能知道其中的一點點事情,所以新聞工作者是不可能按照從已知到未知的原則來傳播信息。在這樣的新聞標題中,更有一些是強調(diào)無定主語的,如句(12),句(12)并不強調(diào)是哪一個具體的兒童,它強調(diào)的是一個才四歲的孩子竟然抽煙。這個新聞的重點是年齡,不是具體的某一個人。
(13)從前,一位老人在這里日夜等待他的孫子回來……
(14)一位中年男子從商店出來,急匆匆向東走去……
句(13)句(14)都是敘事小說的開頭或者是該主人公第一次出場時的場景,使用無定主語可以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這時候的主語是在文中沒有出現(xiàn)過的新信息,當然要使用無定形式。單看這樣的句子可能意思表達的不明確,但是它可以留下懸念,在后面指出這個不定指的人到底是哪一個,這是符合敘事小說的問題特點的。
4.4在強調(diào)數(shù)量對比的分配句中,可以使用無定NP主語句。在這種情況中句子的主語和賓語都是數(shù)量短語,語義強調(diào)前后數(shù)量的對比。此時主語位置上的數(shù)量短語作為一個整體來表達語義,不強調(diào)數(shù)量也不強調(diào)事物本身。強調(diào)一定數(shù)量的主語支配一定數(shù)量的賓語,或一定數(shù)量的主語對應一定數(shù)量的賓語。那這樣主語就是一個有定的整體,自然可以做主語了。
(15)一個小朋友吃兩塊糖。
(16)三個學生共用一臺電腦。
(17)*三個學生用電腦。
句(15)(16)強調(diào)“一對二”“三對一”,強調(diào)一種分配關系,此時的主語“一個小朋友”“三個學生”是一個整體,這“一個小朋友”“三個學生”雖然不定指,但是他們表示的是一個確定的整體,所以表達的是定指的意思,當然可以做主語了。而句(17)失去了這種數(shù)量的對比,就不能使用了,因為主語的“三個學生”不再是和賓語相對的整體,而是變成對個體的指稱,不確定是哪三個學生,自然不能作主語。這種句式往往包含一定的分配關系。
五、結(jié)語
本文通過對一些典型句子的研究,探究了無定NP主語句的使用條件。可以分為四種情況:(1)有話題或關聯(lián)詞的情況下。(2)在強調(diào)數(shù)量對比的分配句中。(3)要傳達全新信息的復述事實的句子。(4)句子是描述正在發(fā)生的事情的直接判斷句。探究無定NP主語句的使用條件,可以對文學文體和新聞文體的寫作提供幫助,也可以規(guī)范人們?nèi)粘I钪械慕浑H用語。學界現(xiàn)在還缺乏對現(xiàn)代漢語中的定指和不定指問題的系統(tǒng)研究和統(tǒng)一結(jié)論,希望本文可以對無定NP主語句這一問題的研究有所補充。值得注意的是,在探究的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無定短語的實指和虛指問題,以及未知且確定的主語的使用情況都是還沒有完全闡釋清楚的問題,值得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趙元任:《中國話的文法》,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80年版。
[2]范繼淹:無定NP主語句,《中國語文》,1985年第5期。
[3]陳平:釋漢語中與名詞性成分相關的四組概念,《中國語文》,1987年第2期。
[4]高順全:有關于“定指”的幾個問題,《河南師范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5]劉瓊竹:數(shù)量名主語句的句法分析,《漢語學習》,2000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