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澤涵
老上海有個逸聞:一富戶舉辦盛宴,席間,少公子抓起筷子,上下錯落,尾端在胸口頂齊。同座一人洞悉:此子非家養(yǎng),原當為乞兒。不頂桌而賴胸膛,是乞丐吃飯常年無桌養(yǎng)成的。果然,少公子自幼與家人失散,乃為收養(yǎng)。
“為官三代,始知吃飯穿衣”,古人認為,“姿儀清雅”靠代代沉淀,不愁物質(zhì)的,或會講究下,若趕上疲于討生活的,哪還有這份心力。
從人的微處看門第教養(yǎng)之風,如火如荼。吉田兼好《徒然草》中說:“貴族子孫即便破落,也自有其清姿貴格。”這話看似有失公允,但我閱世愈久,卻愈覺清朗?!扒遄恕闭f到底就是一種皮相習慣,禮儀班可導人速成,經(jīng)二三月熏陶就能出一身美的儀態(tài)。但要緊的是“貴格”,撐起格局的是那顆崇善向美之心,不然,恁是貴族,一旦露跡,形象瞬間崩塌。
說得純粹些,“貴格”就是要人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該怎么做才最妥帖。無“清姿”,有幾分“貴格”,倒還能補足下,但若是反一反,那點風雅也更顯假。
清姿貴格,并不多高端,也非純物質(zhì)產(chǎn)物,隨時隨處都能持守精進。
(編輯 之之)